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空间信息场与信息传受的设计研究
【摘要】:展示空间是信息传递与接收的特殊功能空间。随着信息媒介的发展与设计观念的变化,其信息传递的模式已由单向线性向双向循环深化发展。双向的信息流动形式,将展示空间中不同的参与者和媒介在场所下链接成为一个信息场域整体。因此,基于场域理论,本文选择对展示空间的信息场进行深入研究,旨在通过展示信息场,探索新媒介下展示空间中的信息传受模式,以求通过展示信息场的探索及构建,分析为展示设计找到更好的设计支点,挖掘设计价值。研究以作者近十年来基于展示空间设计的项目实践、“中德学术互访”系列学术活动、2017年德国访问学者的考察工作为基础,结合展示空间中经典的信息传播理论,着眼于未来展示设计的新媒介生态和设计发展,力求从信息场域视角对展示空间的信息传播现象进行解构,经过逻辑推演总结出展示信息场构建的关键性设计问题,并从设计问题求解的视角,提出对应的构建策略及框架。本文的主要创新性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第一,本研究突破了已有的研究范式,不再只是把信息场视为分析概念工具,而是从关联性视角创新性对比推论出,展示信息场存在的物质基础和理论基础。建构了个体、场所和信息的信息场框架,并以此提出两者之间的大众传播关系、媒介关系和共生依存关系。第二,本研究概括提出了展示信息场之间的要素关系,并打破以往模式对“物质”的过度依赖,从要素的传受关系和信息的运动关系出发,构建更为全面的展示信息场传受机制模型。同时,以运动关系为视角,对展示信息场域内部的信息“张力”问题进行分析。探索了展示设计信息传达机制的系统性和全面性。第三,本研究明确了宏观外部信息运动环境和微观内部信息认知环境两个方面,并以两者为立论视角系统剖析了展示信息场的传受过程。在宏观外部信息上,首创将媒介场所划分为真实场所、虚拟场所和交互场所,并总结出三者的构建关系和信息设计形态。在微观内部信息上,则引入认知心理学分析展示信息的传受过程,总结出信息处理的人体内部认知模型,并基于认知模型和实践验证,提出了多通道交互的认知优势效应,探索了展示信息场设计和发展的新可能性。第四,本研究总结出了“问-道-真”的设计问题求解方法。基于此设计策略,以构建三要素为突破点,明确了展示信息场的构建关键问题,针对性提出展示信息场的构建策略及流程,最终在实践中验证了策略可行性。信息革命让传受方式和表达方式逐渐向多元化转变,也在重塑展示空间与社会、城市之间的关系,面对这种机遇与挑战,本文从场域系统介入下的空间关系研究出发,有益于通过对展示空间关系的新解读,建立更为系统的展示空间设计思维逻辑,推进其优化设计方法的形成。同时,展示信息场对于人本主义语境下信息认知的分析,弥补了传统的展示信息认知观过分依赖物质环境的不足,为展示设计提供更为全面的理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