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差距的成因以及对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
【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我国国力的综合水平、国民生产总值都得到了飞速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收入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以及各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却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与此同时,我国最终消费率一直处于低位水平并保持持续走低态势。收入差距过大、消费率偏低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健康增长的重大隐患,引起了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本文首先对我国收入差距较大的成因进行分析,结论表明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体制改革、城乡二元结构和资源禀赋。根据收入理论、消费结构理论以及理性预期理论对我国收入差距扩大对我国消费率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并且得出结论,收入差距的扩大制约了我国居民的有效消费需求,收入差距是影响我国消费率的重要因素。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进一步考证了收入差距对消费率的影响程度。首先利用1997-2008年全国除西藏外的30个省市共360个城镇居民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从全国、东部、中部、西部的角度进行回归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扩大我国内需,提高我国消费率有重大的贡献作用,而东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对消费率的影响最大。所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利于提高我国居民消费,并且进一步缩小东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更有利于我国消费率的提高,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最后,针对这些问题从完善社会保障、逐步改革户籍制度以及加快义务教育和医疗等公共事业的发展方面提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