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虹吸式流道形状优化设计

彭志威  
【摘要】:虹吸现象是一种常见的非稳态流动现象,虹吸式流道因其具有只要抬高液面高度差就能获得动力源的优点,在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研究虹吸式流道的形状优化设计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国际国内已经在虹吸式流道的应用方面做了较多的研究,但是,针对非稳态虹吸过程的相关理论研究还较少见;在流体机械的形状优化设计方面,非稳态流动现象的优化设计是个长期存在的难点,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才刚刚起步。因此,本论文首先在研究非稳态虹吸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产生虹吸的基本条件,再通过建立计算流体力学(CFD)模型深入分析非稳态虹吸的流体流动特性和启动特性,探究基于逆向工程的流道几何形状获取方法,结合提出的虹吸性能评价指标对复杂虹吸式流道进行形状优化设计与实验验证研究,并对复杂虹吸式流道的神经网络优化方法展开了研究。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 1.研究了适用的计算流体力学模型及产生虹吸的所需条件 根据虹吸原理分析了传统研究方法的缺陷,明确了非稳态虹吸基本概念,并以此确定了适用的CFD模型;同时采用定常形式的伯努利方程对稳态流动假设条件下的虹吸作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定常形式的伯努利方程只能用于虹吸式流道的定性分析,对非稳态虹吸作定量研究宜采用CFD方法;压强是产生虹吸的必要条件,流态为产生虹吸的激发条件,在一定压强作用下,虹吸式流道出水段出现封闭水柱或局部满管流的流态都可能激发虹吸的产生;虹吸过程可视为一种活塞效应的结果。这些结论可为后续的非稳态虹吸研究奠定基础。 2.研究了非稳态虹吸的流体流动特性及启动过程 建立几何模型和CFD模型用于研究非稳态虹吸的流体流动特性,并以工程上常用到的虹吸滤池中的虹吸式流道为例,研究其非稳态虹吸的启动过程。研究明确了非稳态虹吸的流态、速度场和压强特性,指出通过调节虹吸式流道出水管道的长度可有效控制非稳态虹吸过程的最大平均流速、最大平均负压,证实了虹吸启动的关键是应尽快促使虹吸式流道中形成封闭水柱,并促成活塞效应将气体排出流道,促使全局满管流动的形成。 3.研究了复杂虹吸式流道的几何形状获取方法及形状特征 以坐便器中的虹吸式流道为例,研究如何获取复杂虹吸式流道的几何形状。结果表明,可采用逆向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为复杂虹吸式流道的仿真分析和优化设计提供精确的CAD模型。虹吸式流道主要形状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流道的直径、α角、β角、水封高度和收缩口曲线是复杂虹吸式流道形状优化设计的关键,且在设计虹吸式流道时应考虑保持流道曲率总体上的光滑过渡,以减小流动过程中的阻力。 4.研究了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坐便器虹吸式流道形状优化设计方法 建立CFD模型并用粒子图像测速(PIV)实验来验证,用该模型预测复杂虹吸流道内部速度场和压强的变化,并根据预测值与多个评价虹吸性能的指标来研究流道的收缩口截面、流道上升段仰角α和下降段长度L等对虹吸性能的影响,以优化设计流道的形状。结果表明,建立的CFD模型具有较高精度,能很好地模拟复杂虹吸式流道中的流场变化;虹吸式流道的收缩口截面、流道上升段仰角α和下降段长度L对虹吸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当采用光滑曲线设计及α为39°、L为227 mm时,虹吸性能最佳,可使坐便器实际用水量从6升降至5升,具有节水效果;并证实累积负压是非稳态虹吸研究中最佳的虹吸性能评价指标。 5.研究了神经网络的坐便器虹吸式流道形状优化设计技术 通过CFD模型计算得到神经网络建模样本,以几何变量为输入、累积负压为输出,建立非稳态虹吸的神经网络模型,并在网络结构优化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复杂虹吸式流道使用Levengerg-Marquardt(L-M)神经网络和贝叶斯神经网络建模的优缺点。结果表明,L-M神经网络对训练样本有很好的拟合能力,贝叶斯神经网络则具有更好的泛化能力;L-M神经网络的最佳模型结构为2-4-1,贝叶斯神经网络有效节点数为3.67967,通过贝叶斯神经网络进行仿真,确定了流道形状的最佳设计参数(弯道半径为80 mm、出水段直径为45 mm);并构建了基于CFD和神经网络的虹吸式流道形状优化设计平台框架,以期为虹吸式流道形状的快速优化设计提供方法参考。 6.研究了虹吸式流道优化设计过程中的实验验证方法 针对坐便器中复杂虹吸式流道的形状优化设计建立相应的实验验证方法,评价优化设计效果。即,采用PIV实验测量虹吸式流道内部实际流场,结果证实了所建CFD模型的准确性;利用相似理论研制了用于制备不同形状虹吸式流道的实验装置,可根据模型仿真计算寻得的较优流道形状参数制备出相应的虹吸式流道实物,验证设计出的不同形状流道的虹吸效果,这可为类似的不规则流道实验研究提供方法参考;根据现代设计方法及理论构建了配套模拟实验装置,无需采用费时费力的修改企业模具这一传统方法,可更简便地进行不同形状虹吸式流道的虹吸性能测试和坐便器节水性能测试;结合节水实验,证实了本文构建的虹吸式流道形状优化设计方法确能有效实现流道形状的优化、改进流道虹吸性能。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殷晓中;陈兴和;;一种液控弯管虹吸溢流式截流井的设计[J];镇江高专学报;2011年01期
2 钱义达;虹吸式吸水管在水泵自动起动中的应用[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1983年05期
3 张友贵;虹吸式差压测量有压设备液位的方法[J];工业计量;1992年02期
4 刘庆蘅;虹吸式雨量计的误差分析[J];水利水文自动化;1997年02期
5 马亮,刘沛清,聂建军;马桶冲洗过程的流体力学模型[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4年06期
6 马晓琨;;虹吸式屋面雨水系统与传统排水系统[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32期
7 曹闻一;虹吸式进水口应用若干问题简述[J];小水电;1995年06期
8 梁尚杰,岑国新;虹吸式放水涵管在六邦水库的应用[J];广西水利水电;2004年04期
9 卓维帅;;浅析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J];广东科技;2008年22期
10 范炳均;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设计中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给水排水;2004年11期
11 张友科;;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应用[J];山西建筑;2009年19期
12 潘晓涛;孙友松;詹杰民;李军;;卫生洁具形成虹吸现象的VOF模型判定方法[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13 邢福共;;屋面虹吸雨水排水系统设计与施工[J];中国建筑防水;2010年23期
14 张云杰;旋涡虹吸式连体坐便器[J];中国建材;1983年05期
15 关锡鸿;全塑小孔虹吸式水位测井[J];水文;1995年S1期
16 林辉;虹吸式水位自记台增设虹吸补偿装置的试验研究[J];水利水文自动化;2001年02期
17 吴中闹;土门关二级水电站前池设计[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4年03期
18 刘东杰;陈志;李建明;曹蕾;贾江宁;董国光;郝静;;虹吸式离心机转鼓结构的有限元应力分析[J];流体机械;2008年03期
19 刘金花;;虹吸排水系统的构造与安装工艺[J];安装;2009年04期
20 李国栋;;虹吸式水位计连通管排空装置的设计[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卫华;薛丽杰;史艳丹;;浅论虹吸式雨水排放系统[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年
2 黄建平;李东明;;虹吸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应用施工技术[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3 刘军文;宋强;刘启山;;虹吸式雨水系统在大型钢桁架屋面上的应用实践[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大群;王树成;张玉佩;;SBR工艺与滗水器的发展[A];中国水污染防治技术装备论文集(第八期)[C];2002年
5 陈文根;;给水沉淀池吸泥机吸泥方式的演进[A];中国水污染防治技术装备论文集(第六期)[C];2000年
6 邓贤山;王桂林;;昆山国际展览馆给排水设计[A];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给水排水专业委员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2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07年
7 孙智慧;徐克非;杨绮云;唐庆菊;;食品双螺杆挤出机比能耗的定量化研究[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包装与食品工程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杨洪儒;;对“6升水便器系统”行业标准的看法[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9 侯艳芳;冯红梅;;基于神经网络的调制识别算法的研究[A];武汉(南方九省)电工理论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河南省电工技术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张繁昌;曲寿利;康仁华;;用神经网络求取孔隙度[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志威;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虹吸式流道形状优化设计[D];湖南大学;2009年
2 徐魁;乙烯氢酯基化合成丙酸酯的催化及反应工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1998年
3 文敦伟;面向多智能体和神经网络的智能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4 吴大宏;基于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的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5 杜文斌;基于神经网络的冠心病证候诊断标准与药效评价模型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2004年
6 熊雪梅;参数化模糊遗传神经网络及在植物病害预测的应用[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7 李智;电站锅炉燃烧系统优化运行与应用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8 王承;基于神经网络的模拟电路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9 谭阳红;基于小波和神经网络的大规模模拟电路故障诊断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10 卫星;钢筋混凝土肋拱二阶设计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杲东彦;虹吸式出水流道三维紊流数值模拟及优化试验研究[D];扬州大学;2003年
2 叶文宇;虹吸式波涌管灌试验系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3 冯建刚;城市排污泵站进出水系统水力特性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4 张展铭;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陈中涛;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水力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潘浩;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设计中天沟工况实验研究与模拟[D];南华大学;2012年
7 吴晶;座便器的使用特性与选择材料工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8 褚宝鑫;现代水利水电工程中调压设施系统的动态模拟及分析[D];清华大学;2002年
9 谭茹;虹吸式灌排水系统水力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10 李荻菲;FASTFLOW公司在华发展战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欣;两步搞定马桶问题[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2 蓝卫兵;虹吸式蹲便器推出 解决冲不干净难题[N];中国质量报;2007年
3 王同言;大管径虹吸式节水坐便器开始流行[N];中国建材报;2008年
4 彭 燮;马桶选购有学问[N];中国质量报;2006年
5 王同言;谈影响虹吸式座便器排水功能的相关因素[N];广东建设报;2007年
6 郭洪斌孙丽霞;充分利用雨水资源 泰宁科创力挺虹吸式解决方案[N];大众科技报;2007年
7 风爽;购买马桶要慎重[N];大众科技报;2002年
8 杨洪儒;我国卫生陶瓷发展状况[N];中国建材报;2004年
9 周荣顺;节能减排 我们共同的责任[N];淄博日报;2008年
10 阿文;轻松鉴别好洁具[N];广东建设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