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型受电弓滑板材料的制备与磨损特性及抗磨机理研究
【摘要】:
作为电力机车供电系统从接触网获取电能的关键部件,受电弓滑板材料的研究是当前弓网耦合系统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国内外高速电气化线路上主要使用双润滑铜基粉末冶金滑板、铝包覆纯炭质滑板和铝包覆浸金属炭滑板,但在机车运行时上述滑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且国内外相关研究者对滑板/铜高速载流磨损性能及其起弧、灭弧机理仍缺乏深入研究。为了克服现有滑板因自身材质的缺陷难以协调弓网耦合系统载流磨损过大等问题,进一步降低滑板的载流磨损率。本文基于树脂型功能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具有良好可控性及其成型工艺相对简单等特点,开展了对树脂型滑板材料的制备、磨损性能及抗磨机理研究。
(1)对树脂热压型滑板配方和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以热固性树脂作粘结剂,提出了采用三次压制-固化法制备树脂热压型滑板试样。研究了粘结剂种类及含量、石墨种类及含量、成型工艺等因素对树脂热压型滑板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以聚双马来酰亚胺树脂(PBMI)/腰果壳油改性酚醛树脂(YM)作粘结剂,经过氧化处理的P鳞片石墨作润滑相制得的树脂热压型滑板试样具有良好的抗磨损性能,当改性粘结剂含量为10.5 mass%、P鳞片石墨含量为10 mass%时制得的树脂热压型滑板试样综合性能最佳。
(2)模拟滑板/导线的工况条件,系统地研究了树脂热压型滑板/铜的常温变速磨损性能、热态磨损性能和载流磨损性能。研究表明,电流是影响树脂热压型滑板磨损率的最主要因素,其磨损率随载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树脂热压型滑板试样的常温变速磨损率和环境温度为200℃时的热态磨损率均与Siemens炭滑板的磨损率基本相当;环境温度为350℃时的树脂热压型滑板试样的热态磨损率、载流条件下的载流磨损率均大于Siemens炭滑板的磨损率。
(3)对树脂焙烧型滑板配方和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采用镀锌石墨粉作灭弧介质和润滑剂,添加改性树脂作粘结剂,利用共混热压-炭化法制备树脂焙烧型滑板试样。研究了焙烧工艺制度、粘结剂种类及含量、镀锌石墨粉含量等因素对树脂焙烧型滑板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135~425℃升温速率为20℃/h、425~630℃升温速率为15℃/h、630℃保温4h的条件下,当PBMI/YM树脂含量为3~5 mass%、镀锌石墨粉含量为28 mass%时制得的树脂焙烧型滑板的抗磨损性能和导电性能最优。镀锌石墨粉的加入明显改善了石墨和金属铜的界面结合状态,降低了滑板的载流磨损率,当载流密度为285A/cm2、滑行速度为41.7m/s时,镀锌石墨-铜焙烧型滑板磨损率比未镀锌石墨-铜焙烧型滑板降低了约3.2倍。
(4)模拟滑板/导线的工况条件,系统地研究了树脂焙烧型滑板/铜的载流磨损性能。研究表明,树脂焙烧型滑板的载流磨损率随载流密度和滑行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在未受流条件下,新型树脂焙烧型滑板的磨损率与Siemens炭滑板、Toyo浸金属炭滑板和株洲新方圆电碳有限公司某炭滑板(简称为国产某型号炭滑板)的磨损率基本相当;在载流密度为285A/cm~2、滑行速度为41.7m/s条件下,新型树脂焙烧型滑板的磨损率为1.51×10~(-5)mm~3/(N·m),是国产某型号炭滑板磨损率的91.7%,是Siemens炭滑板、Toyo浸金属炭滑板磨损率的1.53倍和1.42倍。
(5)研究了树脂型滑板/铜的磨损特性及机理。研究表明,在未受流条件下,树脂热压型滑板/铜的磨损机理主要是低应力连续磨粒磨损和轻微的粘着磨损;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其热态磨损机理发生由粘着磨损向伴随有轻微剥层磨损的热磨损转变。在载流条件下,树脂热压型滑板/铜的磨损机理主要是电弧侵蚀磨损、氧化磨损和粘着磨损的交互作用;而树脂焙烧型滑板/铜的磨损机理主要是电弧侵蚀磨损和氧化磨损的综合作用。
(6)研究了在接触-分离条件下树脂型滑板/铜的电弧侵蚀过程及作用模型。研究表明,树脂热压型滑板依次经历了接触-分离起弧;燃弧时的聚合物热分解、炭质材料氧化和金属热熔融的相变;高温阶段的树脂炭化、液态金属流动及金属氧化物高温分解;恢复接触熄弧时的熔融金属冷凝及氧化物脱落等循环过程。树脂焙烧型滑板则依次经历了接触-分离起弧;软金属受热软化;炭质材料氧化、金属热熔融和气化的相变;金属冷凝及材料转移等循环过程。
(7)探讨了灭弧介质的抗电弧侵蚀机理。分别研究了硅油浸渍剂对树脂热压型滑板/铜载流磨损性能和抗电弧侵蚀磨损性能的影响,软金属灭弧介质对树脂焙烧型滑板/铜载流磨损率和动态载流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树脂热压型滑板中的硅油浸渍剂减缓了接触区接触电阻的波动,降低了接触点的瞬时高温和滑板的载流磨损率;树脂焙烧型滑板中的镀锌石墨、金属锡促进了滑板中的金属相间的界面冶金结合。在电弧侵蚀过程中,具有较高电离能的金属锌吸热蒸发,降低了电弧中的电子浓度。同时金属蒸气与铜基体形成的合金覆层降低了接触区的接触电阻,减小了电弧产生的几率,从而使得滑板的载流磨损率降低。此抗电弧侵蚀机理为树脂型滑板材料的抑弧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
|
|
1 |
徐跃庆;梁保青;赵臣瑞;王全喜;李宏宇;宋桂兰;;品种钢用不烧滑板的研制与使用[A];2015耐火材料综合学术年会(第十三届全国不定形耐火材料学术会议和2015耐火原料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C];2015年 |
2 |
王青;付伟;高健;狄占领;;连铸中间包透气滑板的生产[A];第十五届全国耐火材料青年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16年 |
3 |
米源;李凤喜;邹继新;韩树良;;钢包滑板多炉连用技术[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
4 |
米源;李凤喜;邹继新;陈念铀;韩树良;;钢包滑板多炉连用工艺[A];2007年度泛珠三角十一省(区)炼钢连铸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
5 |
魏合意;王仁雷;李振河;杨欢;丁建功;;金属结合氮化滑板的改进[A];2013年耐火材料综合学术会议(第十二届全国不定形耐火材料学术会议和2013年耐火原料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
6 |
赵臣瑞;关斌斌;梁保青;周海军;王全喜;来丽苹;;不同热处理温度对铝锆碳滑板性能的影响[A];2019年全国耐火原料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9年 |
7 |
贺凯;杨小康;;物联网智能电动滑板[A];物联网与无线通信-2017年全国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大会和2017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7年 |
8 |
李姝欣;段锋;任学华;马爱琼;李彬;;不烧滑板的性能研究与发展[A];第十六届全国耐火材料青年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18年 |
9 |
宋欣宇;;碱性滑板的改进[A];2006年第十二届冀鲁豫晋京五省(市)耐火材料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
10 |
刘志成;;复合滑板裂纹原因分析[A];2006年第十二届冀鲁豫晋京五省(市)耐火材料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
11 |
宋玮;阮秋杰;吴宇;杜凯;张亦良;;娱乐滑板的动静态力学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
12 |
刘俊;李亚伟;;金属结合低碳铝碳滑板在使用过程中的结构变化[A];2017·武汉耐火材料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7年 |
13 |
周薇薇;史德蔓;;影响转炉滑板使用效果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A];第十五届全国耐火材料青年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16年 |
14 |
佟晓军;何家梅;胡春娥;;透气滑板的研制与使用[A];钢铁工业用优质耐火材料生产与使用经验交流会文集[C];2005年 |
15 |
吴松根;;S钢厂90t钢包用新型滑板及机构的开发与应用[A];2008年耐火材料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
16 |
杨晓春;姚春战;;金属一氮化物结合滑板的研制与应用[A];钢铁工业用优质耐火材料生产与使用经验交流会文集[C];2005年 |
17 |
华公平;丁春华;;铁路机车受电弓滑板材料研究[A];第十五届华东地区热处理年会暨华东地区热处理年会三十周年纪念活动论文摘要集[C];2006年 |
18 |
邵荣丹;顾华志;张文杰;;铝锆碳滑板中氧化锆引入方式及加入量对滑板性能的影响[A];《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暨中国硅酸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
19 |
方文吉;宋耀东;;浸油工艺对中温处理铝碳滑板性能的影响[A];第十六届全国耐火材料青年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18年 |
20 |
呼丹明;段锋;马爱琼;;镁质滑板的研究进展[A];第十六届全国耐火材料青年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18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