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异质性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摘要】:现实经济活动中,企业进行创新行为的本质是寻求差异,企业通过创新带来的竞争优势与生产效率的提高是实现经济增长和持续变迁的根源。自内生增长理论将技术进步作为经济增长的来源以来,有关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然而“创新同质”的客观假设条件却始终是这一理论的缺陷。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生产技术的不同、地理环境的差异、以及企业文化底蕴和要素积累的差距都往往致使不同的企业个体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基于此,本文在传统的内生增长框架中引入“创新异质性”,巧妙的结合宏观经济增长理论与微观产业组织的相关理论,研究了基于异质性视角的创新活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
本文首先创造性地利用修正后的欧氏距离法构建出创新异质性的衡量指标,将创新异质性分为创新投入异质性和创新产出异质性两类,并参照罗默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将创新异质性引入经济增长模型。以此为基础,分别从宏观层面和中观层面出发,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广义最小二乘法等多种计量分析方法,对2000-2012年我国总体及各工业行业的创新异质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进一步实证分析了创新异质性的主要决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创新异质性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都普遍存在,并且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正效应。然而,不同行业的创新异质性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不一致的。另外,研究发现:市场集中度和对外开放程度对创新异质性存在着显著的正效应,而企业规模、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以及创新融资结构则对创新异质性存在着显著的负效应。最后基于前面的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如何利用创新异质性提升我国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