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闻源研究
【摘要】:
随着大科普时代的到来,作为一种公益性的、大众化的传播方式,科技新闻传播在国家科技传播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界和业界对科技新闻的关注和研究也逐步从实践层面提升到理论层面。在实践基础上研究科技新闻源是对科技新闻传播的基础进行的理性思考,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科技新闻源是指产生或掌握具有新闻价值的科技事实的“人”(包括法人和自然人)和“事”(包括现象和事件)。科技新闻源是科技新闻传播活动的发源地,为科技新闻传播的展开提供了科技新闻事实。
相对的稳定性和在一定程度上的可预测性是科技新闻源的显著特征。确认科技新闻事实自身具有的价值和决定科技新闻的真假是科技新闻源的重要功能。
按科技新闻源与报道对象的关联程度,科技新闻源可分为核心科技新闻源与辅助科技新闻源两种类型。“核心源”与“辅助源”同等重要,全面获取“核心源”与“辅助源”产生或掌握的科技新闻事实,能确保科技新闻的客观、完整和真实、准确。按产生或掌握科技新闻事实的主体类型,科技新闻源可分为“人”型科技新闻源、“事”型科技新闻源和“物”型科技新闻源三种。其中,“人”型科技新闻源包括个人、群体等自然人和组织、机构等法人;“事”型科技新闻源可分为科技事件型新闻源和相关事件型新闻源;“物”型科技新闻源包含科研论文、科技政策与法规以及此前的新闻报道哦、传播资料等。
科技新闻传播主体、科技新闻传播载体与科技新闻源紧密关联。科技新闻传播主体是指科技新闻的采编人员,他们依赖、受控于科技新闻源,常常难以认清“人”型科技新闻源的立场,对“人”、“事”、“物”三类科技新闻源的误解和对科技新闻事实的误传是科技新闻传播主体与科技新闻源之间的主要矛盾。科技新闻传播主体尽可能深入科技活动现场,多观察、多学习、多积累,注意收集和保存各种相关资料,广结科技界的朋友、形成专家咨询群体,是解决科技新闻传播主体与科技新闻源之间矛盾的重要方法。作为科技新闻事实的传媒媒介,科技新闻传播载体的定位决定了各具特色的科技新闻源目标分布区域。
|
|
|
|
1 |
谢静;;略谈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
2 |
欧阳艾嘉;许卫明;许小东;;计算机病毒及反病毒技术[J];池州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
3 |
杨军;;网络社会问题与控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
4 |
张佳丽;;网络交流语言的特色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
5 |
朱宝奇;;网络新闻专题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
6 |
文庭孝;龚蛟腾;张蕊;刘晓英;刘进军;;知识关联:内涵、特征与类型[J];图书馆;2011年04期 |
7 |
杭瑞勋;略论高校图书馆读者活动组织的四种类型[J];图书馆建设;2000年04期 |
8 |
李楠;;谣言:危机噪音流的形态分析[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
9 |
孙振华;;产经报道的类型与主要特征[J];求索;2008年06期 |
10 |
吴海荣;;论新闻信息资源增值[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
11 |
薛理桂;21世纪图书馆的新面貌[J];图书馆学研究;2003年07期 |
12 |
唐昭琅;FBPMS-基于特征的机械零件建模系统[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1期 |
13 |
李伟,张力;基于特征的齿轮轴类零件工艺决策系统的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1999年12期 |
14 |
宋爱平,王隆太,张军;基于关系型数据库的CAPP专家系统研究[J];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1999年03期 |
15 |
阎自启;中国学术期刊编辑的文化特征[J];洛阳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
16 |
刘振安,颜廷荣,张蕊;静态背景中的动态图像识别[J];微机发展;2001年01期 |
17 |
杨晓红,戴庆辉,王藏柱;基于特征的参数化实体造型系统[J];煤矿机械;2002年09期 |
18 |
花广如,高崇辉,周雄辉,阮雪榆;基于特征的交互式模具CAPP系统开发[J];模具技术;2003年06期 |
19 |
房华玲;浅谈计算机专家系统[J];山东工程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
20 |
聂明,丁秋林,周雄辉,阮雪榆;产品集成建模及其关键技术[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1997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