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研究
【摘要】:
自从1998年我国政府实施积极地扩张性财政政策以来,有关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问题就成为了我国宏观经济领域争论的热点问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关系到我国财政政策的执行效果,更关系到我国私有经济的成长及经济的长期发展。特别是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我国政府为抑制经济衰退,启动了4万亿的财政投资经济刺激方案。如此大规模政府投入资金的去向、政府投资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对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的效果依然成为了国内学者的热议话题。虽然国内外对政府投资与私人投资的关系问题已有不少研究,但结果不尽相同。而且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凯恩斯主义的挤出效应理论,很少结合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的特殊的国情进行研究。这个特殊的国情包括我国国有经济所占比重比西方发达国家高出许多、政府的经济行为远远超出了由财政数据所能反映出的情况、传统凯恩斯主义挤出效应发生机制在我国并不成立、目前很多体制性的原因如对私人投资的市场禁入、行政审批、政府与民营资本争夺项目等也极大地抑制了私人投资。本文正是以此为切入点,在对政府投资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将政府投资分为政府在公共领域的投资和在竞争性领域的投资,分别考察其与私人投资的关系,以为政府投资的政策安排提供依据。
本文的结构安排是: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表述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章为政府投资挤出挤入私人投资的相关概念界定。主要包括界定政府投资和私人投资的概念,对传统挤出效应与挤入效应的简单介绍,并分析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所特有的挤出效应;第三章为政府投资挤出私人投资的理论分析。首先介绍传统凯恩斯主义挤出效应理论的基本原理,然后从我国的利率决定机制,近几年的利率水平、货币供应量等方面分析传统挤出效应在我国的适用性。然后着重介绍符合我国现行国情的政府介入生产领域的挤出私人投资的理论模型;第四章为我国转轨经济体制下挤出效应的实证研究。首先是对所选数据的说明,然后将政府投资区分为在公共领域投资和竞争性领域的投资,运用时变参数模型对政府投资与私人投资关系进行计量检验,并作相应的分析;第五章为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的主要贡献是分析了传统的凯恩斯主义挤出效应理论在我国并不适用,真正对我国私人投资产生抑制作用的是我国经济转轨时期所特有的体制性原因,如政府在竞争性领域的投资行为、在某些竞争性行业对民营投资的市场禁入等,并从实证上加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