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巴克域语音增强算法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在语音通信中,通信双方经常会受到周围环境噪声的强烈干扰,当环境噪声太大时,会严重干扰通话质量,甚至使通话无法进行。因此,对带噪信号进行增强处理,从中提取尽可能纯净的原始语音,改善通信系统的性能,是语音信号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它涉及诸如助听器、盲人语音通信、人机交互系统和移动语音通信等多方面应用。目前,语音是移动通信和网络电话(VOIP)技术中的主要传播对象,语音增强在通信领域将占据更重要的角色,其在嵌入式多媒体平台的应用也将更加广泛。
语音增强技术很多,其中基于短时谱估计的谱减法由于运算量小,增强效果好,易于实时实现,在嵌入式语音信号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然而在低信噪比(SNR)或非平稳噪声条件下,增强语音中往往伴有“音乐噪声”和无法抑制的背景噪声,同时语音失真很大。
本文在传统谱减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巴克(Bark)域的快速自适应噪声谱估计算法。该方法基于听觉模型,将带噪信号变换到Bark域进行噪声估计,并在Bark域进行基于人耳掩蔽的语音增强,以改善语音听觉效果。实验表明新方法由于充分利用Bark带内频带间的相关性,既能跟踪快变的背景噪声,提高语音增强的性能,也极大的减少了算法的运算量和复杂度。最后,本文将所提出的语音增强算法,移植于ADI公司的ADSP-BF533新型嵌入式多媒体处理器平台上,实现了实时高质量音频数据采集和输出,噪声抑制效果良好。
|
|
|
|
1 |
李冲泥,胡光锐;一种改进的子波域语音增强方法[J];通信学报;1999年04期 |
2 |
马晓红,殷福亮,陆晓燕,王晓宁;基于小波变换的传声器阵列语音增强方法[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
3 |
徐爽,韩芳芳,郑德忠;基于阈值的小波域语音增强新算法[J];传感技术学报;2004年01期 |
4 |
邹采荣;陈国明;赵力;;基于泄漏约束的DF-GSC语音增强(英文)[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07年04期 |
5 |
彭煊,刘金福,王炳锡;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语音增强[J];信号处理;2002年05期 |
6 |
沈亚强;基于多分辨率子波变换的自适应滤波语音增强方法[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
7 |
钱永玲;面向NGN的三重播放——7302 ISAM语音增强型接入平台[J];通讯世界;2005年11期 |
8 |
李楠;;一种小波变换与维纳滤波结合的语音抗噪研究[J];电声技术;2007年05期 |
9 |
张丽艳;殷福亮;;一种改进的奇异值分解语音增强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8年02期 |
10 |
徐岩,杨静,王维汉;基于谱相减改进算法的语音增强研究[J];铁道学报;2004年01期 |
11 |
石鸿凌,姜琳峰,孙洪;基于TVAR模型的语音增强技术[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年02期 |
12 |
董婧,赵晓晖;基于自适应共轭梯度参数估计的顽健卡尔曼滤波语音增强算法[J];通信学报;2004年08期 |
13 |
赵光,贾林飞,王冬霞,王琼;基于神经网络的麦克风阵列语音增强方法[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
14 |
王惠琴;何继爱;张秋余;;小波变换在语音增强中的应用[J];甘肃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
15 |
王月;屈百达;徐保国;;一种基于仿生小波变换的语音增强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年11期 |
16 |
刘晓晖,周祎 ,郑明,吴道悌;语音增强系统中宽带噪声的滤除[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8年12期 |
17 |
孙新德;一种改进的语音增强方法及实现[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
18 |
曹晓琳,吴平,张素莉,丁铁夫;一种基于自适应滤波的语音增强算法的DSP实现[J];电子器件;2005年03期 |
19 |
王侠,顾明亮;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语音增强新方法[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20 |
陈立伟,赵春晖,杨洪利;一种基于模糊系统的语音增强方法[J];应用科技;2005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