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外部环境视角下的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研究

殷绪螺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金融体系迅速扩张。然而,金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依然存在,金融服务对于小微企业、农民等弱势群体的渗透性有待进一步提升。为了解决金融发展不平衡问题,提升金融服务的包容性,国家提出一系列推广和发展普惠金融的政策和措施。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到发展普惠金融。2015年,国家出台了为期5年的普惠金融发展计划,明确了普惠金融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将弱势群体作为重点服务对象。2016年杭州峰会上,制定了普惠金融数字化的高级原则,强调提升普惠金融的包容性增长。2018年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提到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在我国发展普惠金融的大背景下,货币政策、经济基础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外部环境因素对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影响,怎样保证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是推进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本文从外部环境的视角研究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剖析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确立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点。并从逻辑起点、推进因素和协同机制三个方面阐明外部环境影响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机理。从利益共赢的视角,分析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逻辑起点,保证普惠金融资金良性循环。从货币政策支持、经济基础协同和金融消保保障三个方面探讨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推进因素。借助系统原理,把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分为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和外部环境三个子系统,分别分析这三个子系统的功能以及它们组合成整体的协同效应。在上述基础上,作出有限理性人和信息不对称条件假设,构造由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普惠对象组成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通过构建三方演化博弈模型的支付矩阵和复制子动态,寻找演化博弈模型的均衡点。博弈结果显示:在理想环境下,存在金融部门监管、金融机构提供服务以及普惠对象诚信的博弈均衡状态,反映了普惠金融发展的可持续性。进一步分析表明,政府对金融机构的补贴和优惠政策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和产品的积极性,增加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普惠对象达到均衡状态的可能性。此外,增加补贴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效率。在博弈过程中,普惠对象会时刻权衡其违规的收益和成本,监管部门的处罚有助于规范普惠对象的行为,普惠对象规范其行为的速度与处罚力度呈正向关系。现实环境与理想环境存在差距,现实环境影响了普惠金融的可持续性。本文将普惠金融的现实环境分为环境要素和风险两个层面,并分别开展外部环境影响普惠金融可持续性发展的分析。从影响普惠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要素出发,研究货币政策、经济基础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对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实证分析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和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对普惠金融领域涉农贷款和农企贷款的影响,结果显示货币政策对普惠金融因子有正的短期冲击效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失。将GDP作为经济基础的代理变量,分析经济基础对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基础对普惠金融因子有短期负的冲击效应,说明经济与普惠金融匹配及两者互动的重要性。若经济过多领先于普惠金融,落后的普惠金融将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反过来,若普惠金融过多领先于经济,将会降低普惠金融的效率。普惠金融与经济相匹配及其有效互动,将会促进经济和普惠金融协同发展。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有助于普惠金融的平稳运行。从微观风险的视角切入,分析普惠对象个人禀赋对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运用2015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微观数据,借助Logistic模型量化分析普惠对象个人经济状况和金融素养与其风险意识关系。实证结果显示,个人收入和金融素养与风险意识呈负向关系,说明我国目前普惠金融消费者分层现象明显。进一步地,从宏观风险的视角切入,探索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与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15家上市银行数据为基础,运用带有外生变量——普惠金融的AR(1)-GJR-GARCH(1,1)-SKT模型和压缩的Vine-Copula,比较分析普惠金融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结果显示,普惠金融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影响的大小与普惠金融外部环境有关。当普惠金融的外部环境良好时,普惠金融的发展会进一步降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当普惠金融外部环境较差时,普惠金融会加大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通过前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以及运用比较方法分析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印度和孟加拉国三国普惠金融的外部环境及其发展方式,并根据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的现实特点,提出从三个方面推进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一是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应根据外部环境来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借助金融科技推进数字普惠金融。二是优化普惠金融外部环境,增强货币政策对普惠金融的针对性,注重普惠金融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同步推进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普惠金融征信系统的建设。三是加强普惠金融的风险防范,构建良好的普惠金融发展的金融生态。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8条
1 薛继芳;;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问题思考[J];时代金融;2020年09期
2 姜明宇;;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J];新金融;2019年11期
3 王亚超;;我国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J];商;2016年11期
4 郑斯莹;;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贸;2020年02期
5 吴玉雪;;中国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及经济效益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年02期
6 卢素英;;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8年08期
7 龚兵;冯思嘉;甘渠良;王吉昊;刘瑞;;财税激励推动我国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基于达州银税互动的实践[J];公共经济与政策研究;2019年01期
8 黎智俊;;欠发达地区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年08期
9 林盈;;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J];农场经济管理;2019年12期
10 焦瑾璞;;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关键问题[J];中国农村金融;2014年16期
11 荆勤忠;;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模式突破、政策扶持与市场边界[J];甘肃金融;2011年03期
12 王楠;;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基于商业银行视角[J];现代商业;2017年03期
13 党培才;;互联网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基于苏北、苏中和苏南地区的调研[J];商业经济;2016年10期
14 齐巍巍;;依托移动金融推动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J];农村金融研究;2014年08期
15 ;实现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J];中国金融;2019年14期
16 苟聪聪;;基于国际比较的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路径[J];农业经济;2019年11期
17 范秀红;;国外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研究参考;2014年59期
18 刘润宇;;发挥信息优势助推普惠金融[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凯娜;;浅析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A];决策论坛——如何制定科学决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5年
2 ;践行普惠金融使命 硬核支持复工与振兴——吉林银行“支小再贷款”投放稳居吉林省首位[A];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商学院管理创新成果汇编(一)[C];2020年
3 朱俞震;罗翔;汪怡洋;;浙江保险业与普惠金融的合作机制及路径研究[A];浙江保险科研成果选编(2017年度)[C];2018年
4 张慧毅;诸立达;;基于普惠金融指数的普惠金融影响因素研究[A];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推进“五个现代化天津”建设——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三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7年
5 潘功胜;;关于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几点思考[A];《IMI研究动态》2015年合辑[C];2015年
6 焦瑾璞;;中国普惠金融十年再发展[A];《IMI研究动态》2015年合辑[C];2015年
7 焦瑾璞;;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进程及实证研究[A];2015年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选编[C];2015年
8 潘功胜;;普惠金融的几个误区[A];《IMI研究动态》2015年合辑[C];2015年
9 焦瑾璞;;普惠金融的国际经验[A];2015年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选编[C];2015年
10 刘树新;;广东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建议——基于广东12地市的调查[A];市场经济与创新驱动——2015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分会场文集[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绪螺;外部环境视角下的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19年
2 高霞;当代普惠金融理论及中国相关对策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3 李晶;基于普惠金融视角的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17年
4 韩晓宇;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减贫效应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7年
5 卢盼盼;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结构效应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17年
6 马建霞;普惠金融促进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7 晏海运;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8 彭向升;中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年
9 张勇菊;我国普惠金触发展程度及促进政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10 孙硕;普惠金融与经济增长[D];中央财经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琛;县域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中的金融创新[D];浙江大学;2015年
2 陈平;我国普惠金融监管政策效果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5年
3 陈诚;普惠金融制度完善的政府对策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5年
4 丁李平;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分布及收敛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9年
5 刘妃;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9年
6 高汪洋;普惠金融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7年
7 龙佐佳;普惠金融与武陵山片区经济增长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5年
8 李宇;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及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9 周晨;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约束条件与激励机制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10 谭谷;基于全球视角的普惠金融指数及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伟超;焦瑾璞: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需努力[N];中国黄金报;2016年
2 ;实现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N];中国邮政报;2017年
3 本报记者 柳立;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之路[N];金融时报;2018年
4 本报记者 李林鸾;科技助推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N];农村金融时报;2018年
5 本报记者 赵媛;普惠金融如何达到预期效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
6 本报记者 李庶民 冯瑶;全国人大代表周振海:加快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全面发展[N];金融时报;2020年
7 本报记者 聂国春;加快制定普惠金融促进法[N];中国消费者报;2020年
8 本报记者 邱海峰;中国向G20杭州峰会提交三个文件[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
9 本报记者 康民;为普惠搭起有机生态体系[N];中国银行保险报;2019年
10 工业和信息化部 周平军;从战略层面推进普惠金融创新发展[N];经济日报;201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