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分析

杨剑  
【摘要】:电动汽车在充电及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意外事故,造成动力系统的窜动、挤压、短路、开裂、漏电、热沖击、爆炸、燃烧等,由此对乘员产生机械伤害、电伤害、化学伤害、电池爆炸伤害以及燃烧伤害等,并可能引发更大的连发性事故以及二次伤害。国内几家主要的电动汽车研究院所曾先后出现过整车乃至整个实验室瞬间烧为灰烬的事故。因此,电动汽车的安全性研究及其防范技术正在引起世界各国相关专家的高度重视,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 本文重点分析了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可能对乘员产生的各种伤害,包括电动汽车的电伤害、电动汽车电池的燃烧爆炸伤害、电池电解液的泄漏和电池有害气体释放引发的伤害等方面,具体分析了它们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引起的后果;研究了电动汽车几种常用动力电池的安全特性,包括铅酸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以及它们各自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产生安全问题的机理。 文章以湖南大学汽车碰撞实验室相关实验设备为实验研究平台,模拟实车运行工况,进行了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安全性实验研究,分析研究了动力电池在危险工况下的性能变化及其对电动汽车安全性的影响;通过分析研究动力电池放电时的放电特性,探讨以非恒流放电方式替代目前采用的恒流放电方式的有效方法对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的实际使用性能进行评价,并初步建立起相应的符合实际使用工况的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放电性能评价方法体系。 在总结上述分析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参考现有的国内外电动汽车安全理论、相关安全研究成果和安全标准,本文建立了电动汽车可能存在的安全事故模式、检测方法和防护体系,开发完成了电动汽车氢气浓度测控系统。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詹锋,蒋利军;电动汽车用动力型MH-Ni电池开发动向[J];电源技术;1997年01期
2 ;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标准化工作组讨论首批标准研究项目[J];交通标准化;2009年10期
3 艾新平;杨汉西;;电动汽车与动力电池[J];电化学;2011年02期
4 ;新技术与成果[J];中国金属通报;1996年45期
5 白中浩;曹立波;杨健;;纯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性能评价方法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6 张熙贵;李佳;谢晓华;张建;夏保佳;;提高锂离子电池储存性能的新方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1期
7 张宾;林成涛;陈全世;;电动汽车用LiFePO_4/C锂离子蓄电池性能[J];电源技术;2008年02期
8 孙逢春;孟祥峰;林程;王震坡;;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动态测试工况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9 王相勤;;当前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问题及对策[J];能源技术经济;2011年03期
10 刘晓康;詹琼华;何葵;舒月洪;;电动汽车用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8期
11 南金瑞;孙逢春;王建群;;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应用[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S2期
12 杨杰;夏晴;史瑞祥;凌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公告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客车技术与研究;2011年02期
13 王金良;孟良荣;胡信国;;我国铅蓄电池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铅蓄电池用于电动汽车的可行性分析(1)[J];电池工业;2011年02期
14 王文伟;孙逢春;林程;;电动客车动力系统研究[J];汽车工程;2006年09期
15 吴炎;;电动车进入产业化和商业化阶段[J];电动自行车;2010年12期
16 王国富;电动汽车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17 温朝仓,蒋利军,詹锋;电动汽车用镍氢动力电池[J];科学中国人;1997年03期
18 刘朝红;电动汽车现状及发展趋势[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3期
19 田玉冬,朱新坚,曹广益;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技术[J];移动电源与车辆;2003年03期
20 徐长明;李伟利;;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分析[J];当代石油石化;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清泉;;全球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及其对动力电池的挑战[A];中国稀土储氢材料产业链的发展与共赢——第三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专家报告集[C];2011年
2 李博;;电动汽车导轨式电池快速更换结构设计[A];第八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1年
3 张磊;鄂宝民;王伟朋;吕翔宙;;风电场输出电能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充电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5分会场-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吴志新;;电动汽车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A];第五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唐浩;;在电动汽车产业化过程中实现技术创新[A];“2011西部汽车产业·学术论坛”暨四川省汽车工程学会四届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罗韬;石建珍;;稀土政策与电动汽车及储能行业的发展[A];中国稀土储氢材料产业链的发展与共赢——第三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专家报告集[C];2011年
7 李晓勤;鲁植雄;逄小凤;;浅述电动汽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A];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李博;;电动汽车导轨式电池快速更换结构设计[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9 程钟锦;于海波;陈毓春;李文;刘洪;;电动汽车运营管理系统计费模型浅析[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张乐平;吴俊阳;张明明;雷金勇;王科;;电动汽车充电和运营模式研究与分析[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乐峰;需求侧管理视角下的电动汽车充放电定价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2 苗轶群;含电动汽车及换电站的微网优化调度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李文成;电动汽车用C-LiFePO_4动力电池制备与性能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1年
4 张翔;电动汽车建模与仿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5 许家群;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动机传动控制系统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3年
6 林辉;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联合制动的模糊自整定PID控制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郭永兴;锂离子动力电池制造关键技术基础及其安全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胡国珍;充放储一体化电站功率变换系统稳定分析与控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穆云飞;含风电场及电动汽车的电力系统安全性评估与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10 代颖;电动汽车驱动用感应电机的电磁噪声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珂;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特性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杨君;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管理系统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刘新蕊;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管理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邢斌;电动试验车动力系统的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5 张玉磊;基于SNM的电动汽车产业技术管理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6 姜坤;基于骊山LS6600C1中型客车的纯电动试验车改制及试验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7 刘伟;电动汽车底盘测功机的开发与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8 张新磊;电动汽车总体设计及性能仿真优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朱华;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模式及湖北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10 李若贤;基于LabVIEW的电动汽车驱动系统测试平台的控制[D];北方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MEB 记者 谭思敏;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关键不仅是动力电池[N];机电商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李颖华;做大做强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N];新乡日报;2009年
3 记者  徐蓉 实习生 刘昀;七年艰辛琢玉成[N];湖南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祁晓玲;比亚迪全球首推“铁”动力电池[N];中国工业报;2006年
5 记者 王海玲;省电动汽车产业调研组莅新调研[N];新乡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常艳军;比亚迪汽车:追求一个绿色的梦想[N];经济日报;2011年
7 记者 王森 实习生 王宏彦 孙斯曼;新区电动汽车产业化破晓[N];滨海时报;2010年
8 CUBN记者 刘杰;“关键是建立起公共能源供给体系”[N];中国联合商报;2011年
9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中国工业报社;我国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发展综合分析(上)[N];中国工业报;2010年
10 赵伟;比亚迪F6双模电动汽车将上市[N];中国质量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