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结构陶瓷涂层精密磨削机理及仿真预报技术的研究
【摘要】:本文对近些年来新出现的纳米结构(nanostructured)和普通结构(conventional)陶瓷涂层(n/c-WC/Co和n/c-Al_2O_3/TriO_2)的精密磨削的磨削机理及磨削工艺仿真预报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研究、理论建模和分析,揭示了纳米结构陶瓷涂层精密磨削机理,初步构建了纳米结构陶瓷涂层精密磨削的基础理论,结合磨削工艺仿真预报软件的开发应用,寻求以最优化的磨削工艺参数来实现纳米结构陶瓷涂层的高效经济、优质、低损伤精密加工。其研究成果对纳米结构陶瓷涂层工业化应用和陶瓷材料精密磨削理论的完善以及我国特种材料精密加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
论文首先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纳米结构陶瓷涂层精密磨削的基础理论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提出了构建纳米结构陶瓷涂层精密磨削基础理论的研究思路。论文对纳米结构陶瓷涂层精密磨削实验研究方案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论文对磨削用量、砂轮特性、材料特性及涂层显微结构等磨削参数对磨削纳米结构陶瓷涂层时的磨削力、磨削力分力比、比磨削能、磨削表面粗糙度、磨削表面/亚表面损伤(裂纹)及材料去除机理等可磨削性指标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以砂轮单颗磨粒法向磨削力的实验结果及所建立的理论模型为重要依据和线索,进行相关磨削现象的分析;磨削力理论模型综合考虑了砂轮磨削深度、工件进给速度和砂轮速度等磨削用量参数,考虑了材料初始切入力和工件材料的特性。通过研究,基于磨削力随磨削用量参数变化的分阶段特征,分段建立了纳米结构陶瓷涂层精密磨削的单颗磨粒法向磨削力模型。研究表明:纳米结构陶瓷涂层精密磨削所产生的磨削力和比磨削能比普通结构陶瓷涂层的要大;砂轮磨粒尺寸参数、砂轮粘结剂/磨屑厂工件涂层表面间滑擦作用和热喷涂工艺固有缺陷等因素对陶瓷涂层精密磨削的可磨削性指标有较大影响;精密磨削工艺能大大提高陶瓷涂层的轮廓支承率(承载比);磨削纳米结构陶瓷涂层时,存在一个获得较小磨削表面粗糙度R_α值的砂轮磨削深度范围。
论文分析总结了陶瓷磨削时材料去除机理的三种分类方式,基于纳米结构陶瓷涂层可磨削性规律的实验结果结合磨削后表面/亚表面的SEM等形貌观测,以非弹性变形去除方式和脆性去除方式充分揭示了纳米结构陶瓷涂层磨削时的材料去除机理。
论文对纳米结构陶瓷涂层磨削过程的材料变形行为和裂纹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磨削纳米结构陶瓷涂层时产生横向裂纹和中位裂纹的临界磨削条件模型,以及反映磨削参数与纳米结构陶瓷涂层磨削后亚表面平均损伤(裂纹)深度之间定量关系的磨削模型。研究表明,产生中位裂纹所需
纳米结构陶瓷涂层精密磨削机理及仿真预报技术的研究
的临界载荷比产生横向裂纹所需的临界载荷要小得多。磨削时亚表面裂纹的形成
及扩展与单颗磨粒法向磨削力有直接关系,还与磨削过程中所消耗能量及热喷涂
工艺的固有缺陷有关。论文就材料晶粒尺寸对陶瓷涂层精密磨削可磨削性的影响
规律进行了研究。
最后,论文介绍了所研制的磨削工艺仿真预报软件的开发思路、关键技术和
软件的体系结构,基于本文通过实验所建立的单颗磨粒磨削力模型和磨削裂纹预
报模型,给出了该软件在纳米结构陶瓷涂层精密磨削工艺仿真预报中的应用实例。
|
|
|
|
1 |
闻立时,黄荣芳,刘得成,胡新天,白雪东,孙超,宫骏;纳米结构电磁工程微观原理研究[J];真空;2000年04期 |
2 |
王晓刚,牟国栋,李晓池,陈维,陈寿田;煤矸石的纳米结构及其对合成SiC的影响[J];无机材料学报;2001年04期 |
3 |
杨升红;刀具和磨具用的纳米结构涂层[J];稀有金属快报;2003年12期 |
4 |
朱传凤,韩梅娟,商广义,万立骏,沈玉全,邱玲,郝聚民;光学高分子薄膜纳米结构与性能关系的探讨[J];微纳电子技术;2005年06期 |
5 |
沈晓斐,祝洪良,姚奎鸿;氢氧化镍纳米薄片的水热合成及其表征[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
6 |
赵振荣;王立;王剑峰;;低维聚合物纳米材料的自组装制备、性能及应用[J];高分子通报;2006年01期 |
7 |
李伟;陈大俊;张清华;;一维纳米结构导电聚苯胺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6年05期 |
8 |
李国政;张阳德;李钧;潘一峰;魏坤;;医用羟基磷灰石纳米粒的制备和特性: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X射线对羟基磷灰石纳米粒的观测(英文)[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年03期 |
9 |
屈叶青;曾虹燕;方芳;;氧化铝膜的制备[J];广东化工;2007年04期 |
10 |
任敏;殷恒波;王爱丽;姜廷顺;;纳米金红石型TiO_2沉积制备云母钛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光学性质[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7年06期 |
11 |
贺拥军;齐随涛;赵世永;;纳米粒子稳定乳液及其在纳米结构合成中的应用[J];化学进展;2007年09期 |
12 |
张孝芳;齐小花;邹明强;张帆;陈彦长;汪泓;郭浔;刘春伟;;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活性基底与纳米结构[J];检验检疫科学;2007年S1期 |
13 |
解思深;;专题: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J];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08年11期 |
14 |
赵一;;不同形貌铜纳米颗粒的制备与催化性能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
15 |
吴国艮;洪建明;倪永红;胡广志;杨周生;叶寅;;银纳米结构的固相合成及其光学、电化学性能(英文)[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
16 |
杨魁;;非平衡2:1型蒙脱石微观结构特征研究[J];四川建筑;2008年06期 |
17 |
周化岚;施文健;;扫描探针刻蚀技术可控构建牛血清白蛋白纳米结构[J];分析化学;2009年06期 |
18 |
汪玲玲;;纳米ZnWO_4的水热合成及其光致发光性能研究(英文)[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
19 |
李建军;齐怀琴;;铟掺杂一维半导体氧化锌纳米螺旋制备及表征[J];高师理科学刊;2009年06期 |
20 |
李宝军;;聚合物纳米光子器件[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