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路堤下复合地基承载机理与数值模拟研究

周志军  
【摘要】: 公路工程中大面积不均匀软弱地基处理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而复合地基技术被证明是一种有效方法,随着复合地基技术的发展,工程中应用的复合地基类型越来越新颖,但其设计计算理论远滞后于工程应用,特别是在承载机理上,故对路堤下复合地基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为此,本文通过理论和数值模拟,对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沉降、土拱效应、褥垫层设计等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 (1)由于路堤为柔性基础,不能简单套用由刚性基础建立起来的地基承载力公式,本文首先把滑移线法与极限分析上限法相结合,推导出一种新的倾斜荷载下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针对路堤下水平加筋复合地基,路堤侧向土压力、重力以及水平加筋体的拉力对地基成倾斜荷载,本文通过确定可能滑动宽度范围,用优化方法搜索出地基最危险滑动面,应用推导的承载力公式计算出路堤的极限高度值。通过工程实例分析,验证了本文推导公式的可靠性,从而为路堤下水平加筋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提供了一个新的计算方法。 (2)针对路堤下水平加筋与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的极限承载力计算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水平加筋体、路堤和地基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到了三者的作用力关系以及速度关系;然后研究了散体材料桩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得到了考虑桩体置换率、地基土固结度影响的复合地基土体强度参数的计算公式;推导出水平加筋与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公式;并根据承载力公式计算路堤极限填土高度。工程实例分析表明,本文计算结果符合实测情况,结果较为理想。同时,基于工程实例详细分析了筋材发挥系数、固结度等因素对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进一步认识了路堤下水平加筋与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的承载机理。 (3)首先讨论路堤下水平加筋与刚性桩复合地基的破坏模式,然后基于极限分析理论和被动桩遮拦理论,分别推导出考虑桩体遮拦效应的桩间土极限承载力公式,以及考虑地基土滑移影响的刚性桩极限承载力公式,最后根据复合地基桩土共同受力得到复合地基的总极限承载力。算例分析说明,本文方法比规范法更符合刚性桩复合地基的实际承载机理。 (4)针对带褥垫层桩体复合地基在荷载作用下桩会向褥垫层刺入,并且在桩侧上部产生负摩阻力的特点,考虑复合地基中桩、土间相对滑移和相互作用,引入Boussinesq解和Mindlin解改进基桩弹塑性分析法,提出了桩体复合地基沉降计算弹塑性分析法;并把桩体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推广到群桩情况,得到了群桩均匀受力与不均匀受力两种情况下沉降计算公式。通过试验对比分析,证明了本文方法的可靠性,且分析得到了桩体复合地基桩体、桩间土受力和变形的相关规律。 (5)根据极限分析下限法对褥垫层的极限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分别推导出了二维厚垫层、二维薄垫层以及三维圆形基础下薄垫层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并根据几何关系推导出厚垫层的有效最大厚度计算公式。然后,分析了垫层内摩擦角、垫层有效最大厚度、垫层桩土应力比的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垫层承载机理的内在规律。最后,本文基于承载力与沉降两方面考虑,提出了新的垫层设计方法,此方法比原先仅从破坏模式角度,或从垫层弹性变形角度考虑更加全面。 (6)考虑路堤下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中,由于桩体与桩间土变形不协调,导致路堤填土内部垂直变形有差异,并产生土拱效应的特点。采用马斯顿土压力理论分析模型,引入剪切位移法分析填土、土工合成材料的应力和变形规律,分别推导出了土工格室+桩体复合地基和多层土工格栅(或土工布)+桩体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桩土沉降差计算公式。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计算公式的可靠性,同时系统讨论了路堤填料力学性质(c,φ)、桩身半径、桩间距、土工合成材料的抗拉强度和抗弯刚度等因素对桩土应力比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7)根据某路堤下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现场试验,建立ADINA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对比分析复合地基沉降的有限元分析结果、理论计算值与实测结果,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并根据有限元计算结果深入分析研究了水平加筋体的拉力、摩阻力,桩体的轴力、弯矩、摩阻力,以及桩间土的侧向位移等受力变形特性,对路堤下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有了很深入的认识。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左伟;李俊妞;;路堤下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有限元分析[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张守宝;燕丽;邓长国;;CFG桩复合地基承载机理及其应用[J];工业建筑;2007年S1期
3 李飞;王照宇;;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取值方法探讨[J];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4 张玲;赵明华;杨明辉;;强夯块石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J];中南公路工程;2006年05期
5 雷和全;;考虑墩体侧向变形的强夯块石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J];中南公路工程;2006年06期
6 徐辉;随峰堂;姜磊;;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三维数值分析的研究[J];山西建筑;2008年32期
7 李小青;周伟;;考虑桩土接触特性的复合地基承载机理的数值分析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8 李冰;;强夯砂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分析方法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9 李大营;双层振冲复合地基变形参数椎算方法探讨[J];电力勘测;1994年01期
10 韩思珍,刘三仓;对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及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的探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4年06期
11 刘和元,刘松玉;超长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性状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12 胡建华;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的工程实例与分析[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13 李飞;赵永东;;粉喷桩复合地基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14 何胜晖,陈逊谦;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的优化设计与应用实例[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2年08期
15 谭振宇,刘洪波;碎石垫层在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中的应用[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3年03期
16 张永新,王宗红,周本山,朱春林,左登成;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设计计算探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17 林峰,王律明,吴刚,陈洪;杭州市某商住楼工程的刚柔桩复合地基[J];岩土工程界;2005年06期
18 黄少青;松木桩复合地基加固技术的应用[J];工程设计与建设;2005年04期
19 盛桂琳,鲍鹏,孔德志;劲性搅拌桩复合地基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结构工程师;2005年03期
20 王志军;;褥垫层在CFG桩复合地基中的作用[J];北方交通;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军;朱向荣;潘秋元;;砂性地基中挤密砂石桩加固效果影响因素分析与设计[A];岩土力学的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会议论文集[C];1998年
2 陈龙珠;梁发云;黄大治;王国才;;长-短桩复合地基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3 阎群英;;压灌桩复合地基技术探讨[A];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科技论文集[C];2004年
4 牛建东;徐林荣;匡乐红;吕大伟;;高速铁路软基路堤桩-网复合地基试验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5 谢定义;张爱军;;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的计算机模拟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6 折学森;聂森堂;;关于路堤下桩土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探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暨茅以升诞辰10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1995年
7 张玲;赵明华;;旋喷桩复合地基竖向承载机理及计算方法研究[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李永刚;李宁;;中心布桩复合地基优化设计的数值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9 殷永高;孙江;;干振复合桩复合地基的研究[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新技术新材料与新设备卷[C];2002年
10 姜忻良;郑刚;张新旺;;各向异性模拟的复合地基分析方法[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志军;路堤下复合地基承载机理与数值模拟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魏芸;强夯碎石墩复合地基承载机理及固结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石少敏;大连龙畔金泉振冲桩复合地基压缩模量计算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茅晓辉;变刚度复合地基变形控制设计理论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段园煜;土工袋装桩桩型复合地基受力变形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王宏贵;长板—短桩复合地基加固机理与工程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宋春雨;复合地基动力特性及其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8 孙训海;基础刚度、褥垫厚度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承载性状的影响[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0年
9 赖天文;内陆盐渍土地区铁路路基的CFG桩复合地基试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10 徐洋;复合地基固结与变形的计算理论及数值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忠良;柱锤冲扩桩法复合地基承载性能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2 冯伟强;公路筒桩复合地基数值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彭涛;高速铁路桩—筏(网)复合地基荷载分担现场测试与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4 高玉杰;复合地基作用机理的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0年
5 陈名昭;复合地基三维弹性性状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6 史富民;橡胶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竖向荷载试验研究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7 杨丽珍;软土地区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复合地基差异沉降数值模拟[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曾远;高速公路软基增强的Biot固结理论与复合地基非线性有限元分析[D];福州大学;2003年
9 陈志芳;高速公路PTC疏桩复合地基试验研究和优化设计方法[D];河海大学;2005年
10 王洪发;桩—网复合地基变形性状和桩土应力比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园园;河南加强高层建筑复合地基审查[N];中国建设报;2008年
2 本报驻江西记者 王纪洪 通讯员 万建德;从原始到现代的升华[N];中华建筑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马琳;载体桩设计新规程修订六大内容[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4 ;“拔尖”起于平实[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陈渌 焦明忠;用心血和汗水写下的答卷[N];黑龙江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刘如春 本报特约记者 汤璇 胡红拴;城市越发展,越需要地质工作支撑[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7 阳泉市建筑设计院 郭锐;软弱土地基的处理[N];山西科技报;2003年
8 陈彬;干性碎石桩在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滑坡中的应用[N];建筑时报;2006年
9 方洪;北京农业生态工程采用建材新技术[N];中国建材报;2009年
10 江苏省阜宁县房地产开发总公司 管帮彦;建筑工程中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的优劣分析[N];中华建筑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