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损伤弹塑性层合结构的非线性力学行为研究
【摘要】:
本论文以具层内基体损伤以及层间界面损伤的弹塑性层合板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损伤效应、物理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等因素,系统地研究了具损伤弹塑性层合板的屈曲、后屈曲、非线性动力响应,以及压电主动控制等关键力学问题,揭示了该类结构的力学特性及其破坏机制。其研究工作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弹塑性损伤理论,同时,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关于具层内基体损伤的弹塑性层合结构非线性力学行为的研究,最关键的工作之一是建立其弹塑性损伤本构方程及损伤演化方程。舍弃经典的Hill屈服准则中应力球张量不产生塑性变形的假设,并将其推广应用于各向异性损伤材料,建立了全新的各向异性损伤材料的广义混合硬化屈服准则;在连续介质损伤理论的框架下,基于不可逆热力学原理和广义混合硬化屈服准则,导出了增量型弹塑性损伤本构方程和损伤演化方程。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具基体损伤弹塑性层合板的增量型非线性运动控制方程,综合应用Galerkin法、有限差分法、Newmark-β法及迭代法进行求解;详尽研究了具基体损伤弹塑性层合板的屈曲、后屈曲以及非线性动力响应问题,讨论了损伤效应、荷载参数、几何参数、材料参数等对其非线性静、动力学行为的影响,以及具基体损伤弹塑性层合板与弹性层合板非线性静、动力学行为的差别;同时,采用耦合正、逆压电效应的负速度反馈控制律,通过压电片实现了对具基体损伤弹塑性层合板的主动控制,讨论了反馈控制增益、压电片位置等对控制效果的影响,并比较了对弹塑性层合板与弹性层合板分别实现压电控制后的控制效果。
关于具界面损伤的弹塑性层合结构非线性力学行为的研究,建立了两种各具特色的分析模型。其一是采用界面弱结合本构关系,通过在位移场中引入Heaviside阶跃函数和形函数以反映层间界面损伤,根据Von Karman型非线性板理论,建立了基于弱结合理论的界面损伤分析模型;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推导出具界面损伤弹塑性层合板的增量型压屈平衡方程,运用Galerkin法和迭代法求解,对其屈曲问题进行了分析;详尽讨论了界面损伤、诱导荷载比、材料各向异性等因素对其屈曲临界荷载的影响。其二是通过引入Cohesive Zone的界面损伤预测方法,考虑界面损伤的演化,得到了增量型界面损伤本构方程和损伤演化方程,结合Shear-Lag理论,建立了全新的且形式简洁的弹塑性层合结构界面损伤分析模型。该模型极大简化了界面损伤问题的力学分析,适用于研究考虑界面损伤演化的弹塑性层合结构的非线性静、动力学问题。基于该模型,建立了具界面损伤弹塑性层合板的增量型非线性运动控制方程,采用有限差分法、Newmark-β法和迭代法对整个问题进行求解,详尽讨论了界面损伤对弹塑性层合板中应力与位移分布、非线性时程响应的影响。
|
|
|
|
1 |
胡浩,傅衣铭;粘弹性正交各向异性对称层合板的非线性动力响应[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
2 |
牛海英,朱菊芬;含单个分层复合材料层合板后屈曲性态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
3 |
王熙;;层合板局部层间应力的一种有效解法[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6期 |
4 |
傅衣铭,王永;基于内变量损伤模型的复合材料板的非线性动力响应[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
5 |
张少雄,孙海虹,陈念众;高速船复合材料层合板非线性动力响应分析[J];武汉造船;2001年01期 |
6 |
张培源,严波;极性材料螺旋层合板的小挠度问题[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
7 |
翁宗诒;对称正交铺设层合板的后屈曲性态分析[J];应用数学和力学;1995年12期 |
8 |
张慎学;关于层合板的混合能量原理及其应用[J];应用力学学报;1996年03期 |
9 |
李庆芬,张家泰,王卫民,崔昭霞,王俊发;复合材料设计专家系统及其功能模块的实现[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
10 |
李勇,李顺林,陶杰;多向层合板层间分层断裂韧性研究(英文)[J];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2001年02期 |
11 |
沈惠申;反对称角铺设层合板在面内双向压缩作用下的屈曲和后屈曲[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0年01期 |
12 |
张慎学;关于层合板层间的连续条件[J];应用数学和力学;1999年09期 |
13 |
孙良新;范绪箕;;热载荷作用下层合板瞬态响应分析[J];振动工程学报;1989年04期 |
14 |
陈浩然,息志臣;具有销钉承载孔的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接触应力分析[J];航空学报;1990年08期 |
15 |
赖远明;张肇新;;热荷载作用下正交各向异性层合板振动响应的精确解[J];振动与冲击;1991年04期 |
16 |
何维真,沈大荣;承载边简支另二边各种支承的对称层合板的线性粘弹屈曲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1992年03期 |
17 |
张培源,蒋晗;计入层间结合状态的层合板弯曲理论与阻尼特性[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5期 |
18 |
金峰,叶天麒;角铺设层合板有限变形分析的减缩基法[J];机械科学与技术;1996年03期 |
19 |
杨正林,陈浩然;层合板热弹性问题混合状态Hamilton半解析法[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
20 |
张维锦;复合材料层合板几何非线性分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