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磨铝硅酸盐微晶玻璃的制备及其摩擦学特性研究
【摘要】:
铝硅酸盐微晶玻璃具有机械强度高、耐磨损、化学稳定性好等特性,它在航天航空、机械、建筑和化学工程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且组成该系统的氧化物原料资源丰富,因此,近年来该系统微晶玻璃的开发研究十分活跃。有关该系统玻璃的组成与性能、分相与析晶方面已开展了一定的研究,但在如何提高其耐磨性能,进一步扩大其在耐磨、耐腐蚀结构件上的使用范围,目前尚缺乏深入研究。本文旨在开发一种新型耐磨、耐腐蚀微晶玻璃材料,以更好地满足工程领域对高性能结构材料应用的需求。
本文对微晶玻璃的发展历史、制备技术及其失效特性作了较系统的综述。以石英、长石、白云石、方解石和滑石等天然矿物为主要原料,CaF_2、Cr_2O_3和ZrO_2作为复合晶核剂,采用熔融法制备了一种新型耐磨、耐蚀材料——耐磨铝硅酸盐微晶玻璃(简称为耐磨微晶玻璃)。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材料的物相组成,其主晶相为透辉石,并含有少量硅灰石;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材料的显微结构,其中大部分晶粒尺寸在100nm左右。
实验表明:晶核剂CaF_2有利于降低玻璃系统的晶化温度和析晶活化能,当加入4wt%(以下简写为%)的CaF_2时,晶化温度和析晶活化能分别为936℃和172.75KJ/mol,而加入6%的CaF_2时,晶化温度和析晶活化能为890℃和88.81KJ/mol。复合晶核剂(CaF_2、Cr_2O_3和ZrO_2)可以进一步降低界面能,使成核活化能降低,有利于玻璃的分相和析晶,从而易得到组织致密、晶粒细小的耐磨微晶玻璃。经正交实验优化,复合晶核剂中CaF_2、Cr_2O_3和ZrO_2含量分别为6%、1.2%和6%时材料耐磨性能最佳。
稀土氧化物CeO_2的引入有利于改善玻璃液的澄清效果,消除气泡,使微晶玻璃材料晶体颗粒更细小,组织更致密,性能有所改善,同时微晶玻璃的耐碱性得到明显的改善,其含量以1.5%为好。系统中MgO含量的变化对微晶玻璃的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当MgO含量在6~15%时,随着MgO含量的增加,微晶玻璃的抗弯强度逐渐增加。当MgO含量为15%时,抗弯强度达到最大值,为275MPa。当MgO含量超过15%时,由于组织中玻璃相的增加,导致材料性能有所下降。同时随着MgO含量的增加,微晶玻璃的显微硬度逐渐增加,MgO含量为15%的试样硬度最高,达到7.98GPa。
微晶玻璃晶化工艺参数对材料的耐磨性和抗弯强度影响显著,对于受多种因
湖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素影响的玻璃晶化过程,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可较快找出各因素对微晶玻璃性能的
影响规律,并使工艺参数得到优化。所得工艺参数为:T。二790℃、:。=l .sh;T
晶=930℃、T晶=o.sh和升温速率小于5℃/min。所制得耐磨微晶玻璃的性能指标为:
抗弯强度为278MPa;显微硬度为7.98GPa;相对耐磨性为90%A12O3瓷球的
(l/0 .665)1 .5倍。
摩擦与磨损是工程材料的重要服役性能之一。在制备耐磨微晶玻璃的基础
上,对该材料的摩擦学特性进行了评价,特别探讨了载荷、转速对耐磨微晶玻璃
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应用现代微观表面测试分析技术和摩擦学原理研究了该材
料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耐磨微晶玻璃在摩擦过程中,表层产生晶粒滑移和犁
沟,出现疲劳脆性断裂和微裂纹,并发现有对偶件材料的转移和表面膜的形成。
载荷和转速的变化对材料磨损特性影响显著,随着载荷的增加耐磨微晶玻璃的磨
损量明显的增大,当载荷在20~40N时,磨损量随载荷增加较快,40N时的磨损
量大约为20N时的1 .8倍。当载荷继续增加时,磨损量增长较缓慢。耐磨微晶玻
璃的磨损量在转速为400印m时最大,其值为1.2一1.4mg,转速增大或减小,磨损
量有所降低,当转速为100印m时,材料的磨损量最小,其值为0.8一1.Omg。
耐磨微晶玻璃的磨损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如下:从室温至500℃,磨损率随
温度升高而增加,在500℃时达到最大。在500一800℃之间,磨损率显著降低,
降幅可接近两个数量级,表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高温自润滑性。
|
|
|
|
1 |
王惠生;;透红外微晶玻璃[J];砖瓦世界;1988年19期 |
2 |
陆翡翠,马品仲;国产V02微晶玻璃化学稳定性的研究[J];玻璃;1995年04期 |
3 |
刘丽辉,邓再德,英廷照,刘振群;含Y_2O_3的锂铝硅系统微晶玻璃[J];玻璃与搪瓷;1997年04期 |
4 |
袁坚,王怀德,贺文华;微晶玻璃装饰板材的热处理工艺研究[J];山东建材;1997年05期 |
5 |
孙国文,管学貌,公静利,杨梅;以粉煤灰为基础的微晶玻璃复合墙地砖研制[J];陶瓷;2005年01期 |
6 |
;微晶玻璃[J];玻璃与搪瓷;1978年05期 |
7 |
乔冠军,金志诰;微晶玻璃的发展—组成、性能及应用[J];硅酸盐通报;1994年04期 |
8 |
;微晶玻璃大理石[J];企业技术开发;1994年02期 |
9 |
温广武,雷廷权,周玉,魏溯皖;Li_2O-Al_2O_3-SiO_2微晶玻璃的烧结特性与性能[J];机械工程材料;1996年03期 |
10 |
吴春桂;微晶玻璃装饰板材工艺及市场前瞻[J];陶瓷研究;1999年01期 |
11 |
梁忠友,王玉玲,何文;SiO_2-BaO-MgO-MgF_2-K_2O系片状微晶玻璃的研究[J];玻璃;2000年01期 |
12 |
何峰,钮峰;ZrO_2对CaO-Al_2O_3-SiO_2系统微晶玻璃烧结过程的影响研究[J];玻璃与搪瓷;2005年02期 |
13 |
陈一鹏;高强度硅·铝·锂系微晶玻璃的研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1980年00期 |
14 |
张西宁;微晶玻璃建筑装饰板[J];建材工业信息;1996年13期 |
15 |
刘明志,袁坚!硅酸盐工程研究中心,赵前!硅酸盐工程研究中心,王全!硅酸盐工程研究中心;琥珀色微晶玻璃装饰板材的研制[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
16 |
卢安贤,黄继武,卢仁伟;SiO_2—PbO—ZnO系统微晶玻璃的制备和性能[J];中国陶瓷;1998年06期 |
17 |
李森;茂名农垦:微晶玻璃高新技术项目投产[J];中国农垦;1999年05期 |
18 |
施其祥;微晶玻璃的性能与成形方法[J];云南建材;2000年02期 |
19 |
马新沛,李光新,沈莲,金志浩;可切削微晶玻璃的热处理与微观结构[J];金属热处理;2001年12期 |
20 |
何峰,钮锋,娄广辉,李钱陶;烧结法建筑装饰微晶玻璃冲蚀磨损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