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单相正弦逆变电源数字控制算法设计与实现

郜克存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逆变电源应用日益广泛。然而传统的逆变电源采用模拟电路控制导致了诸如电路复杂、调试困难、元件易老化、输出性能低等固有缺点。随着高性能DSP控制器的出现,逆变电源的全数字控制成为现实。从技术角度上来说,数字化的控制可以提高逆变电源的暂态、稳态响应等众多性能,从而提高逆变电源输出电压的稳定性和纯净程度,同时也提高了逆变电源自身的可靠性。本文顺应逆变电源当前发展趋势,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DSP控制技术的单相正弦逆变电源数字化控制算法。 文章首先阐述了逆变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了逆变系统中最常用的正弦脉宽调制方法及其产生办法,以及模拟、数字控制电路控制方法的优缺点。指出各种控制策略相互取长补短、相互渗透、互济优势,集成为复合控制器,是一种趋势所在。这些集成的控制器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而且更具有新的优良性能,能够更好地满足逆变电源的控制要求。 本文接着对逆变电源逆变系统进行了系统而完整的分析,建立了单相正弦逆变器的数学模型。进而针对单相正弦逆变电源,提出了一套基于改进的无差拍和重复控制相结合的复合控制算法。采用改进的无差拍控制以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改进的重复控制以提高系统的静态响应。Matlab仿真表明该控制算法在线性负载和周期性非线性负载下均能跟随参考正弦波从而获得良好的动、静态响应效果。 在逆变控制算法的基础上,本文还建立了以DSP微处理器TMS320LF2407为主控制芯片的单相正弦逆变控制器实验平台,该平台还包括组成单相正弦逆变电源所需的采样、驱动、保护模块,接着本文详细阐述了实验方法,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了一系列试验,从在各种情况下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采用该复合控制算法而得到的单相正弦波稳定性高、失真度小。 最后,本文将所设计的单项正弦逆变电源复合控制算法应用于数字化不间断电源的设计中,提出和实验了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统uC/OS-Ⅱ进行算法调度的数字化不间断电源设计方案。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宏,胡育文;采用重复控制器的逆变电源数字控制方案[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2 单庆晓,潘孟春,李圣怡,胡楷;多电平逆变器输出波形控制技术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03年06期
3 赵金,延烨华,徐金榜,万淑芸;逆变电源重复控制技术的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12期
4 郭卫农,陈坚;电压型逆变器输出波形控制技术[J];通信电源技术;2001年03期
5 詹雄;卢家林;周玲玲;苏彦民;白小青;;一种单相逆变电源的无差拍控制方法的研究[J];电源技术应用;2003年10期
6 强文;黄西平;王鑫;;基于重复控制和无差拍控制的逆变电源数字控制技术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07年04期
7 高吉磊;黄先进;林飞;郑琼林;;基于重复补偿观测器的四象限变流器无差拍控制[J];变频器世界;2009年07期
8 陈宏,胡育文;基于重复控制的CVCF电源波形控制技术[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9 H;;逆变电源中的实时反馈控制技术[J];电源世界;2005年10期
10 康勇,詹长江,彭力,陈坚;三相 SPWM 逆变电源重复控制技术的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1997年02期
11 陈宏,胡育文;针对逆变电源的重复控制器设计[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2年02期
12 张凯!武汉430074,康勇!武汉430074,熊健!武汉430074,陈坚!武汉430074;基于状态反馈控制和重复控制的逆变电源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00年05期
13 高军,姜桂宾,杨旭,王兆安;系统辨识在UPS逆变器无差拍控制中的应用[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2年02期
14 杨彦涛;王禹华;;弧焊逆变电源的控制技术[J];机电设备;2009年05期
15 王荆江,孔雪娟,彭力,康勇;三相恒压恒频逆变电源的输出波形重复控制技术[J];通信电源技术;2003年03期
16 周永鹏,沈安文,张劲松,蔡正英;重复控制改进算法在数字化UPS中的应用[J];电力电子技术;2002年02期
17 郭卫农,段善旭,康勇,陈坚;基于DSP实现的无差拍控制逆变器[J];通信电源技术;2001年01期
18 陈天锦,姚为正;基于DSP控制的逆变电源装置的研究[J];继电器;2004年07期
19 张凯,康勇,熊建,陈坚;UPS逆变电源重复控制技术研究[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20 郭卫农,段善旭,康勇,陈坚;电压型逆变器的无差拍控制技术研究[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德华;余望;张志远;余敬东;;一种新型控制方法在单相逆变器中的应用[A];浙江省电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暨新能源开发与电力电子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袁松贵;吴敏;何勇;付成宏;;基于二维模型的非脆弱离散重复控制[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兰永红;吴敏;佘锦华;;基于二维混合模型的最优重复控制[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杨宏;王鹤;;光伏系统用中小功率逆变电源的现状与展望[A];中国第六届光伏会议论文集[C];2000年
5 郑诗程;苏建徽;余世杰;沈玉梁;;大功率光伏逆变电源系统的研究[A];中国太阳能学会2001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赵佳;关淼;沈颂华;王永;;基于重复控制技术的航空静止变流器[A];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孙进;苏彦民;白小青;;三相四臂对逆变电源控制方法的研究[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王昌盛;张波;王坚强;;逆变器波形控制技术仿真研究[A];湖北省电工技术学会、武汉电工技术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暨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金刚;马鑫;钟彦儒;;新型中频正弦波逆变器控制方法实现的研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李小奇;;大功率高可靠性逆变电源的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卫民;基于微电网运行的光伏逆变电源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2 徐顺刚;分布式供电系统中储能电池均衡管理及逆变控制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赵富;低频线振动台的重复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赵富;低频线振动台的重复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陈宏;基于重复控制理论的逆变电源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3年
6 兰永红;基于二维模型的重复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D];中南大学;2010年
7 周兰;基于连续—离散二维模型的周期系数线性系统鲁棒重复控制设计[D];中南大学;2011年
8 易龙强;数字化UPS/EPS系统控制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9 陈娟;伺服系统低速特性与抖动补偿研究[D];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1年
10 周娟;四桥臂有源电力滤波器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郜克存;单相正弦逆变电源数字控制算法设计与实现[D];湖南大学;2005年
2 李志江;逆变电源控制方案的研究与实现[D];浙江大学;2004年
3 张可平;CO_2焊逆变电源的自适应模糊控制系统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4 温志开;大容量400Hz中频航空地面电源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5 游志青;基于重复控制技术的数字式逆变电源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3年
6 刘祥;单向电压型高频链逆变电源[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7 于生勃;一种移相式PWM软开关高压逆变电源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1年
8 洪朴;基于碳化硅肖特基二极管的光伏逆变电源的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徐兵常;高效臭氧发生器逆变电源的研制[D];河海大学;2002年
10 金鑫;高性能逆变电源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强;合肥阳光推出新型逆变电源[N];中国电子报;2003年
2 蔚红旗;合肥阳光公司推出新型逆变电源[N];中国工业报;2003年
3 广东省潮州市华田电器 供稿;谈谈常见逆变电源[N];电子报;2004年
4 浙江 钟武军;90W逆变电源的制作[N];电子报;2004年
5 广东 华田;300W高效率逆变电源板[N];电子报;2002年
6 浙江 钟武军;简易家用逆变电源[N];电子报;2002年
7 南京净能电子;数字式逆变电源[N];电子报;2004年
8 广东省潮州市华田电器 供稿;800W数字式逆变电源板[N];电子报;2004年
9 河南 郜振国;用数字万用表检测逆变电源的频率[N];电子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许宪章;驰骋逆变电源新天地[N];安徽日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