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高性能复合砂浆钢筋(丝)网加固混凝土梁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

曾令宏  
【摘要】: 高性能复合砂浆钢筋(丝)网是以钢筋(丝)网作为增强材料,高性能水泥砂浆为基材组成的薄层结构。本文对采用这种新材料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 1.复合砂浆钢筋(丝)网加固混凝土梁抗弯试验研究:在63根梁的试验基础上,研究了复合砂浆钢筋(丝)网加固对混凝土梁抗弯性能的影响和作用。本文首次对二次受力(初始荷载不卸除)试件进行了加固试验研究,试验中测量了试件的极限荷载、混凝土应变、钢筋应变及钢筋网应变等,对比了加固与未加固构件的裂缝开展、跨中挠度以及极限荷载情况,并研究了用该方法加固的梁在各种受力情况下可能产生的破坏形式等。试验结果表明,高性能复合砂浆钢筋(丝)网薄层可以明显地提高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力,改善抗裂性能,增强构件的抗弯刚度。 2.复合砂浆钢筋(丝)网加固混凝土梁抗弯性能理论分析: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采用复合砂浆钢筋(丝)网加固的一次受力和二次受力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对二次受力试件的滞后应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二次受力受弯构件的界限加强率、极限荷载承载力以及挠度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通过对试验数据的统计,首次提出了计算承载力的侧面钢筋(丝)网有效作用高度和有效作用面积的算法,并在刚度计算中首次提出了复合砂浆钢筋(丝)网加固混凝土梁考虑二次受力的刚度影响系数的算法,简化了计算。以平截面假定和内力平衡为基础建立了力学模型,对试件进行了全过程非线性分析,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发现该力学模型可以较好地对复合砂浆钢筋(丝)网加固的受弯构件的受力变形全过程进行模拟。根据弹性梁理论和部分组合截面假定,推导了采用高性能复合砂浆钢筋(丝)网加固的混凝土梁底部的粘结剪应力和正应力以及侧面的端部粘结剪应力的计算公式,提出了与粘贴滑移破坏相关的界限加固配筋率。 3.复合砂浆钢筋(丝)网加固混凝土梁受弯疲劳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在7根梁的试验基础上,研究了复合砂浆钢筋(丝)网加固混凝土梁受弯疲劳性能。本文首次进行了复合砂浆钢筋(丝)网加固的混凝土梁在200万次疲劳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分析了其挠度、裂缝、承载力随疲劳荷载循环次数增加的变化规律。试验证明,加固后试件的疲劳刚度、抗裂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所有的试件,无论是疲劳破坏还是疲劳后的静载破坏,都没有发生剥离等界面破坏,说明采取了可靠的施工措施后,高性能复合砂浆钢筋(丝)网可以运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范鹤;;CFS抗剪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耐火性能研究(英文)[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21期
2 王军辉;徐向东;贾留东;;高强钢丝—聚合物砂浆加固梁抗剪性能的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3 卜良桃;王月红;;复合砂浆钢筋网加固RC简支梁抗剪性能的试验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6年04期
4 张雪丽;颜桂云;;内嵌碳纤维板条抗剪加固混凝土梁性能研究[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5 贾庆扉;姚谏;;混凝土梁表层嵌贴CFRP板条的抗剪加固性能试验研究[J];科技通报;2007年05期
6 魏嵬;钢筋混凝土梁抗剪加固之研究现状[J];煤矿爆破;2002年01期
7 梅利芳;;钢筋混凝土梁碳纤维加固抗剪承载力分析[J];福建建材;2008年02期
8 卜良桃;叶蓁;高伟;;高性能复合砂浆钢筋网抗剪加固框架梁的设计与施工[J];建筑技术;2007年06期
9 黄平明;邹兰林;王达;;碳纤维板加固RC梁试验[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10 ;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响应预测[J];钢结构;2010年02期
11 许清风,蒋永生,张晋;浅谈梁的粘FRP板加固法[J];工业建筑;2000年02期
12 吴波;万志军;;碳纤维布抗弯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耐火性能试验[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8期
13 周朝阳;李毅卉;贺学军;;外贴碳纤维布加固大比例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性能[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14 李英民;韩大刚;林文修;;锚栓钢板加固法抗弯性能试验及设计方法[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6年05期
15 黄略;;碳纤维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应用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6 刘其伟;华明;翟瑞兴;王键;;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裂缝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12期
17 潘振华;杨炳成;陆建勇;;关于粘钢加固中压条锚固作用的讨论[J];工业建筑;2006年S1期
18 王荣明;;桥梁用混凝土梁的疲劳性能探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0年07期
19 刘京富;;碳纤维在桥梁抗剪加固中的应用[J];铁道勘测与设计;2003年05期
20 周迎新;王兆忠;王友元;潘德强;陈凤山;;碳纤维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破坏模式及分析[J];华南港工;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平;姚谏;;钢筋混凝土梁表层嵌贴FRP抗剪加固研究进展[A];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徐建功;王肇民;;碳纤维布加固梁的抗剪性能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2年
3 冯晓宇;华玉;刘廷权;;FRP加固T形混凝土梁的现状与设想[A];复合材料:生命、环境与高技术——第十二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李承铭;;变幅重复荷载下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腹筋应力研究[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1997年
5 贺小岗;江见鲸;王际芝;沈赤;;钢筋混凝土集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学会学术报告会论文集(4)[C];1989年
6 张炎圣;陆新征;江见鲸;;钢筋混凝土梁落锤实验有限元模拟与分析[A];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谢靖中;李国强;江欢成;王国俭;;钢筋混凝土梁的非线性均质材料本构等效[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8 罗竟宁;顾慧娟;;钢筋混凝土梁粘钢补强试验研究[A];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适用技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1年
9 李夏;李晨光;刘航;;碳纤维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A];第五届全国FRP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阎西康;赵少伟;王铁成;;腐蚀后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令宏;高性能复合砂浆钢筋(丝)网加固混凝土梁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D];湖南大学;2006年
2 潘建伍;碳纤维抗弯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剥离破坏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3 黄华;高强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式桥试验研究与机理分析[D];长安大学;2008年
4 万海涛;钢筋混凝土梁、柱构件抗震性能试验及其基于变形性能的参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廖娟;过载桥梁的碳纤维布加固试验与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史丽远;复合玻璃纤维增强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7 赵卫国;公路钢筋混凝土梁桥的病害分析与受损后承载能力计算[D];长安大学;2007年
8 唐兆;机车车辆疲劳强度仿真分析平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管德清;焊接钢结构疲劳强度与寿命预测理论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10 李松辉;碳纤维布加固桥梁的设计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兰林;RC梁的碳纤维板抗弯加固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2 黄秋风;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非线性有限元分析[D];郑州大学;2005年
3 林秋峰;高强钢丝网聚合物砂浆加固混凝土梁抗弯试验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4 夏成建;局部粘结退化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力及变形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史伟卓;钢丝绳布置方式对钢筋混凝土梁抗剪加固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6 马继成;受损钢筋混凝土梁式桥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7 郭智峰;钢管约束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节点力学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8 宋嘉文;荷载和氯离子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性能退化规律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燕伟;钢筋混凝土梁裂缝宽度的影响因素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10 李岩岩;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受力与破坏模式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宏;浅析钢筋混凝土梁裂缝成因及处理方法[N];晋中日报;2011年
2 廖建国;汽车大梁用热轧高强度钢板疲劳强度的改善[N];世界金属导报;2008年
3 高宏适;日本机械结构用高功能特殊钢[N];世界金属导报;2010年
4 肖英龙;汽车悬置螺旋弹簧用钢[N];世界金属导报;2007年
5 肖英龙;2007年日本钢铁产业技术开发、新设备和新产品[N];世界金属导报;2008年
6 陶少清;高性能汽车用钢管及其成形技术[N];世界金属导报;2006年
7 肖英龙;汽车发动机零部件钢铁材料的变迁与今后开发课题[N];世界金属导报;2007年
8 肖英龙;日本模具钢开发应用动向[N];世界金属导报;2006年
9 肖英龙;日本功能性船板开发使用现状[N];世界金属导报;2006年
10 郭廷杰;日本汽车发动机部件高强度化钢铁材料与技术[N];世界金属导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