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协同发展视域下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郭永园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事关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和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协同是一切系统演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各要素通过协同合作,达到系统整体功能大于各个要素功能之和的效果。因此,协同发展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的分析架构是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生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为理论依据,从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经验出发,借鉴协同学研究成果而构建的。这一分析结构包括三个维度,即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构成要素间的协同发展和空间维度的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就是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的过程,是其他文明建设实现生态化的过程。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主要是经济发展动力和组织结构的生态化,以生态化技术创新驱动生态化产业的发展,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政治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首先是实现党的领导方式的生态化,以此为核心带动政治文明建设的生态化。法治体系是政治建设的主体部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政治建设主要体现为生态化法治体系的构建。民主是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民主建设的生态化要超越传统民主理念,更加凸显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的重点是培养生态意识、传播生态知识和倡导生态思维。培养生态意识是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文化建设的直接表现,也是传播生态知识和倡导生态思维的前提基础。生态知识的传播是生态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协同发展的关键所在,以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性。树立生态化思维是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生态化人口生产,这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基础。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建设协同发展的主体是生态社会组织,主要途径是生态民生项目建设。生态文明由环境资源、价值理念和制度体系所构成。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子系统,又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体。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是以其系统内部的协同发展为基础,因此,实现系统内部的协同发展就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要素间协同发展要以综合性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为基础。首先是内容的综合性,即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要涵盖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同层面和所有要素。其次是实体和程序的综合,即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尤其是生态法律体系不仅要对实体性权利作出明确的规定,还要对权利实现的程序性规范作出规定。其三是制度类型的综合,即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建设既要对传统的硬性制度规范予以重视,更要对软性制度规范予以高度关注。综合性制度体系建设突破点在于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补偿制度和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等。生态的公共属性决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性、全局性,在空间的维度上就体现为各个区域的协同推进。研究选取省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单位,将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划分为纵向的中央和地方协同发展与横向的地方政府间协同发展两个方面。依据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主体的博弈分析和现有的区域间生态文明建设协同组织的发展状况,参照美国经验,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要通过完善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协同组织和构建以软法为主的混合法治体系而实现。研究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三维的协同发展分析框架,即系统之间、构成要素间以及空间维度的协同发展。研究方法既包括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方法,也采用了经典数理统计、博弈模型分析以及空间统计分析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以实现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主体部分系统地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主义建设的实现路径。研究将生态文明建设解构为资源环境、价值理念和制度体系等方面,并提出了要素间的协同发展的战略安排。研究提出了一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观点,如宪法的生态化、生态化党的领导方式、生态化法治体系、文化建设的三个层次、生态化人口生产、综合性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软法之治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7条
1 徐春;;“三生共赢”社会共治: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新机制[J];社会科学战线;2016年11期
2 赵超;;生态文明建设综合决策法律机制的研究[J];法制博览;2017年05期
3 庄海燕;刘迪;马乾;;海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空间格局与优化路径[J];经济研究导刊;2017年11期
4 徐晔;魏茹;谌艳芳;;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综合评价研究——基于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实证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3期
5 崔思朋;;环境史与生态文明的对话与交融——“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模式”学术论坛综述[J];昆明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6 郭永园;;生态化:民族地区生态文明融入政治文明建设的实现路径[J];广西民族研究;2017年03期
7 姚晓霞;;推进新常态下环保类社会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的路径[J];劳动保障世界;2017年21期
8 罗康隆;吴合显;;近年来国内关于生态文明的探讨[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9 唐鸣;杨美勤;;习近平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思想:逻辑蕴含、内在特质与实践向度[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7年04期
10 张春燕;;生态文明建设报道中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以《中国环境报》人物报道为例[J];新闻传播;2017年09期
11 曹前发;;毛泽东生态观[J];学习与探索;2017年09期
12 崔振民;孙映祥;;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探讨[J];当代经济;2017年25期
13 赵爱霞;左路平;;论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有机教育观及启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年08期
14 蔡丽婷;;构建绿色价格政策体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低碳世界;2017年29期
15 赵洁民;张丽霞;;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哲学意蕴[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16 崔振民;孙映祥;;浅析生态文明建设下青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制度建设[J];当代经济;2017年10期
17 周宏春;;试论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J];生态经济;201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润;;加快弥渡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A];云南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十三五”规划建言献策论文选编[C];2015年
2 ;关于进一步加强玉溪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建议[A];云南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十三五”规划建言献策论文选编[C];2015年
3 陈家杰;;加强盈江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A];云南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十三五”规划建言献策论文选编[C];2015年
4 王洪明;王燕燕;;试论健全生态文明制度的对策研究[A];第十三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管社科)[C];2016年
5 蔡卓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现状——基于核心期刊的文献计量学分析[A];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 经济高速发展下的生态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6 王春益;;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和建议[A];第九届环境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王欢;;论高等学校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智力支持作用[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8 孙新章;王兰英;姜艺;贾莉;秦媛;何霄嘉;张九天;姚娜;;以全球视野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4分会场:贵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罗依平;王婷;;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与路径选择[A];湖湘公共管理研究(第四卷)[C];2013年
10 张娟;;浅谈如何推进太原市西山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和对策[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永园;协同发展视域下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2 燕芳敏;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3 宣昱婷;引入不同环境模型的区域生态效率和生态文明政策绩效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4 王昕宇;四川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8年
5 王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研究[D];东北大学;2015年
6 冯银;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8年
7 许国成;西部地区城市生态文明评价及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8年
8 王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公众参与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9 石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机理与绩效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10 王帆宇;新时期中国社会转型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梦茹;人民日报生态文明建设报道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朱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点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3 于妍;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绿色发展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4 魏辉;我国高校图书馆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D];黑龙江大学;2017年
5 李凯;河南省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6 姚爽;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评价与对策研究[D];福州大学;2016年
7 徐彬;东北三省生态文明时空格局与演变趋势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年
8 牛文静;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河北大学;2017年
9 陈饶;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6年
10 董兴华;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哲学分析[D];云南大学;201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胡洪江 吴齐强 贺勇 禹伟良;美丽,要靠制度呵护[N];人民日报;2012年
2 佛山日报记者 骆苏艳;生态文明建设要依靠制度建设[N];佛山日报;2012年
3 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厅 李合俊;以制度建设推动生态文明建设[N];黑龙江日报;2012年
4 本报评论员;为建设美丽中国筑牢制度基础[N];中国环境报;2012年
5 孙秀英 黄雅;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N];中国环境报;2012年
6 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夏光;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的软实力[N];人民日报;2013年
7 贵阳市社科联党组书记 李贵林;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N];贵阳日报;2013年
8 市委党校十八大精神中心学习组;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N];伊春日报;2013年
9 陈剑;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的重要保障[N];贵阳日报;2013年
10 李国平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首席专家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加强生态文明重要制度建设[N];中国建设报;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