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新选择
【摘要】:
自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发展实施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
略,建立了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区域经济也得到
了迅速发展。但是在过去50年里,无论是前30年的均衡发展战略,还
是近20年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尽管对当时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作出了
一定贡献,但均是以矫枉过正的心态以求一时一地之效,它加剧了各地
区之间的矛盾,浪费了丰富的资源和生产力,造成了经济发展格局的严
重失衡等等。21世纪中国要迅速顺畅地步入现代化强国,首先就必须
立足国情,正视现实,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转移,从单一的均衡与
非均衡发展战略转向再均衡发展战略—通过实施新的区域开放战略,
无论在空间布局上,还是在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关系的处理上,均力
求做到平衡、协调与和谐,从而实现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发展,提高我
国的综合实力。论文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西方经济
学、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系
统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综合的方法,围绕“中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与区
域经济发展战略”这一中心,从我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的现实出发,
分别从理论和实证角度论证了我国区域经济再均衡发展战略在现阶段
实施的必要性,该战略所包含的基本内容以及从这一战略发展的思路
出发,中国在现阶段实施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与建议。
|
|
|
|
1 |
王君萍;试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均衡”与“再均衡”[J];理论导刊;1999年11期 |
2 |
汪道涵;;城市经济与区域经济[J];城市问题;1987年05期 |
3 |
黄乃济;;浅谈价格杠杆在区域经济中的运用[J];价格月刊;1987年12期 |
4 |
唐立久;我国区域经济混乱成因探析[J];贵州社会科学;1990年11期 |
5 |
塞风,朱明春;论区域产业分工[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0年04期 |
6 |
;我国区域经济的新格局[J];广西农村金融研究;1993年06期 |
7 |
王寿春,李训茂;区域经济:整合状态中的增长与协调发展[J];北方论丛;1997年01期 |
8 |
李建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述略[J];高校社科信息;1997年04期 |
9 |
张岩,张人广;区域经济的工业化道路研究及实证分析[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
10 |
杨秋宝;宏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50年:从平衡发展到非均衡协调发展的转换[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0年02期 |
11 |
朱栋梁;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新审视[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
12 |
刘玉杰,宛利,王力;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机遇与对策[J];黑龙江金融;2002年07期 |
13 |
高莉,高晨峰;浅谈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2年S1期 |
14 |
孙丽文,金浩,李晓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3年06期 |
15 |
孟祥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一般分析与对策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05年02期 |
16 |
刘春香;浙江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作用研究[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
17 |
胡光宇,胡鞍钢;状态变量控制理论在区域经济政策调控中的应用[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9期 |
18 |
唐洁,张景东;打造广州“总部经济”[J];现代城市研究;2005年10期 |
19 |
郭威;;沧州:背靠京津 走向海洋[J];科技信息;2005年11期 |
20 |
左锐;;论我国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优化的策略[J];经济问题;2005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