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前十年间知识界关于立宪问题的思考
【摘要】:抗战前的民主立宪运动在民国时期的宪政建设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作为运动参与的主体,知识界对立宪的探索与追求,开拓出一条全新的道路,推动了中国立宪政治的不断进步。虽然过程中充满了起伏和曲折,立宪运动的直接效果与民众的期望值也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但它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国的民主进程仍在不断进步,为此知识界功不可没。
本文旨在对抗战前十年间知识界关于立宪问题的思考进行系统的论证,窥探在内外交困的特殊环境下知识界的心路变化历程。本文在时代政治背景下分析知识界的立宪思考,对训政前的世界新宪法趋势及中国立宪环境新变化进行了研究,并介绍了知识界对训政的批判,阐述了知识界以改良政治为立宪追求的初衷,以提炼知识界立宪思想及在改良政治方面的思考动向。
本文基于时间线索,阐述了民族危机下知识界立宪理念的流变。知识界面对日本入侵、国家动荡分裂的严峻形势,其内部成员的立宪理念发生分歧,纷纷提出各自的政治、社会改造方案,反映了知识界面临民族危机时试图坚持立宪道路而产生的矛盾。在“五五宪草”的制定过程中,知识界在国民党垄断制宪权的情况下,坚持西方宪政模式,从维护民主的角度对宪法草案的制定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许多合理化建议。
最后,本文分析了知识界受制于当时中国所处的局势及自身原因所进行的立宪路径的选择以及转变,并且概述了知识界关于立宪问题思考的历史意义,肯定了抗战前知识界关于立宪问题思考的影响和价值,它给未来中国宪政建设提供了很多经验,对于当前推进国家政治进步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