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体制改革进程中输电市场的交易与管理模式的研究
【摘要】:
市场化改革将电力价值链分为发电、输电和用电三部分。当发电侧竞争市场和用电侧需求市场形成后,作为实现电能物理交换和资源优化配置的输电载体——电网也迫切需要进行变革,以适应市场环境。
本文按照改革进程的时序性,首先介绍了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历程、各时期输电领域的状况,特别描述了电力市场改革的基本情况和电力市场条件下的输电领域状况。借鉴国内外电力市场的经验和教训,分析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输电市场的概念,并阐述了其特点和现状。对输电市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交易和管理模式两方面。交易模式部分中叙述了输电市场的运营模式,对输电市场的价格体系做了详实的论述和相应的探讨;在输电电价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全国省间交易的现状和华中电网跨省输电的实际,对跨省输电费用进行了相关的测算和分析;涉及了大用户直购电模式和输电市场的金融工具。管理模式部分研究了输电市场的投融资管理,拓展了输电市场的融资思路;在对厂网协调发展的研究中,提出了电力规划新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促进厂网规划协调的整体框架和模型;输电运营管理主要考虑了输电阻塞管理和“三公”调度;输电网的无歧视开放是输电市场的重要标准,提出了电力市场条件下的电网接入模式,符合市场准入机制,完善了电力市场模式。结合区域电力市场和特高压电网进行分析,展望了我国输电市场的发展方向。
进行输电市场的研究符合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需要,有利于理顺电价体制,有利于促进厂网之间的和谐发展,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对推进改革的深入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
|
|
|
1 |
叶泽;;我国电力市场改革需要实用渐进[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9年02期 |
2 |
苏晓艳;;当前区域电力市场面临的现实难题[J];浙江经济;2007年20期 |
3 |
刘星;;电力市场化模式再探讨[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7年13期 |
4 |
张重汶;杨新贵;梁华;;南方区域电力市场模式的几点思路[J];广西电业;2005年12期 |
5 |
;西北区域电力市场试点工作正式启动[J];供电企业管理;2002年04期 |
6 |
宋燕敏,王力科,唐国庆,曹荣章,杨争林,朱为民;区域电力市场运营系统部署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年01期 |
7 |
罗鑫;王建明;吕海薇;;浅谈建立全国统一电力市场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05年S3期 |
8 |
;中国电力市场的“上下求索”之路[J];水利电力科技;2004年02期 |
9 |
欧阳昌裕;区域电力市场的两个立足点与三大根基[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4年05期 |
10 |
牟才荣;区域电力市场竞价模式的探讨[J];广西电业;2005年08期 |
11 |
蒋德斌;区域经济的不平衡与资源优化配置[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4年05期 |
12 |
陆文辉;王树民;;电监会近期重点工作[J];供电企业管理;2003年02期 |
13 |
朱敏;;国际典型电力市场模式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经贸导刊;2009年07期 |
14 |
王汉章,林平;西北区域电力市场初探[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2年03期 |
15 |
彭涛,夏清,江健健,康重庆;区域电力市场交易模式的经济机理剖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年07期 |
16 |
王伟国;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新进展及其深化[J];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
17 |
单继林;;观点[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6年04期 |
18 |
王伟;;电力交易驶入市场快车道[J];国家电网;2007年06期 |
19 |
刘萍;;视窗[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6年Z1期 |
20 |
阳敏;;建特高压电网,电力体制改革之殇?[J];南风窗;2006年2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