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纳米Si-HAP分离富集—原子吸收法测定痕量铅、铬、镉的研究与应用

任红英  
【摘要】: 本论文是在查阅大量中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利用纳米硅羟基磷灰石(Si-HAP)对金属离子具有较高的识别性和选择性,自行合成一种新型纳米Si-HAP及其改性功能化分离富集材料。以原子吸收光谱法作为测试手段,用此新型功能化分离富集材料对有害金属元素铅、铬、镉等进行了分离富集与检测研究,由此建立了高效、简单、灵敏、选择性好、试剂用量少,而且无环境污染的痕量有害金属离子的分离与分析新方法,拓展了纳米Si-HAP及其改性化合物在分析化学领域中的应用。 全文共分四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1章:综合论述近几年来分离富集的测定方法和分离富集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新型吸附材料-纳米Si-HAP的结构、特性和合成,及其在分离富集中的应用,提出了以纳米Si-HAP及其改性材料作为吸附剂,对有害金属元素离子进行分离富集的观点。 第2章:采用水热法合成纳米Si-HAP,并以此作为分离富集材料,用火焰原子吸收法作测试手段,建立一种测定痕量有害金属元素铅的新方法,探讨了吸附pH值、吸附时间、吸附温度、洗脱剂、洗脱温度和时间、干扰离子等因素对纳米Si-HAP吸附铅离子的影响。该方法对铅的检出限达1.33 ng/mL,相对标准偏差为4.0%,线性范围为0.1μg/mL ~ 10μg/mL,加标回收率在95.0% ~ 102.5%之间,并将其成功地应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铅的测定。 第3章:将罗丹宁负载在纳米Si-HAP的表面对纳米材料进行修饰,并以此作为吸附材料,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为测试手段,详细研究了负载罗丹宁的纳米Si-HAP在动态条件下对痕量有害金属元素铬的分离富集行为,同时进行形态分析。由此建立起一种测定痕量铬元素的新方法。该方法线性范围为0.01 ~ 4μg/mL;线性回归方程A=0.13C+0.021(C:μg/mL,r=0.9994);检出限(3σ,n=11)为0.10 ng/mL;相对标准偏差为0.25%,加标回收率在94.0% ~ 103.0%之间。该方法应用到环境水样痕量铬元素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第4章:用负载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酮(PMBP)的纳米Si-HAP作为镉的分离富集新材料,自制填充PTFE微柱,然后接入FI流路,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作为检测手段,系统地研究了在动态条件下负载PMBP的纳米Si-HAP对痕量有害元素镉吸附性能,并对影响镉元素的在线吸附和洗脱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详细地研究。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28 ng/mL,加标回收率在96.0% ~ 104.2%之间,该方法应用于实际环境水样中痕量有害金属元素镉的测定,结果满意。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辉;周志贞;;纳米TiO_2富集分离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食品中的锰[J];化工时刊;2008年09期
2 刘辉;吴秋杰;;纳米TiO_2富集分离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食品中的铅[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3 童满芬;赵宝;;离子交换分离富集原子吸收法测定微量金[J];新疆有色金属;1991年01期
4 刘艳;杨竟鸣;李全民;;负载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铵的微晶三苯甲烷分离富集痕量Cu(Ⅱ)[J];分析科学学报;2010年05期
5 周乐舟;周方钦;黄荣辉;江放明;;中孔分子筛P123-SH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水样中镉[J];分析化学;2008年08期
6 李改云;周方钦;任红英;戴斐;;纳米SiO_2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痕量银[J];分析试验室;2009年12期
7 毛艳丽;肖晓存;潘建明;欧红香;闫永胜;;胞外高聚物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水样中镍[J];分析化学;2011年07期
8 田甜;周方钦;李璐;;交联壳聚糖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水样中痕量银[J];分析试验室;2009年07期
9 黄荣辉;周方钦;刘正华;罗友云;杨柳;;固载硫杂杯芳烃树脂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痕量银[J];分析化学;2007年01期
10 黄荣辉;艾秋红;周方钦;;负载硫杂杯芳烃树脂微柱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痕量金[J];分析试验室;2008年06期
11 任红英;周方钦;李改云;戴斐;;纳米硅羟基磷灰石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水样中痕量铅[J];分析科学学报;2010年01期
12 唐仕松;陈旭伟;王建华;;双水相体系选择性分离富集维生素B_(12)及电热原子吸收法测定[J];中国科学:化学;2010年06期
13 王锐;银的分离富集与测定[J];分析试验室;1985年01期
14 江放明;周方钦;徐洁昕;白祖海;;聚乙烯-双硫腙复膜树脂分离富集/原子吸收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的痕量金[J];分析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15 朱霞萍;汪模辉;李锡坤;周莉;陆斌;;活性炭分离富集水体中痕量镉[J];离子交换与吸附;2008年02期
16 栾杰;周方钦;李晶;亓俊霞;林品言;;环境水样中痕量铅的中孔分子筛Al-MCM-41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J];分析测试学报;2010年05期
17 班俊生;郑晓钟;任金鑫;邓声柏;;三苯基膦醋酸纤维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的痕量银[J];黄金;2009年06期
18 彭明军,郅文青,朱恩文,平锡康;载炭泡塑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金[J];岩矿测试;1994年01期
19 马光正,陈进生,张宝贵;钨丝电化分离富集电热原子吸收法测定岩矿中的微量金[J];分析试验室;1985年02期
20 张玉凤;巯基棉分离富集微量铜、铅的研究及其应用[J];稀有金属;198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睿;刘景富;于素娟;阴永光;江桂斌;;浊点萃取可逆分离富集与分散纳米材料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2 赵晓丽;蔡亚岐;牛红云;史亚利;;磁性纳米Fe_3O_4@Au颗粒分离富集水体中典型污染物[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3 龚治湘;宋金如;;减压微色谱柱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研究[A];“九五”全国地质科技重要成果论文集[C];2000年
4 吕宝源;铁锦林;;P507萃淋树脂分离富集ICP—AES法测定岩石矿物中稀土元素[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40)[C];1989年
5 赵伟洁;商云岭;邬建敏;;基于有序多孔硅的光学传感及分离材料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胡小耕;王玉功;马旻;高永宏;余志峰;;低温焙烧-原子吸收法测定辉锑矿中的金[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暨第九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梁沛;秦永超;胡斌;彭天右;彭景刚;江祖成;;纳米二氧化钛材料对稀土元素的吸附行为研究[A];第九届全国稀土分析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1年
8 姜杰;张慧敏;杨俊;刘桂华;林凯;黎雪慧;;冷原子吸收法测定深圳市场牡蛎中总汞[A];2010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0年
9 赵峰;李瑞仙;巨力佩;张旺强;;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载金炭中金的不确定度评定[A];甘肃省化学会二十六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薛国庆;刘青;宋海;张国旺;王永生;;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荒漠肉苁蓉中13种金属元素含量[A];第二届重金属污染监测风险评价及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国宏;纳米材料作为吸附剂分离富集环境污染物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2 喻德忠;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在污染物处理及环境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3 郑红;新型吸附材料的合成及其对痕量元素和有机染料吸附性能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4 陈松涛;纳米二氧化钛固相萃取与光谱法联用分离/富集/分析环境中重金属研究[D];江苏大学;2008年
5 余晓皎;工业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液膜传输分离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6 姜娜;新型功能化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其分离富集痕量组分的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7 翟云会;新型固相萃取材料的制备及其对痕量重金属的分离富集[D];兰州大学;2008年
8 贺群;新型功能化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在痕量组分固相萃取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08年
9 邹小军;新型吸附材料的合成及其对痕量金属离子的富集分离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邹爱美;生物富集/细胞萃取在痕量重金属分离富集及形态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红英;纳米Si-HAP分离富集—原子吸收法测定痕量铅、铬、镉的研究与应用[D];湘潭大学;2010年
2 李改云;纳米SiO_2分离富集—原子吸收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银和钯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栾杰;中孔分子筛MCM-41分离富集—原子吸收法测定痕量铅、镉、铜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4 杨柳;贵金属元素在萃取色谱中的分离富集行为及其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的研究[D];湘潭大学;2002年
5 付文慧;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金精矿中金含量的探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黄玉安;稀散元素的分离富集行为及其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的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7 李飞;合成壳聚糖衍生物分离富集Au(Ⅲ),Pd(Ⅱ)和Pt(Ⅳ)[D];吉林大学;2010年
8 张崇淼;PEG—盐—H_2O双水相体系中钛、锆的分离富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
9 周含英;中草药中微量元素分离富集行为及其光谱法测定的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10 陈继梅;TOA-P507-石油醚分离富集环境水样中Cr(VI)[D];北京工业大学;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唐伟;大容量海水中的痕量有机污染物在线富集技术[N];科技日报;2007年
2 张鑫华;肺癌有望实现早诊断[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3 林喆罗艳 原忠;分子印迹技术用于中药分离有据可依[N];中国医药报;2007年
4 老唐 本平 记者 周军 通讯员 龙海;攀钢钢研院成功开发检测仪器新功能[N];中国冶金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