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Wi-Fi与CO_2的在室行为预测研究

刘璐  
【摘要】:基于实际建筑在室人员数量对暖通空调系统进行实时控制可以有效降低建筑能耗。现有在室人数预测研究中二氧化碳浓度和wifi信号个数分别是应用非常广泛的直接和间接相关参数,但其优点与局限性也较为明显,分别表现在二氧化碳浓度预测结果受延迟性影响但对高人数水平情况判断准确,wifi信号个数易受信号缺失影响但数据具有实时性,而将两者进行耦合则可实现互补。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目标为如何通过有效参数耦合进一步提升在室人数水平预测精度。为实现该目标,本文首先建立了结合hobo门开关状态对wifi数据进行预处理的新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二氧化碳浓度和wifi信号个数的参数动态耦合预测模型。为验证所建方法的有效性,本文基于实测数据建立了预测模型并进行了验证,并进一步对该模型在工作日与非工作日下的预测结果和模型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所建wifi数据预处理新方法可以有效地对室内信号与室外信号进行区分并筛选出室内人员wifi信号,为wifi数据用于在室行为预测提供了基础;(2)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值在500ppm以上和250ppm以下应分别采用二氧化碳浓度和wifi信号个数作为在室人数水平预测参数,二氧化碳浓度增值在250ppm至500ppm之间时应对二氧化碳浓度与wifi信号个数的模型训练结果进行加权线性组合来预测在室人数水平;所建基于二氧化碳浓度及wifi信号个数的参数动态耦合模型对在室人数水平的预测精确度相比于单参数模型下的预测结果提高了约10%;(3)在工作日和非工作日情况下,二氧化碳浓度增值在250ppm至500ppm之间时两参数的加权线性组合中权重取值应根据实验环境在工作日和非工作日情况下的wifi信号缺失程度和二氧化碳延迟程度确定。就模型影响因素而言,转移概率步长变化对预测结果的影响较小,而模拟步长变化对预测结果的影响较大,当模拟步长与模型转移概率步长均取10min时预测精确度最高。未来重点研究方向应集中在对多种类型房间进行实验,确定参数耦合时边界二氧化碳浓度增值的取值规律,并进一步将所建模型与暖通空调系统运行控制相结合,从而评估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及节能潜力。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5条
1 胥蕊娜;陈文颖;吴宗鑫;;电厂中CO_2捕集技术的成本及效率[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预览;2009年09期
2 伍珍凤;张良;;超脉冲CO_2激光治疗汗管瘤疗效分析[J];中国医疗美容;2021年11期
3 马倩玉;林翔;陈宗安;谢春晖;王文波;夏玲玲;赵琼;高振;武晓莉;;CO_2点阵激光联合放射治疗应用于瘢痕疙瘩的疗效与安全性[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2021年06期
4 孙卉;完玲中;白雪;刘方志;程邦进;邓小楠;叶泗洪;;超临界CO_2辅助棉纤维表面改性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21年24期
5 杨俊兰;李金芮;白杨;姬旭;;带回热器CO_2跨临界热泵系统的性能分析[J];流体机械;2021年11期
6 刘泽勤;甄惠然;韩凯悦;张艺;;冷水源侧进水温度对CO_2跨临界热泵系统性能的影响[J];区域供热;2021年06期
7 殷宏;;CO_2驱油集输系统管线腐蚀特性及选材技术研究[J];油气田地面工程;2021年12期
8 车小峰;杨涛;魏博;李显;程延峰;马剑飞;李建;;CO_2强化水洗新疆高碱煤脱碱及燃烧特性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21年12期
9 白术群;梁富浩;马笑巍;王梦雅;李卢;李学进;李喜宏;陈兰;;高浓度CO_2气调对隆子黑青稞储藏品质调控研究[J];食品科技;2021年12期
10 覃江繁;;汽车车身CO_2智能焊接机器人研究综述与展望[J];时代汽车;2022年03期
11 刘维霞;;多参数监护仪呼末CO_2浓度示值误差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J];中国检验检测;2022年01期
12 张嘉;魏晋阳;郑瑞;赵秀萍;;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联合米诺地尔治疗斑秃疗效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22年01期
13 杨一奇;何忱;姚池;杨建华;周创兵;;超临界CO_2在高温裂隙岩体中的热交换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21年06期
14 凡乃峰;李福永;杨国梁;;CO_2潜弧焊在液压支架行业的可行性研究[J];金属加工(热加工);2022年02期
15 ;大众汽车计划推广石蜡燃料 可有效降低CO_2排放[J];汽车与新动力;202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孟繁琦;李亚光;罗艳红;谷林;孟庆波;;高效铜铟硫-石墨烯复合催化剂常压CO_2加氢光致热催化制甲醇研究[A];第九届新型太阳能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22年
2 朱巍;牟乔乔;张楚风;邓昭;彭扬;;二维金属有机配合物光催化CO_2研究[A];2019第四届中国能源材料化学研讨会摘要集[C];2019年
3 朱明辉;韩一帆;;仿生酶催化剂CO_2电催化还原性能调控[A];2019第四届中国能源材料化学研讨会摘要集[C];2019年
4 郝广平;;过渡金属-氮-碳催化剂应用于CO_2电催化还原制CO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九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9年
5 杨婷婷;顾传海;朱林华;史载锋;;CO_2基塑料的合成与性能利用[A];202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20年
6 彭峰;秦彬皓;;晶面控制与硫缺陷助力CO_2电催化还原转化CO[A];中国化学会2019能源材料和缺陷化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9年
7 陈展;陈天奇;陈梦金;付朝阳;;高温CO_2缓蚀剂的合成及其缓蚀性能的研究[A];第二十一届全国缓蚀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20年
8 费泓涵;;功能金属有机框架(MOF)的宽谱白光发射和CO_2固化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无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2019年
9 余颖;余罗;巴鑫;施国栋;李正鹏;;金属铜及其氧化物用于太阳能量转换CO_2为燃料的研究[A];2019第四届中国能源材料化学研讨会摘要集[C];2019年
10 王集杰;汤驰洲;韩哲;李灿;;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上CO_2加氢制甲醇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九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9年
11 贺涛;;半导体异质结中光生电荷行为与CO_2催化还原性能研究[A];2019第四届中国能源材料化学研讨会摘要集[C];2019年
12 郝晓凯;贾美林;贾晶春;;Cu_3PdN纳米晶在CO_2电化学还原的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2019能源材料和缺陷化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9年
13 王键吉;;CO_2响应离子液体的设计及性能调控[A];中国化学会第七届全国热分析动力学与热动力学学术会议会议摘要集[C];2019年
14 道逍遥;孙为银;;Fe-MOFs无溶剂体系高选择性光催化还原CO_2至CO[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无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2019年
15 陈飞;陶晟;刘宁;;“招潮蟹”型催化剂的合成及在CO_2转化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16 董亚楠;李跃辉;;CO_2在催化氰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全国均相催化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9年
17 姚英明;;含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在CO_2转化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无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2019年
18 周阿武;赵琛;豆义波;李建荣;;TiO_2/carbon@MOF纤维的构筑及光催化CO_2还原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2019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9年
19 陈艳丽;苏凤云;谢海泉;;制备缺陷MoO_(3-x)/g-C_3N_4以增强光催化CO_2还原性能研究[A];河南省化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20年
20 程威;何柯;胡柏石;李建华;刘国宏;;CO_2预疏通碳酸盐型超深砂岩矿层探索性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六卷)——中国核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2册(铀矿地质分卷(下)、铀矿冶分卷)[C];201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娟;利用金属氢化物与CO_2制备氢气和低烃燃料的研究[D];扬州大学;2021年
2 王赟;油田特殊工况因素对CO_2腐蚀及缓蚀剂有效性的影响机制[D];北京科技大学;2021年
3 张雨晨;CO_2刺激响应聚合物的定制及其在智能催化体系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4 李文慧;Co基催化剂制备及其CO_2加氢转化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5 相成志;地基红外差分吸收CO_2探测激光雷达激光稳频与信号处理研究[D];武汉大学;2017年
6 杨慧娟;高活性CO_2还原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厦门大学;2018年
7 李艳南;固液两相胺基吸收剂及多孔材料负载离子液体脱除生物氢烷气中CO_2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8 许飞;4种针叶树种树干CO_2释放通量的时间动态及估算[D];东北林业大学;2017年
9 胡迎超;高温固体吸附剂循环捕集CO_2性能及成型改性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10 张晓艳;CO_2加氢Cu基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17年
11 蒋芸;卫星遥感CO_2反演及植被地区荧光校正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12 刘欢;非可逆三嗪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和抗肿瘤活性评价以及CO_2参与的N-甲酰化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13 代增进;Ru(Ⅱ)/Ni(Ⅱ)-NNN钳形配合物用于催化醇脱氢和CO_2氢化还原反应研究[D];武汉大学;2017年
14 宋夫交;功能化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其CO_2吸附/催化加氢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年
15 张逸;新型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制备与在CO_2吸收及稀土金属萃取方面的应用[D];武汉大学;2015年
16 章高伟;冷却条件下超临界CO_2水平管内换热特性研究及循环性能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17 郑文涛;质子型离子液体捕集H_2S和CO_2气体的性能研究[D];南京大学;2018年
18 刘国华;机动车尾气高温CO、CO_2排放因子检测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19 倪冬冬;非弹性X射线散射谱仪的研制及CO和CO_2的动力学参数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20 范晶晶;煤层CO_2封存影响因素及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镱键;粉煤灰合成沸石分子筛及其CO_2吸附性能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21年
2 罗文蓉;气候变化对藏北高寒草甸CO_2净交换影响的模拟与预测[D];中国农业科学院;2020年
3 陈晓有;温室青椒罐式CO_2自动施肥的生长和生理效应[D];内蒙古农业大学;2020年
4 田一哲;纳米流体的制备及其对CO_2的吸收强化[D];天津工业大学;2020年
5 杨英梁;离子液体介质中电化学还原CO_2研究[D];郑州大学;2020年
6 陈强;CO_2响应型智能微凝胶的制备及其废水循环处理性能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20年
7 韦馨林;CO_2-原油混相带形成与运移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9年
8 路淇安;CO_2吞吐开采页岩油的增产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9年
9 段超龙;蒸发过冷对喷射器跨临界CO_2热泵的影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年
10 张艺;太阳能-CO_2热泵制热量调控及温度分层水箱联合应用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9年
11 刘璐;基于Wi-Fi与CO_2的在室行为预测研究[D];湖南大学;2019年
12 黄妍婷;纳米CeO_2促进型CuAl_2O_4催化CO_2加氢制甲醇的研究[D];厦门大学;2019年
13 冯香荣;崇州市不同等级沟渠CO_2、CH_4、N_2O通量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14 王宇航;镍修饰TiO_2NTs阵列复合材料制备及其还原CO_2性能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9年
15 陈智艳;六核稀土簇-有机骨架材料用于催化CO_2转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9年
16 吴宇;煤矸石基多孔硅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吸附CO_2的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9年
17 张文悦;CO_2侵蚀与AAR共同作用下纳米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9年
18 董永发;环京津冀地区CO_2油藏动态封存潜力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19 葛强;致密油储层CO_2压裂增产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20 王晓培;山西省行业CO_2排放影响因素及其减排情景研究[D];山西大学;201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