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股权质押、资金占用与公司治理
【摘要】: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资本市场上流动性不足,融资难、融资贵成为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背景下股权质押成为了上市公司大股东较为常用的融资手段,根据数据统计,在整个A股市场中,就有40%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质押了本公司的股权。虽从表面上看,股权质押融资是大股东的自身财务策略,但是大股东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身份就是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现代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呈现出集中趋势,公司治理主要问题从股权分散下股东与管理层的代理问题转化为股权集中下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问题,大股东在公司治理中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股权集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公司的有效管理,加强股东对管理层的监督,但是存在一个重大的弊端,大股东出于自利动机和机会主义,有能力、有条件干预公司的经营决策和重大事项,谋取自身的控制权私有收益。因此,研究大股东股权质押融资这一财务策略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2010-2014年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初始研究样本,基于大股东所处的控股地位和大股东行为理论分析,结合大股东股权质押的特征、制度背景及风险应对措施,研究大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对其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影响。进一步追溯公司治理机制的治理效果,加入股权质押与公司治理的交乘项,考察公司治理机制在大股东质押股权这一状态下的是否具有同样的治理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包括:(1)大股东股权质押会加剧其“掏空”行为,发生了大股东质押股权的上市公司,其大股东占用资金程度更为严重;并且大股东股权质押的比例与其资金占用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大股东股权质押会改变其自身的状态和所面对的内外部约束,此时各种治理机制在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有效性方面存在系统性差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易受到大股东的直接影响,在抑制大股东股权质押下的资金占用行为效果不一致,股权制衡能够有效抑制大股东股权质押下的资金占用行为,但独立董事和两职合一的抑制作用不明显;(3)外部治理环境具有较好的外生性,不易受到大股东的影响,能有效缓解大股东股权质押对其占用资金的正向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