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高等教育服务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度的测算与提升策略

周登高  
【摘要】: 高等教育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充分的历史经验和重大的现实意义,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需要。本文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我国高等教育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效果、方式和存在的问题,并在对贡献度的测算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的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求能对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有所借鉴和参考。 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二章为高等教育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理论探析与现实考察,主要探讨了高等教育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理论渊源、历史经验、现实意义,以及这种服务的现实途径与现实阻碍;第三章,高等教育服务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度的测算与比较分析,在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构建贡献度的测算模型,以1999-2005年间为样本具体测算了我国高等教育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并将测算所得数据与国内外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第四章,高等教育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提升策略,针对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所揭示的问题,提出高等教育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的提升路径,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 本文的主要创新成果在于:第一,在研究方法上,将定量研究引入高等教育服务新农村经济发展课题领域,对高等教育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进行测算和比较分析,得出了一系列数据和结论;第二,在研究内容上,将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推进到农业和农村范畴,在相应的测算模型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农村劳动力简化系数指标,有利于学科研究的深化和精细化;第三,在研究结果上,提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的对策建议,为新时期我国发展高等教育和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叶齐炼;;论高等教育发展的周期性[J];教育发展研究;1990年01期
2 黄光健;;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看高校服务[J];临沧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3 赵发旗;高等教育制度创新与高等教育发展[J];高教论坛;2005年02期
4 王万忠,杨胜良;现代大学理念与高等教育价值取向[J];高等农业教育;2005年10期
5 康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理论研究特点[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9期
6 刘海波;江浙沪高等教育资源整合与发展[J];江苏高教;2005年05期
7 梁小伊;浅谈大众化阶段精英教育的理性回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18期
8 刘刚;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几点新认识[J];中国成人教育;2005年11期
9 周国宝;;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的比较优势及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5年04期
10 李建军;盛洁拨;;高等教育生态预警系统模型分析[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11 杨红炳;;基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高等教育创新[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2 胡平;;高等教育助力西部经济发展[J];西部论丛;2006年01期
13 黄丹;王智武;;教育券制度——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的思路[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14 黄丹;王智武;;高等教育实行教育券制度的可行性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3期
15 孟之天;;从毛入学率角度看我国高教发展[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6 李晓蕾;;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17 毛克贞;吴一丁;;新疆研究生教育规模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2期
18 李忠云;陈新忠;;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经营理念[J];辽宁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19 丁雪辰;;关于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价值取向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7期
20 史彦虎;王金平;;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宏志;;人才资源配置与高等教育发展研究启示[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2 ;办好农民技术协会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A];安徽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工作会议交流材料[C];2004年
3 范海燕;;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分析[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戴昭运;程千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A];华东地区农学会学术年会暨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5 燕育民;;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村经济现代化[A];2007年河北省电子学会、河北省计算机学会、河北省自动化学会、河北省人工智能学会、河北省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会、河北省软件行业协会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朱乃芬;祖冬琦;盛国志;;发挥后发优势推进吉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新跨越[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7 孙诚;吕华;;从高校毕业生数量增长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实施科教兴镇战略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A];科教兴乡之路——山西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探索[C];2000年
9 陈剑波;;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对农机工业发展的几点建议[A];纪念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成立十周年——首届(2001)中国农机发展论坛文集[C];2001年
10 林宏兰;李早勇;姜广峰;孙玉军;;推广“四位一体”生态农业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A];全国立体农业与庭院经济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兰;农业政策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2 申培轩;农村现代化视野中的高等教育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高惠蓉;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旻;农村妇女就业模式变化对农村发展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08年
5 阚先学;山西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6 慕静;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D];天津大学;2005年
7 阎志坚;中国高等教育宏观决策体制与过程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8 李明贤;重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9 杨欢;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协调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10 白全民;我国农业中间投入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登高;高等教育服务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度的测算与提升策略[D];湘潭大学;2008年
2 尹华;高等教育与区域竞争力的提升[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3 周鹏;大学城建设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郑州大学;2006年
4 孙军;市民社会理论视野下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赵黎娜;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与财政政策安排[D];山东大学;2008年
6 刘煦;山东省高等教育公平保障体系的构建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黄嘉慧;新中国高校图书馆文化发展及其对人才培养的作用[D];湖南大学;2009年
8 李海云;论古希腊的高等教育[D];内蒙古大学;2009年
9 刘晓莉;南京国民政府初期高等教育发展述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建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唐秀丽 黎振勇;荔浦:做好“三篇文章”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N];桂林日报;2009年
2 白里呷;金阳:“三三制”模式推进农村经济发展[N];四川科技报;2010年
3 通讯员 张雄飞;云龙多措并举加快农村经济发展[N];大理日报(汉);2010年
4 记者 王颖 通讯员 余成伟;乐都“创先争优”推动农村经济发展[N];青海日报;2010年
5 卢明春 熊锦华 张增清;科技:农村经济发展助推器[N];韶关日报;2009年
6 通讯员杨志国;阿克陶以“三业一出”为支点加快农村经济发展[N];克孜勒苏报;2009年
7 韩枢海;鸡东构建农村经济发展新平台[N];黑龙江经济报;2009年
8 记者韩枢海;鸡东着力构建农村经济发展新平台[N];鸡西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陈子牧;以有力的财政金融政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N];金融时报;2009年
10 通讯员 邵立新 记者 顾瑾;浙江信息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N];人民邮电;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