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的税收政策研究
【摘要】:自1990年和1991年沪深两地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以来,我国的证券市场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由单一的银行贷款或财政拨款的政府主导型逐渐转变为多元化的市场主导型融资方式,极大地满足了其资金需要。但是,由于一系列制度上的原因,我国上市公司更愿意从证券市场上发行股票筹集资金而非债券融资,不同于发达国家的融资顺序。从我国的证券市场税收制度安排来看,本该是鼓励债券融资的税收政策,实际上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同时也存在诸多妨碍资本有效配置的税收政策。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的税收制度,促进资金的合理配置。
本文从税收角度出发,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税收因素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热衷于股权融资的税收制度方面的原因。希望一方面为税收宏观分析及税制优化奠定微观基础,另一方面为企业在税收制度为外生变量的情况下,通过恰当的制度安排降低税收带来的效率损失,从而通过增加企业自身效率而提高整个经济运行效率。
本文研究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选择的影响。文章首先对融资结构的相关理论和国内外对企业融资行为的实证分析成果进行介绍,然后分析税收对资本结构的影响。接着,对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确实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倾向。然后,借鉴Miller(1977)的方法,构建了一个新的理论模型,并分析得出在我国的现行税制下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偏低,这是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直接动因;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税收因素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选择的影响。最后根据理论和统计分析的结果从税收角度提出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