城市社区体育“他治”和自治的比较研究
【摘要】:城市社区体育治理发展至今,出现了三种模式:城市社区体育“他治”,城市社区体育自治及混合治理。城市社区结构的复杂性以及居民的异质性,使得当前的城市社区体育治理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城市社区体育治理作出比较系统化的研究。
本研究以城市社区体育治理为主线,深入分析城市社区体育“他治”和自治的特点,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及比较研究法。从社区体育组织、社区成员、场地设施和经费、体育管理者和指导者及社区体育活动等构成社区体育的五大要素对城市社区体育“他治”和城市社区体育自治进行了详细的对比研究。
(一)城市社区体育“他治”作为政府主导的管理模式,遵循的是垂直的科层结构,它强调行政控制。城市社区体育自治组织结构为矩阵结构,体现了“议行分离、官办分开、政事各行”的原则。
(二)城市社区体育“他治”居民参与不足,容易出现“社区冷漠症”,社区体育自治相对来说参与更加积极,但是依然不足,“他治”和自治都面临着培育社区共同体意识的艰巨任务。
(三)城市社区体育治理的经费来源大致有以下三种:政府拨款;社区个人和社区组织捐款;自筹经费。场地设施基本上由政府统一支配,另外也有企事业单位提供。城市社区体育“他治”只能依靠政府拨款来发展社区体育事业,城市社区体育自治经费来源渠道有政府拨款,也能自行筹集经费和接受募捐。
(四)城市社区体育“他治”组织中政府部门作为唯一的管理者和指导者,而自治组织中政府只履行指导者的角色,管理主体趋向多元化。相比于城市社区体育自治,城市社区体育“他治”社区体育活动数量不够,效果相对较差。
结合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内在诉求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契机,挖掘城市社区体育自治的潜在优势,归纳总结出城市社区体育自治是城市社区体育治理的必然趋势。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城市社区体育自治是一种权变性与前瞻性的选择,需要国家、社会、城市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
|
|
|
|
1 |
唐建军,苏丕仁,蔡学玲;我国城市社区体育俱乐部(组织)发展的条件及其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
2 |
赵忠伟,邹师;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比较——辽宁省与江苏省两地个案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4年02期 |
3 |
朱红卫;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建设的理论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4年03期 |
4 |
颜斌,王亚男,赵仙伟;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4年04期 |
5 |
朱奇志;城市社区体育的意义、现状及发展思路[J];体育科技;2004年02期 |
6 |
李凤新;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研究综述[J];体育科学研究;2004年01期 |
7 |
陈东岗;对我国城市社区体育运行机制的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
8 |
房游光,李秋萍,赵仙伟;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建设的体制选择和机制创新[J];体育与科学;2004年05期 |
9 |
庞敏;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特点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9期 |
10 |
李雪梅,席毅林;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基本结构模式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
11 |
林朝晖;城市社区体育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12 |
朱旭良;小康社会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兴起的社会学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
13 |
颜峰;社会转型期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特点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
14 |
袁音,任莲香;中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机遇与趋势研究[J];兰州学刊;2004年06期 |
15 |
韩坤,于可红;近年来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研究状况[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16 |
吕效文;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17 |
于蕴
,虞荣娟;从休闲生活方式谈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年06期 |
18 |
马忠;21世纪中国城市社区体育的新走向[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
19 |
陈宏;关于城市社区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年10期 |
20 |
刘平;;中国社会现代化与城市社区体育管理模式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5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