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净化模式与机制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快速更新迭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参与公共政治生活、表达自我观点和态度的虚拟公共领域。由于互联网传播的高效性和透明性,许多舆情事件通过互联网被公众知晓,并在网络上掀起此起彼伏的高潮。当舆情事件悖于社会主流价值和公众既定道德框架时,极易酿成舆情危机。面对层出不穷的网络舆情事件,如何解决舆情中的矛盾进而使网络舆情得以净化,成为当前网络舆情研究的热门话题,也是政府对网络舆情进行管理的重点议题。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数理统计法,从实证和理论的角度对目前已有网络舆情事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本文通过对近8年来的124个网络舆情事件在微博平台的相关报道和评论,按照时间排序分别制成气泡图并汇总进行线性拟合分析,最终绘制成舆情事件趋势拟合曲线图。根据曲线斜率判定舆情是否得到净化,并综合所有事件的节点剖析网络舆情净化的评判依据。基于舆情演进过程的净化评判依据主要包括:信息滞供、评量下降、场域消散;基于舆情价值实现的净化评判依据主要包括:公众情绪与认知达成一致、事件矛盾与冲突得到解决、社会道德与价值重获匡正。通过对网络舆情事件样本进行聚类,得出网络舆情具有“外生动力”舆情净化模式与“内生动力”舆情净化模式,其中“外生动力”网络舆情净化模式包括强制净化和诱导净化;“内生动力”网络舆情净化模式包括直线净化和曲线净化。此外,本文还分别对网络舆情净化的驱动机制、催化机制、制约机制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其中,驱动机制主要包含舆情事件引发主体、舆论主体和互联网平台三个要素;催化机制主要包含政府相关部门、专业媒介组织和司法力量三个要素;制约机制主要包含谣言及流言、恶意语言攻击和以往关联舆情三个要素。最后在舆情净化模式和机制的基础上,分别提出建议与舆情应对策略。基于净化模式的建议与舆情应对策略主要是建立健全领导、预警、反馈,和引导机制,以及监管碎片式曝光、督促全景式报道、敦促事件矛盾解决;基于净化机制的建议与舆情应对策略主要是倒逼引发主体表态、提高公众媒介素养、管制网络平台、建立辟谣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