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组装膜和金纳米颗粒增强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摘要】: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技术由于独特的优点日渐成为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的重要手段。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研制而成的生物传感器在生物学、医学、化学等领域获得了十分广泛的应用。本论文拟针对现有的SPR传感器对于小分子的检测灵敏度低这一问题,结合自组装膜技术的新发展和金纳米颗粒(Au nanoparticles, AuNPs)的信号放大作用,对高灵敏的用于小分子检测的SPR传感器进行了研究。本论文主要开展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基于自组装多层膜的葡萄糖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首先利用伴刀豆球蛋白A(concanavalin A, Con A)和葡聚糖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在传感器的金膜表面构建了Con A/葡聚糖自组装多层膜。在葡萄糖的存在下,该自组装多层膜被分解,引起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信号的显著变化,从而实现对葡萄糖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传感器可以选择性地检测0.1~50 mmol/L浓度范围内的葡萄糖,且敏感膜可以多次再生使用。自组装多层膜的制备简单,经多次再生后膜中的蛋白质(Con A)仍然保持了其生物活性。如果选择合适的多层膜材料,类似的原理还可以用于构建其他小分子的SPR传感器。
2、葡聚糖/伴刀豆球蛋白A标记的金纳米颗粒自组装膜增强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信号
在前一部分工作的基础上,首先利用金纳米颗粒标记技术在金纳米颗粒表面标记上了Con A (Con A-AuNPs),然后通过特异性相互作用,在传感器的金膜表面构建了葡聚糖/Con A-AuNPs自组装膜。当膜与葡萄糖溶液接触时,膜被分解,从而实现对葡萄糖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由于金纳米颗粒和金膜之间的等离子体波耦合作用,使葡萄糖的检测下限改善了一个数量级,达到0.01 mmol/L。
3、伴刀豆球蛋白A/葡聚糖修饰的金纳米颗粒自组装膜增强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信号
大多数蛋白标记的金纳米颗粒都容易受溶液中pH值和离子强度的影响而变得不稳定,而表面通过化学修饰的金纳米颗粒稳定性好,可以很好地克服上述问题。因此,本章首先通过巯基十六酸(16-MHDA)、二甘醇胺、环氧氯丙烷和葡聚糖在金纳米颗粒表面修饰上葡聚糖(葡聚糖-AuNPs),然后通过特异性识别作用把葡聚糖-AuNPs组装到SPR的金膜表面,构建Con A/葡聚糖-AuNPs自组装膜。当有葡萄糖存在时,膜被分解,从而实现对葡萄糖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葡聚糖-AuNPs稳定性好,与没有修饰金纳米颗粒的葡聚糖相比,SPR信号明显增强。如果在金纳米颗粒表面修饰其它的物质,类似的原理还可用来放大SPR传感器对其它小分子的检测信号。
|
|
|
|
1 |
范旭;郭志睿;曹敏;周雪锋;顾宁;;基于金纳米颗粒的CT造影剂[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9年04期 |
2 |
刘佳;丁艳君;沈国励;俞汝勤;;基于金纳米颗粒免疫凝集的压电传感技术快速检测人血清免疫球蛋白IgG[J];化学传感器;2008年04期 |
3 |
徐琴;冷俊;路桂菊;胡效亚;;原位氧化复合法制备聚苯胺/金纳米纤维及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的构建[J];分析试验室;2010年11期 |
4 |
冷鹏,郑彦,李其云;纳米金-生物酶膜在葡萄糖生物传感器上的应用[J];化学分析计量;2005年05期 |
5 |
黎振华;羊小海;王青;王柯敏;;伴刀豆球蛋白A/葡聚糖修饰的金纳米颗粒自组装膜增强信号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葡萄糖传感器[J];化学传感器;2007年01期 |
6 |
常艳兵;舒有良;张银烽;李晓飞;杨云慧;;基于量子点标记的可卡因适体传感器的研制[J];云南化工;2010年05期 |
7 |
王辉;夏爱军;;纳米金——生物酶膜在葡萄糖生物传感器上的应用[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6年02期 |
8 |
胡永红;徐志花;;一种新型空心镍纳米球的合成及其性能[J];微纳电子技术;2011年09期 |
9 |
孟宪伟,高凤堂,任湘菱,韦正,唐芳琼;含超细Au颗粒的乳酸氧化酶和葡萄糖氧化酶生物传感器[J];过程工程学报;2002年04期 |
10 |
;新技术[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6年07期 |
11 |
李智;张家森;杨景;龚旗煌;;飞秒时间分辨近场光学系统实现及其应用[J];物理学报;2007年06期 |
12 |
岳波,苟立,冉均国,杨丽娜;金纳米颗粒增强一次性使用葡萄糖传感器的响应性能[J];化工进展;2005年04期 |
13 |
马希骋,伦宁,李霞,温树林,吴中平;负载于碳纳米管上的新型金纳米催化剂[J];电子显微学报;2004年04期 |
14 |
牟诗城,魏玉顺,于海翔,刘肇萌;JEM-2010 FEF-TEM对纳米材料显微结构的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2005年04期 |
15 |
;产品[J];微纳电子技术;2008年08期 |
16 |
刘松婷;尹惠琼;贾茗娴;章金刚;;生物条形码检测技术及其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讯;2010年04期 |
17 |
李群芳,袁若,刘颜,莫昌俐,柴雅琴,黄小清,王秀玲,周路;天青Ⅰ为电子媒介体金纳米颗粒修饰葡萄糖生物传感器[J];分析化学;2005年05期 |
18 |
徐凤;常艳兵;张银烽;陶满兰;杨云慧;;纳米材料在适体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化学传感器;2010年02期 |
19 |
王永祥;李继山;杨荣华;;基于功能化核酸和金属离子的荧光传感[J];化学传感器;2010年03期 |
20 |
李群芳,袁若,柴雅琴,莫昌俐,刘颜,黄小清,王秀玲;萘酚绿为电子媒介体金纳米颗粒修饰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