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质边坡桥梁基桩受力分析的理论与试验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高等级公路建设将大量穿越崇山峻岭区,以往盘山公路的形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交通运输快速、安全、便捷的需要,而出于保护山区植被的考虑,对山岭进行大砍大挖更不可行,故一般采用隧道或高架桥的形式穿越,在该类高架桥工程中桩基础的使用不可避免。此时基桩受力复杂,其承载机理及受力分析计算方法与常规桩基存在许多不同,常规计算方法已难以应用。该类基桩相应的设计计算及安全监控均缺乏相应的规范指导,存在较大的盲目性。本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陡坡段桥梁桩基设计理论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50578060)和湖南省交通厅科技项目“高陡边坡段桥梁桩基设计与防护技术研究(200513)”课题,以解析法、数值方法、室内及现场试验为手段,对岩质边坡的桥梁桩基的承载机理及受力分析进行了探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本文首先通过对国内外已有有关研究文献的综合分析,较深入地探讨和总结了复杂荷载作用下岩质边坡桥梁基桩的承载机理及工作性状,在充分考虑岩质边坡桥梁基桩复杂受力条件的基础上,借鉴平地基桩在复杂荷载作用下桩身内力及变形计算的分析思路,将基桩的受力归纳为桩顶轴向荷载、横向荷载以及桩侧岩体的侧向压力及抗力几个方面,在简化边坡上基桩前后岩(土)体的抗力及推力的分布规律的情况下,建立轴、横向荷载共同作用下岩质边坡桥梁基桩的计算模型,并采用幂级数方法推导求得岩质边坡桥梁基桩内力计算的解析解。为进一步研究岩质边坡桥梁基桩的受力特点,在考虑坡体推力的不规则和多样性的基础上,将基桩划分点以差分形式近似地代替桩身弹性曲线微分方程,将坡体推力以任意形式作用到基桩上,以此作为设计荷载合理考虑坡体与桩体的相互作用,导得了一套适用于岩质边坡桥梁基桩的内力及位移计算方法,编制出相应的计算程序,对基桩的设计进行指导,并结合计算算例研究了岩质边坡坡体推力形状、大小、位置及不同边界条件对基桩受力及位移的影响。
为更加深入探讨岩质边坡桥梁基桩的承载特性以及影响因素,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先进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Marc,在考虑桩-岩接触等非线性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岩质边坡桥梁基桩单桩的三维弹塑性模型,并针对岩质边坡桥梁基桩在施工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计算,得到其应力分布情况,并通过计算得到了基桩在不同荷载条件下的受力特点。并根据正交试验设计原理,建立岩质边坡桥梁基桩的正交分析的有限元模型,并对影响基桩受力的E(弹性模量)、?(内摩擦角)、c(粘聚力)、d(基桩直径)、边坡角度这五种因素进行敏感度分析。
最后,在相似理论基础上,采用方程分析法导出岩质边坡桥梁基桩的相似准则,以该准则为指导设计并完成了岩质边坡桥梁基桩的室内模型试验,分别进行了竖向荷载、侧向荷载、水平荷载作用下的4组16根岩质边坡模型桩受力试验,深入探讨了不同加载方式、不同桩顶自由长度、不同嵌固深度、不同基桩刚度以及不同边坡坡度等情况对基桩受力的影响。并结合论文依托工程,通过现场试验的实测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理论方法的可靠性。
|
|
|
|
1 |
赵明华;刘建华;邬龙刚;;岩质边坡上基桩数值模拟与正交试验设计[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
2 |
付宏渊;吕东滨;刘建华;;震区岩质边坡地震稳定性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J];交通科学与工程;2010年03期 |
3 |
黄大治;陈龙珠;;旁孔透射波法检测既有建筑物桩基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岩土力学;2008年06期 |
4 |
白世和;李晓文;梁兴文;曹慧;;框支墙梁有限元分析及内力统一简化计算[J];工业建筑;2009年S1期 |
5 |
施权君;韦达洁;;用有限元法计算不等长桩基的内力[J];山西建筑;2007年16期 |
6 |
于群;;黑龙江大学体育馆结构设计[J];低温建筑技术;2005年06期 |
7 |
;混凝土管式爆扩桩基础[J];暖通空调;1972年07期 |
8 |
刘宏滨;;微机在铁塔灌注桩浇制基础设计中的应用[J];黑龙江电力;1987年03期 |
9 |
严和康;;高层建筑基础的合理选型等问题的探讨[J];低温建筑技术;1992年01期 |
10 |
佟世祥;我国地基基础工程的突出成就[J];施工技术;1994年09期 |
11 |
金广谦;桥梁结构有限元分析中的桩基等效模型[J];华东公路;1994年02期 |
12 |
向群;降低高层建筑桩基础工程造价[J];天津建设科技;1997年02期 |
13 |
李松峰,赵国运,沈伟,曾昭敢;填石压浆混凝土桩基础的施工[J];河南交通科技;1998年01期 |
14 |
庞友才,张学洪;坂田新厂工程桩基础施工[J];四川建筑;1998年04期 |
15 |
姜自学,贾剑林,侯炳喜,刘登广;非圆形桩基础施工方法探讨[J];山东水利科技;1998年04期 |
16 |
周海平;单桩竖向承载力的估算及影响因素分析[J];浙江建筑;2000年02期 |
17 |
刘光辉;炼铁分厂第一食堂桩基础设计[J];天津冶金;2001年06期 |
18 |
黄雨,舒翔,叶为民,唐益群;桩基础抗震研究的现状[J];工业建筑;2002年07期 |
19 |
李春生;五溪河大桥6-2~#桩质量检测结果的综合分析与探讨[J];湖南交通科技;2002年03期 |
20 |
杜娟,杨成斌,何刚,何敏;以变形控制为原则的桩基础设计方法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