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消费金融公司运营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投资和出口出现疲软态势,促进消费成为我国发展的当务之急。消费金融,作为促进消费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2009年,我国开始启动成立试点消费金融公司的审批工作,我国消费金融行业开始飞速发展。目前我国市场上提供消费金融服务的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和垂直领域消费金融平台,产品和服务呈现多样化。然而,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市场认可度低、社会征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依旧制约着我国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行业内部迫切需要一种成熟的运营模式来缓解或者解决这些问题。消费金融公司作为银监会批准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其发展对整个消费金融行业具有引领作用。因此,本文选择消费金融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运营模式,为我国消费金融行业提供借鉴。本文以消费金融公司产生的背景为起点,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消费金融公司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对其理论基础:绝对收入假说、相对收入假说、持久收入假说、生命周期假说和随机游走假说作了阐述,并从融资模式、业务模式和风控模式三个角度对其运营模式进行了分类。随后,本文在介绍国内外消费金融行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阐述了国内外消费金融公司的运营模式,并对其差异进行了分析。最后,本文以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为案例,从股东构成、组织结构、资产状况和经营状况等方面对其作了介绍,并对其现有运营模式进行了优劣势分析。结合理论分析和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的案例分析,本文提出我国消费金融公司存在融资渠道单一、缺乏消费场景和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同时提出我国需要在政策层面放开限制,继续鼓励消费金融公司采取发行金融债券、资产证券化等方式从而拓宽资金来源。此外,我国消费金融公司需要重视对于场景的积累、继续提高风控技术、寻求差异化竞争,以求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