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半格范畴
【摘要】:
格作用在半格上得到L-半格的概念,L-半格有着自身特有的结构和性质,在逻辑学、图论、组合理论、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论、代数表示论、算子代数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L-半格的理论思想部分来源于半群的S-系理论,部分来源于环的模理论。
把半群作用在集合上,就得到了S-系,不同的半群可以得到不同的S-系,在半群的S-系理论中,尤其是偏序半群的S-系理论方面,从半群的外部环境如同余格、S-系范畴出发,研究半群的内部特征是S-系理论的重要研究方法。同样,从L-半格范畴出发,研究L-半格的内部特征也是研究L-半格的重要方法。本文着重研究了以上广半格为对象,L-半格同态为态射的上广半格范畴的极限理论,定义了L-半格范畴中的直积与余积、等值子与余等值子、推出与拉回的具体表示形式。在L-半格的伴随理论方面,本文证明了L-半格范畴的笛卡尔封闭性。
内射模、投射模以及平坦模是模论中三大基本模类,也是环的模理论中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在L半格的基础上,将内射性引入L-半格,定义了内射L-半格的概念,讨论了它的相关性质,给出了内射L-半格的一些充分必要条件。对自由L-半格的性质也做了简单介绍,证明了自由L-半格是投射L-半格。平坦性的研究是S-系理论和模论的最新研究热点,本文对L-半格的平坦性作了研究,证明了平坦L-半格的余积也是平坦L-半格,拉回平坦L-半格是平坦的L-半格,最后通过余积和循环L-半格把投射L-半格与平坦L-半格联系起来,证明了投射L-半格是平坦的L-半格。
|
|
|
|
1 |
魏仕民;关于∧结合BCI-代数的性质和结构[J];淮北煤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1期 |
2 |
赵宪钟;从格到偏序,双-半群[J];楚雄师专学报;1999年03期 |
3 |
廖祖华,丁明钦;关于“半群的模糊拟对称理想和它的根”的一点注记[J];景德镇高专学报;1999年04期 |
4 |
马应虎,李义平;半群S上矩阵的PJ—问题[J];固原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
5 |
仇永平,张焕玲,林杰;关于正规带的自由积[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
6 |
张波,李容禄;C_0类半群的稳定性和Hilbert空间中的随机发展方程[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
7 |
赵宪钟;关于分配伪格[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
8 |
陈彭年;Banach空间中线性系统精确零可控性[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
9 |
张鹏,杨奇,韦维;受控系统为一类紧半群非线性发展方程的最优控制(英文)[J];贵州科学;2002年03期 |
10 |
刘嘉焜,丁春蕾,周聿飞,周俊健;有限Markov链嵌入问题的一个构造方法[J];工程数学学报;2003年03期 |
11 |
李映辉;王守峰;张荣华;侯红璆;;逆半直积的推广(英文)[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
12 |
周士藩;;对合半群和对合环的拟Moore—Penrose逆的特性[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1期 |
13 |
李师正;;全国高校半群讨论会在我校举行[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4期 |
14 |
王照林,匡金炉;带挠性梁的充液飞行器边界控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5期 |
15 |
董昭;弱椭圆方程的解及应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
16 |
吕新民,谢霖铨;半群上同余的若干性质[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0年04期 |
17 |
张姗梅;稠密正规语言的S.Y猜想的一些等价刻划[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
18 |
陈露;半群的次极大理想与次极小理想[J];数学理论与应用;2005年03期 |
19 |
颜凤;谢祥云;;半群的模糊反C-左理想[J];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
20 |
郑红梅;赵景服;;幂等元半环簇的子簇[J];科技资讯;2007年2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