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险制度对流动人口消费的影响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以刺激国内消费市场的方式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变得尤为重要。同时,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大规模的流动人口已逐步成为我国不可忽视的消费群体。但是流动人口应对未来不确定性风险较多,致使其预防性储蓄很高,消费明显不足。医疗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具有调节收入差别、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同时医疗保险可以降低未来疾病风险带来的经济上的冲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人们的预防性储蓄动机,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其对流动人口消费的影响日渐凸显。因此分析流动人口的消费状况,探究医疗保险制度对流动人口消费的影响,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优化医疗保险体系,增强流动人口的消费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基于绝对收入理论、生命周期假说、流动性约束假说和预防性储蓄理论等理论,对本文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其次,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析了我国流动人口总体概况、参加医疗保险状况和消费状况。接着利用多元回归模型,通过设置是否参加医疗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类型和医疗保险参保地三个虚拟变量,实证分析了医疗保险制度对流动人口消费的影响程度,并根据流动人口的户口性质和代际群体将总样本分为四类子样本,探究医疗保险制度对不同子样本的影响程度。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两种不同的医疗保险制度对流动人口消费的作用相反。参加居民医疗保险会显著抑制流动人口的消费,而参加职工医疗保险对流动人口的消费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第二,在流入地参保能够有效地促进流动人口增加消费,而在流出地参加医疗保险会显著抑制流动人口的消费。第三,不同类型医疗保险制度对流动人口消费的影响存在群体差异。对于户口性质不同的流动人口来说,居民医疗保险对非农业户口流动人口的消费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对农业户口流动人口消费的影响不显著;职工医疗保险对非农业户口流动人口消费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农业户口的流动人口。从群体代际来看,居民医疗保险对新生代流动人口消费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职工医疗保险显著地提高了老生代流动人口的消费水平。第四,医疗保险参保地对流动人口消费的影响存在代际差异。在流出地参保对新生代流动人口的消费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是对老生代流动人口消费的影响不显著。为了促进流动人口提升消费水平,进而拉动内需,达到我国经济良性发展的目的,本文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给出了如下四个建议:第一,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努力缩小不同户籍附加权力的差别;第二,优化医疗保险体系,逐步提高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障水平;第三,通过加大教育投入、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水平;第四,转变流动人口消费模式,扩大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