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链核酸探针的SERS传感体系设计
【摘要】: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由于其高探测灵敏度、高分辨率、水干扰性小、可淬灭荧光、稳定性好等特点迅速发展。由于SERS能直接提供表面吸附物种及其与金属表面作用的详细信息,广泛应用在各个科学领域如材料、催化、电化学、腐蚀及防腐、分析化学、传感器、生化、医学等方面。功能核酸探针设计简单、稳定性好,且具有高选择性、高特异性及易合成修饰和信号机制转换灵活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生物医学、分析化学、疾病诊断与新药研发等方面。基于以上考虑,本文着眼于核酸探针灵活的信号转换机制和SERS的高探测灵敏度,将核酸探针与SERS相结合,实现高灵敏、特异性生物分子检测,主要内容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1)以60nm的金纳米颗粒作为SERS基底,罗丹明分子作为拉曼信号分子,利用SERS的化学增强机理,发展了一种基于三链核酸探针和SERS的方法高灵敏高选择性的检测DNA核苷酸并进行SNPs分析。该方法将三链核酸探针作为捕获核酸探针,通过引入检测对象引起底物探针的结构的变化,实现SERS信号的变化。检测对象不存在时,体系以三链结构存在,使得修饰在金纳米颗粒上的发夹型结构处于直立状态,标记在其3’端的罗丹明(Rox)分子远离金纳米颗粒表面,拉曼信号很微弱;当引入检测对象后,检测对象与捕获探针杂交,破坏原体系中的三链结构,修饰在金纳米颗粒表面的发夹型结构恢复,拉近了Rox与金纳米颗粒表面之间的距离,拉曼信号显著增强。实现快速、灵敏的DNA检测。
(2)基于银纳米颗粒与金膜之间产生“热点”使拉曼散射强度增强的原理,利用罗丹明6G(R6G)分子作为拉曼信号产生的活性分子,结合核酸探针的灵活的信号转换机制,发展了一种基于三链核酸探针和SERS的生物小分子,腺嘌呤核糖核苷三磷酸(ATP),的检测新方法。该方法利用ATP的引入改变拉曼信号实现ATP的快速灵敏检测。当ATP不存在时,ATP-核酸适配体(aptamer)与底物探针形成三链刚性结构,支撑起用R6G修饰的银纳米颗粒,远离金电极表面,产生微弱的拉曼信号;当引入ATP时,ATP与其核酸适配体特异性结合,发夹型的底物探针恢复发夹结构,拉近了银纳米颗粒与金膜之间的距离,产生的“热点”引起R6G分子键的振动从而产生很强的拉曼信号。本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通用性好。
|
|
|
|
1 |
;SERS mechanism of nickel electrode[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2年23期 |
2 |
刘春艳;非常规条件下的SERS效应[J];光散射学报;2003年02期 |
3 |
许莉莉,方炎;温度对苯甲酸衍生物在银胶体系中的SERS的影响[J];光散射学报;2004年03期 |
4 |
张勇;任斌;田中群;;铂纳米立方体的合成及其SERS活性研究[J];光散射学报;2006年04期 |
5 |
黎司;周光明;杨大成;虞丹尼;彭红军;伍辛军;王宁;;FT-SERS研究非极性R侧链氨基酸在银胶体系中的吸附状态[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年04期 |
6 |
饶贵仕;王国富;吴志祥;易飞;钟艳;钟起玲;任斌;田中群;;金纳米空球的合成及其SERS效应[J];光散射学报;2008年03期 |
7 |
张德清;司民真;康颐璞;刘仁明;柳振全;;半胱氨酸作为耦联剂制备的纳米银膜上的SERS研究[J];光散射学报;2010年03期 |
8 |
饶世贤;刘仁明;张德清;柳振全;司民真;;基于NIR-SERS基底的柠檬酸钠、氯化血红素NIR-SERS光谱研究[J];光散射学报;2011年02期 |
9 |
周宁;刘涛;李东升;杨德仁;;密排银颗粒薄膜的制备及其SERS应用[J];光散射学报;2012年03期 |
10 |
纪南;李志士;赵冰;邹勃;;一种用于现场快速检测的SERS基底的制备[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3年02期 |
11 |
顾学芳;石健;江国庆;姜国民;田澍;;二维银球腔阵列的制备及其在SERS检测中的应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3年04期 |
12 |
董前民;杨艳敏;梁培;李晓艳;王乐;;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衬底的研究及应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3年06期 |
13 |
顾仁敖;朱涵如;冷永章;;银电极表面吸附分子的表面增强喇曼散射(SERS)光谱[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2期 |
14 |
凌德洪,冷永章,朱涵如,顾仁敖;表面增强喇曼散射(SERS)光谱中影响增强效应因素的实验研究(Ⅱ)[J];光学学报;1986年12期 |
15 |
顾仁敖,冷永章,凌德洪;表面增强喇曼散射(SERS)光谱中影响增强效应因素的实验研究(Ⅲ)[J];光学学报;1987年04期 |
16 |
冷永章,顾仁敖,朱涵如,凌德洪;表面增强喇曼散射(SERS)光谱中物质吸附性质的研究[J];中国激光;1987年02期 |
17 |
过祥龙;禅跃新;凌德洪;;SERS的电动力学模型[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990年01期 |
18 |
宗亚平;顾仁敖;;非水电化学体系SERS效应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990年01期 |
19 |
郑海荣,苟增光,莫育俊,李秀英;固/液系统中SERS的不同增强效应的研究[J];中国激光;1993年03期 |
20 |
顾仁敖,宗亚平,张哲和;非水电化学体系中激光照射时间对SERS光谱影响的实验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3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