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电薄膜残余应力X射线衍射测试方法研究
【摘要】:
铁电薄膜因其异于相同块体材料的电学、光学和光电子学性能,在微电子、微机电系统(MEMS)、信息存储等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是当前新型功能材料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人们对铁电薄膜的制备、结构及其性能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在铁电薄膜的制备过程中,薄膜内部的固有缺陷、铁电材料的相变、膜-基间的热失配和晶格失配等因素,使得铁电薄膜内不可避免地产生残余应力,因此对铁电薄膜残余应力的研究是这一领域中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讨论了薄膜残余应力的几种常用测试方法及其在铁电薄膜残余应力测量上的应用现状,其中重点关注了基于X射线衍射测量薄膜残余应力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铁电薄膜的特性,提出了两种新的用X射线衍射测量铁电薄膜残余应力的方法模型,且分别用其对PZT以及BNT铁电薄膜进行了残余应力的分析测算。结论主要包括:
1.铁电薄膜由于其特有的各向异性、压电效应和力电耦合效应的存在,直接应用基于各向同性材料的传统sin 2?法测量其残余应力必然存在一定的测量误差。测量铁电薄膜残余应力必须考虑其特有的各向异性、压电效应和力电耦合,对于多晶薄膜,还必须考虑薄膜的取向分布对宏观应力的影响;
2.单胞应力模型是一种从残余应力的微观机制出发计算铁电薄膜界面及表面残余应力的创新方法,其特点是:从残余应力的源头和微观机制出发,并考虑铁电材料的各向异性和压电效应,从理论上计算出薄膜-基底界面单胞的残余应力,并引入多晶薄膜的取向织构情况,通过由X射线衍射测量所获得的薄膜取向情况,对单胞应力值作细观力学的取向平均,从单胞的残余应力计算出薄膜界面的平均残余应力,最后通过薄膜应力沿厚度方向分布的经验公式,得到薄膜表面的应力值。通过对多组样品的测试计算,该方法在表面应力的结果上与传统方法有较好的一致性,且该方法能计算传统方法不能测量计算的薄膜界面的残余应力。
3.离面应变模型是一种简便的测量计算多晶铁电薄膜表面残余应力的创新方法,同样考虑了多晶铁电薄膜的各向异性、压电效应和力电耦合,以及多晶薄膜的取向情况。该方法通过分析由X射线测量结果可以直接得到的薄膜各取向的平均离面应变和取向结构情况,由各取向的离面应变计算出对应的面内应力,再通过取向平均,计算薄膜的平均表面残余应力。通过对多组样品的分析计算,与未考虑多晶薄膜取向的传统方法比较,可以说明该方法在准确性上有保证,且更符合多晶铁电薄膜的实际情况。
|
|
|
|
1 |
周青春,徐荣青,王茂祥;PLZT铁电薄膜反转特性分析[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
2 |
顾豪爽,邝安祥,包定华,卢朝靖,王世敏;溶胶-凝胶工艺合成高取向PbTiO_3铁电薄膜的实验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1993年01期 |
3 |
张林涛,任天令,张武全,刘理天,李志坚;Sol-Gel法硅基PZT铁电薄膜研究[J];功能材料;2001年03期 |
4 |
肖定全,朱建国;多离子束反应共溅射技术及铁电薄膜制备与应用[J];材料导报;2001年02期 |
5 |
周青春,徐荣青;无规成核型铁电薄膜开关电流的计算[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
6 |
李言荣,张鹰,朱俊,李燕,蒋书文,张万里,杨传仁;BST类氧化物铁电薄膜的生长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
7 |
;最新书讯[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0年07期 |
8 |
何恩培,刘梅冬,卢春如;溶胶一凝胶工艺对PZT铁电薄膜结构的影响[J];压电与声光;1994年05期 |
9 |
于军,周文利,曹广军,谢基凡;PZT/Si异质结的电特性研究[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6年05期 |
10 |
肖定全;当前铁电学和铁电材料研究的几个问题[J];压电与声光;1996年01期 |
11 |
金葆卉;铁电薄膜及其应用[J];国外建材科技;1996年02期 |
12 |
余大年,刘梅冬,曾亦可,王培英,饶韫华,李楚容;Sol-Gel方法制备掺Y PZT铁电薄膜材料的研究[J];压电与声光;1997年01期 |
13 |
曾亦可,刘梅冬,饶韫华;底电极对PYZT铁电薄膜电容器的影响[J];电子元件与材料;1999年02期 |
14 |
吴显明,王弘,王卓,尚淑霞,王民;化学溶液沉积法制备的Bi_4Ti_3O_(12)铁电薄膜的电学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00年S1期 |
15 |
王静,兰艳梅,王伟,杨彩琴,刘明登;溶胶-凝胶法制备Ba_xSr_(1-x)TiO_3铁电薄膜的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01年06期 |
16 |
王文,周玉,贾德昌,叶枫;溶胶—凝胶法制备 SrBi_2Ta_2O_9(SBT)铁电薄膜的研究[J];陶瓷学报;2001年04期 |
17 |
卢德新,李佐宜,刘建设,黄龙波,梁俊文;铁电薄膜底电极对薄膜结构与电性能的影响[J];物理学报;1994年12期 |
18 |
黄龙波,李佐宜,卢德新,刘兴阶;陶瓷靶材对铁电薄膜的成分、结构和性能的影响[J];人工晶体学报;1995年01期 |
19 |
杨平雄,郑立荣,陈长清,金世荣,林成鲁;无疲劳SrBi_2Ta_2O_9铁电薄膜的光学性质研究[J];科学通报;1997年11期 |
20 |
孙顺明;铁电薄膜的材料系统与功能性质[J];硅酸盐通报;1999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