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链含有机硅结构单元聚酰亚胺合成与表征
【摘要】:
聚酰亚胺是一种具有优良耐热性、耐化学稳定性、力学性能和电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电气、微电子、汽车等高新技术领域。但是,传统的聚酰亚胺材料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不溶解、不熔融,难于加工;高的吸水率(3%);与基材的粘结性差;缺少功能性基团,难以用于特殊行业;相对较高的介电常数等。因此改善聚酰亚胺的性能一直是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通过常用的化学酰亚胺化法,合成了主链含不同类型结构有机硅单元的可溶性聚酰亚胺。同时探讨了所合成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以3-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和去离子水为原料,以甲醇为溶剂,升温回流水解缩合反应得到双氨丙基-1,3-二甲基-1,3-二甲氧基二硅氧烷。所得产物经元素分析、IR、1H-NMR谱图确认。实验结果表明:常温搅拌将定量的去离子水滴加入3-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的甲醇溶液中反应,然后升温至70℃回流24h后,脱出溶剂减压精馏得到目标产物,其产率为52%。
2、通过二甲基二氯硅烷和二乙胺合成二甲基二(乙基胺)硅烷,以苯为溶剂,由二甲基二(乙基胺)硅烷和对氨基苯酚经缩合而制得双(p-氨基苯氧基)二甲基硅烷,最后用混合溶剂苯和石油醚重结晶得到目标产物。所得产物经元素分析、熔点、IR、1H-NMR谱图确认,同时讨论了反应温度、溶剂、重结晶等因素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条件下,二甲基二氯硅烷与二乙胺保持在1:8摩尔比的条件下获得产率为82%的二甲基二(乙基胺)硅烷;缓慢将二甲基二(乙基胺)硅烷滴加到升华的对氨基苯酚的苯溶液中,在80℃下回流反应4小时,用体积比为4:6的苯和石油醚混合溶剂重结晶得到双(p-氨基苯氧基)二甲基硅烷,熔点为60-62℃,产率为65%。
3、通过甲基苯基二氯硅烷和二乙胺合成甲基苯基二(乙基胺)硅烷,以甲苯为溶剂,甲基苯基二(乙基胺)硅烷和对氨基苯酚经缩合而制得双(p-氨基苯氧基)甲基苯基硅烷,最后用混合溶剂苯和石油醚重结晶得到目标产物。所得产物经元素分析、熔点、IR、1H-NMR谱图确认,同时讨论了影响产物收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0℃条件下,甲基苯基二氯硅烷与二乙胺保持在1:8摩尔比的条件下获得产率为76%的甲基苯基二(乙基胺)硅烷;缓慢将二甲基二(乙基胺)硅烷滴加到升华的对氨基苯酚的甲苯溶液中,在110℃下反应2小时,用体积比为4:6苯和石油醚混合溶剂重结晶得到双(p-氨基苯氧基)甲基苯基硅烷,熔点为107-109℃,产率为55%。
4、采用化学酰亚胺合成法,分别用双氨丙基-1,3-二甲基-1,3-二甲氧基二硅氧烷、双(p-胺苯氧基)二甲基硅烷、双(p-胺苯氧基)甲基苯基硅烷和4,4ˊ-二氨基二苯醚(ODA)与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BTDA)进行三元共缩聚反应。用FT-IR和1H-NMR对合成的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同时对聚合物的性能也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聚合物在常见的有机溶剂DMF、NMP、DMSO中,显示了良好的溶解性能和优良的热稳定性能,其玻璃化温度在225~325℃之间;附着力测试表明含有机硅结构单元的PIs能显著的提高其在基质上的附着性能,且随着有机硅结构单元含量的增加而提高;而热稳定性随着有机硅结构单元含量的增加会有所降低,但合成含苯基结构的有机硅单元的聚酰亚胺比不含苯基结构有机硅单元的聚酰亚胺热稳定性好。
|
|
|
|
1 |
路庆华,李梅,陶萍,莫海燕,魏少华,王宗光;含羟基活性基团的聚酰亚胺制备和表征[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
2 |
顾宜,范浩军,黄毅,刘习奎,杨进,秦家强;聚酰亚胺侧链功能化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04年11期 |
3 |
胡艳秋;耐湿热性能优异的聚酰亚胺涂层胶[J];中国胶粘剂;2005年07期 |
4 |
于顺东;;VICTREX~ PEEK胶带成为聚四氟乙烯与聚酰亚胺胶带的出色替代品[J];工程塑料应用;2006年01期 |
5 |
陈祥俭;;电子零件用高纯度聚酰亚胺清漆[J];化工新型材料;1986年06期 |
6 |
张可达,刘南安,丁孟贤,张超,张劲;新型聚酰亚胺渗透汽化膜[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3年01期 |
7 |
李生柱;尺寸稳定的聚酰亚胺[J];化工新型材料;1995年02期 |
8 |
王慧菊;1999年中国聚酰亚胺的研究及应用文摘[J];化工新型材料;2000年07期 |
9 |
;KH-304聚酰亚胺复合材料[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1年02期 |
10 |
张书森,尹学敏,袁显永;改进聚酰亚胺金刚石砂轮磨削性能的研究[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03年04期 |
11 |
张晶波,范勇,衷敬和,王芳;聚酰亚胺/氧化硅/氧化铝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绝缘材料;2005年01期 |
12 |
;适用于高端的聚酰亚胺碳复合材料[J];广东塑料;2005年05期 |
13 |
俞开潮;Yousef Hamadan;程银华;周锦兰;李正佳;于澍燕;焦庆;;催化增强化学蒸气沉积法在聚酰亚胺上沉积钯-铂合金薄层(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06年05期 |
14 |
曾庆焕;;高耐热性的聚酰亚胺改性环氧树脂[J];广州化工;1986年03期 |
15 |
李悦生,丁孟贤,徐纪平;分子结构对6FDA型聚酰亚胺透气性能的影响[J];应用化学;1993年02期 |
16 |
房建华,印杰,徐宏杰,刘娜,蔡志云,朱子康;共缩聚型可溶性聚酰亚胺的合成与性能研究(1)[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8年02期 |
17 |
杨士勇;聚酰亚胺材料在微电子工业中的应用[J];半导体情报;1998年02期 |
18 |
童跃进,李秀茹,陈守正,李悦生,丁孟贤;聚酰亚胺/无机物纳米杂化材料的研究 I 聚酰亚胺(HQDPA/DMMDA)-TiO_2纳米杂化物的合成与表征[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
19 |
童跃进,李小晶,陈守正,李悦生,丁孟贤;聚酰亚胺/无机物纳米杂化材料的研究Ⅱ.聚酰亚胺(TDPA/ODA)-BaTiO_3纳米杂化物的合成与表征[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
20 |
;三井公司推出聚酰亚胺电路板材料[J];上海化工;1999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