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三角城市群城市经济联系的时空演变分析
【摘要】:经济竞争主体的群体化趋势,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加强城市经济联系,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促进城市群集聚与扩散效应的发挥,推动城市群经济发展。我国政府近期政策导向也蕴含了城市群经济联系的内核,中三角城市群位居“一部一带”的重要战略地位,其空间结构优化的研究成为热点论题。在现阶段,究竟中三角城市群城市经济联系有怎样的时空特征,又该怎样进行空间结构优化以实现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的目标,是本文的核心内容。本文回顾和梳理国内外研究成果,分析城市群城市经济联系的内涵与时空演变机制,指出产业支撑、政府引导和市场调控是城市经济联系的重要影响因素,节点的中心性、要素的密集性、规模等级的组合性、空间网络的有序性为主要表现特征。然后,基于节点、要素分布、规模等级、空间网络等视角,研究中三角城市群城市经济联系的现状特征。其次,基于城市质量与产业互补性修正传统引力模型,并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对中三角城市群25个城市1998-2013年的经济联系进行测度,运用GIS可视化与空间插值,对其时空演化进行动态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近16年中三角城市经济联系空间结构基本维持以武汉为中心以及以长沙、新余组团为中心的两大圈层式扩散形态,呈北部与中南强、东部弱的空间分异特征;三大次城市群之间互动集群式结构尚未形成;新余、益阳、萍乡等城市通过产业互补在非中心城市对外经济联系中表现尤为突出。最后,在分析中三角城市群城市经济联系时空演变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中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