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农林废物堆肥化中木质纤维素降解微生物学研究

习兴梅  
【摘要】: 目前,堆肥化处理技术已成为农业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之一,该方法能实现农业废物循环利用,既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又可实现清洁生产,防止环境污染。目前,堆肥化处理技术正进入科学化的新阶段,为了改善该技术存在的如历时时间长,肥效低等诸多不足,提高堆肥效率、提升产品质量,使之能大规模推广应用,国内外研究者就堆肥设备、堆肥化工艺、堆肥微生物学、堆肥化控制以及堆肥技术和产品的应用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其中,限速有机物的降解一直被认为是快速堆肥的关键,农业废物堆肥化中的限速有机物主要是指木质纤维素,这类有机物结构坚硬,分解困难,与腐殖质产生有密切联系,尤其是木质素,最难攻击且难以分离,其降解被认为是快速堆肥的关键。 本文系统研究了农业废物堆肥化中木质纤维素的降解过程及其微生物特性,运用传统方法研究木质素降解微生物变化规律,筛选出高效优势的木质素降解微生物,并研究了不同菌种对木质纤维素的降解特性和初步的降解机理。同时还建立了一种堆肥过程中量化真菌生物量的方法——麦角固醇法。 应用传统培养分离方法系统研究农业废物堆肥化过程中木质素的生物降解。发现在堆肥过程中,木质素的生物降解不仅仅是一种菌在起作用,各种菌从堆肥初期到末期的降解能力也不相同。在堆肥的初期,各木质素降解菌的降解作用并不明显,这段时间各类菌对木质素降解作用是同等重要的,没有哪种菌占据着绝对优势;在一次发酵的高温期,真菌和放线菌对木质素的降解的作用是主要的,此阶段木质素降解菌的浓度很高,但是其对木质素降解的能力并不突出,不适合作为优势菌种筛选时期。在一次发酵的降温期,木质素降解菌协同作用。在一次发酵转入二次发酵的时期和二次发酵初期,细菌和真菌起主要作用,这阶段真菌降解木质素的能力十分强,并且木质素降解真菌占总真菌比率十分高,是筛选木质素降解真菌的最佳时期。在堆肥的后期,木质素的降解主要依靠真菌和放线菌的作用。从一次发酵高温期到二次发酵前,木质素降解真菌是这阶段最主要的作用者,其浓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木质素总降解菌的变化,相应的木质素降解放线菌是堆肥后期主要的作用者,其浓度的变化也影响着总降解菌的浓度。木质纤维素降解主要发生在高温期和二次发酵期。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是木质素降解的主要酶系,其中高温期微生物分泌的主要为POD酶系,而二次发酵期间微生物分泌POD与PPO,它们在木质素降解过程中共同作用。就整个堆肥化过程而言,木质素的生物降解更主要依赖PPO的催化氧化作用 通过比较从堆肥中筛选得到的细菌,放线菌,真菌对木质纤维素的降解及产酶特性发现:从堆肥中筛选得到的细菌X6、放线菌F2、黑曲霉都具有木质纤维素降解能力,兼具低分子量木质素酚型、非酚型类物质的降解能力。在本实验条件下,主要依靠Lip、MnP、Lac、纤维素CMC酶活以及木聚糖酶活的共同作用降解木质纤维素,但各种菌产这5种酶的比例各不相同。细菌、放线菌产酶高峰处于菌体生长较稳定的时期,对木质素的降解发生初级代谢阶段。这与真菌的次级代谢机理有所不同。在本实验条件下培养30d,细菌X6对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为9.43%,38.8%,41.84%。放线菌F2对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为11.5%,40.26%,46.24%。红外光谱显示经细菌X6和放线菌F2降解的木质纤维素在降解前后各官能团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细菌X6和放线菌F2对木质素降解官能团的作用有所不同,进一步证实其利用木质纤维素的能力。黑曲霉产酶高峰处于菌体生长较稳定的时期,但它对木质素的降解都发生在后期。这说明其代谢木质素的机理与白腐菌次级代谢机理有所相同。在本实验条件下培养30d,黑曲霉对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为16.87%、39.85%、45.32%。红外光谱显示木质纤维素降解前后各官能团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黑曲霉对木质素官能团的降解作用有所不同,进一步证实了黑曲霉利用木质纤维素的能力。 由于麦角固醇是存在于真菌细胞膜中占主导的物质且结构稳定,可以用其有效地表征生物量,这种方法在土壤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鉴于堆肥系统与土壤系统的相似性,鉴于此,我们可以将这一方法引入堆肥过程,通过测定堆肥中真菌麦角固醇的含量,找到麦角固醇与真菌生物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而可以得知真菌的数量,以此定量堆肥中真菌生物量。经实验验证,从生物量绝对值大小来看,培养方法测定出来的真菌生物量比麦角固醇定量的真菌生物量高出两个数量级,误差比较大,而采用麦角固醇测定真菌生物量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对于研究堆肥中真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媛媛;孙君社;裴海生;刘莉;段开红;;提高木质纤维素酶水解效率的研究进展[J];中国酿造;2011年05期
2 张越;聂莉莉;宋建;杨迎霞;刘仲齐;;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的燃料乙醇预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天津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3 杨晨阳;冯哲;;木质纤维素为原料制备乙醇的工艺[J];黑龙江粮食;2011年04期
4 谢敬;;木质纤维素乙醇的新进展[J];发酵科技通讯;2011年03期
5 聂恒;朱静;段旭;池雅琴;程晟;郭兴焱;;纤维类物质生产乙醇的研究进展[J];云南化工;2011年03期
6 吴艳;李东亮;李刚;宋光富;刘元法;;蒸汽爆破对烟梗木质纤维素含量和微观结构的影响[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7 赵立峰;严金平;孙焕民;伊日布斯;;统合生物工艺与纤维素分解性高温菌乙醇转化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1年08期
8 杨尉;刘立国;武书彬;;木质纤维素燃料乙醇生物转化预处理技术[J];广州化工;2011年13期
9 李园园;吴虹;黄超;宗敏华;;发酵性丝孢酵母HWZ004利用水稻秸秆水解液发酵产油脂[J];生物工程学报;2011年09期
10 何洪城;陈超;;生物可降解木质天然纤维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湖南林业科技;2011年04期
11 黄茜;黄凤洪;江木兰;万楚筠;;多菌种混合发酵转化秸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S1期
12 陈明强;齐雪宜;王君;陈明功;闵凡飞;刘少敏;井波;;棉秆催化热解特性及动力学建模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1年08期
13 卢暄;;秸秆制燃料乙醇工艺技术[J];化学工业;2011年07期
14 兰贵红;邢钰;曹毅;乔代蓉;邹长军;邓宇;张辉;尹小波;;一株产乙醇嗜热厌氧油藏微生物Thermoanaerobacter sp DF3的性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15 羡羽佳;;美国制浆造纸教育与研究联盟[J];国际造纸;2011年03期
16 任珺;陶玲;贺涓;何宝珍;;NaOH处理对杨树木质特性的影响[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2011年02期
17 ;壳牌公司从γ-内酯开发出新一代木质纤维素基生物燃料[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10年08期
18 ;美开发出可同时消化两种植物糖分的工程化菌株[J];中国食品学报;2011年03期
19 李姝娟;李洪远;;国内外污泥堆肥化技术研究[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1年06期
20 袁旭峰;高瑞芳;李培培;朱万斌;王小芬;崔宗均;;复合菌系MC1预处理对玉米秸秆厌氧发酵产甲烷效率的提高[J];农业工程学报;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俭慧;梁月荣;;茶梗木质纤维素选择性吸附茶儿茶素类及其机理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2 姜晓云;王家德;;纤维素酶及其在废木质纤维素制可还原糖中的应用[A];2009全国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徐阳;杜健超;丁恩勇;薛锋;;马来酸酐接枝木质纤维素及其热稳定性的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郭思慧;区骏恒;覃詠恩;关海山;;香菇木质纤维素降解系统[A];第九届全国食用菌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5 谈敦礼;马艳萍;李琰;;木质纤维素生产乙醇所需原料的可生产性与成本分析[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暨第九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方诩;曲音波;;木质纤维素乙醇生产技术的研发以及产业化动态[A];第二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蔺丽丽;蒋文举;杨志山;;木质纤维素燃料乙醇的研究进展[A];生物质能源开发应用与固废污染控制——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固体废物处理专业委员会2010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8 高建程;于金莲;孟庆翔;石登荣;任丽萍;;堆肥中微生物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A];第二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冯玉杰;李冬梅;张秋桌;;混合菌群用于木质纤维素糖化的实验研究[A];中国资源生物技术与糖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张晓昱;孙永林;王宏勋;;木质纤维素白腐菌降解与清除羟自由基物质产生及防御机制初探[A];中国资源生物技术与糖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木质纤维素原料生物转化生产纤维素乙醇过程的关键技术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张雯;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工艺及废水零排放技术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3 杜若愚;木质纤维素预处理和酶水解回收的过程调控与强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梁慧玲;茶叶功能成分制备和分离新工艺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黄仁亮;生物小分子自组装调控与催化转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燕红;两株芽胞杆菌纤维素酶诱导产生机制及其作用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7 余洪波;三种类型木质纤维素的白腐菌降解异质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刘长莉;木质纤维素分解复合菌群NSC-7菌种组成及种间协作机理[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9 颜克亮;木质纤维素共基质体系中白腐菌降解污染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张志华;粗糙脉孢菌AS3.1602乙醇发酵的代谢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俊婧;农家堆肥系统中氮磷的环境行为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朱智楠;木质纤维素来源发酵抑制物的生物降解以及光合发酵制氢[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刘媛媛;木质纤维素预处理及提高纤维素酶水解效率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4 崔美;木质纤维素预处理与高固含量分批补料酶解糖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李晓贝;木质纤维素高效降解酶系的构建[D];山东大学;2012年
6 习兴梅;农林废物堆肥化中木质纤维素降解微生物学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7 秦磊;木质纤维素酸碱预处理的比较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刘丹钰;微波/化学预处理用于稻秆制备可发酵还原糖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9 易守连;农作物秸秆木质纤维素组分分离及高效糖化工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10 曾盈宇;木质纤维转化乙醇优势菌的筛选和优化[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华;利用木质纤维素缓解能源短缺[N];中国包装报;2004年
2 ;缓解能源短缺的新途径[N];中国化工报;2003年
3 夏明;全球乙醇生物质原料开发加快[N];中国贸易报;2009年
4 张彦;乙醇生物质原料开发渐行渐近[N];中国石化报;2009年
5 江苏大学 张明平 霍建伟 朱政;孙建中 与白蚁打交道的人[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赵伟;让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N];长春日报;2009年
7 蒋巧莲;中瑞生物能源第八次研讨会南宁举行[N];科技日报;2009年
8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苏志国;生物化工技术聚焦三大领域[N];中国化工报;2003年
9 李光;绿色化学让21世纪的地球干净[N];北京科技报;2000年
10 记者 袁新文 通讯员 王琪珑;山东大学实现“211工程”建设目标[N];光明日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