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
【摘要】:投资决策是企业最重要的财务决策,也是影响一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然而,相对于理论分析中的最优投资规模而言,企业总存在着投资不足或过度投资等问题。对此传统经济学理论表现出有限的解释力。随着行为决策研究的推进,行为公司金融领域的研究者们开始尝试放松传统“经济人”理性假设,用企业管理者和资本市场参与者的“有限理性”解释企业中的投资异象。过度自信作为影响行为主体决策过程的一种重要心理偏差,在研究之初就得到了极大关注。然而,现有研究较少关注管理者过度自信—决策过程—企业投资选择过程本身,因而未能清晰地揭示管理者过度自信影响企业投资行为与效率的精确机制。为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论文拟打开隐藏在组织背后的决策者黑箱,从行为与结果层面入手,揭示企业高管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为促进我国企业投资决策合理化、提升企业价值、取得并保持竞争优势提供理论指导。
论文以企业中拥有经营决策权的高管人员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问卷调查、实验室实验和计量研究方法,通过开展高管过度自信偏差对企业自主投资中的实物资产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从过程与结果两条路径揭示高管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识别过度自信给企业带来的潜在成本与收益。在此基础上,结合高管过度自信的影响因素,从高管个人认知技能训练与行为公司治理角度,寻求促进企业投资决策合理化,提升企业投资效率的有效途径。通过上述研究,论文在探索我国高管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上取得了以下成果和创新:
(1)通过问卷调查,采用第一手数据证实了我国企业高管人员大多将企业利益和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投资动机,并且在投资决策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有限理性。我国企业高管人员普遍存在过度自信的倾向,不同企业特征和个人背景特征下的被调查对象在自信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企业规模越大,被调查对象越过度自信;持股的被调查对象比不持股者更加过度自信;随着高管个人经验的增加和职称的提升,其过度自信程度也不断增加。过度自信对高管人员的投资决策和行为存在影响。
(2)借鉴实验心理学、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分阶段地设计实验研究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决策过程的影响,真实地描述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影响的黑箱环节,从认知偏差角度解释企业投资异化。研究发现过度自信是一个具有情境性的、多构面的复合概念,与投资情境密切相关的过度自信对参与者的投资项目选择、项目贯彻执行、项目评价和后续投资决策等企业投资决策过程存在显著影响。
(3)突破传统经济学将个体视为同质的局限性,将企业高管人员视为异质群体,采用联立方程模型分别研究了董事会、董事长和经理人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从决策结果层面揭示高管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比较研究的结果发现,董事会信心与企业投资效率无显著关联;董事长信心对投资效率存在较为稳健的显著负向影响,董事长越过度自信,企业投资效率越低;而总经理信心则对投资效率存在显著但不太稳健的正向影响,总经理越过度自信,企业投资效率反而越高。
(4)立足我国企业实际,采用问卷调查和计量研究方法,从高管个人背景特征和组织特征两个不同层面,探讨影响我国企业高管人员过度自信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高管过度自信具有系统内生性,董事会、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信心水平基本上都受到了彼此信心的正向影响。不同类型高管人员的信心受不同个体和组织特征因素的影响,并且各因素的作用方向和程度也有所不同。
(5)基于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果,在对高管过度自信给企业带来的潜在成本和收益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主张在发挥过度自信积极影响的同时,应采取恰当措施控制企业高管人员的过度自信:一方面可通过纠偏策略提高企业高管个人的认知技能,有意识地在决策过程中控制过度自信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可通过发挥企业内部行为公司治理的积极作用,促进企业投资决策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