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水—岩作用下裂隙岩体力学性质及应力场—渗流场耦合作用分析

陈瑜  
【摘要】:水—岩作用是当今岩石力学界领域关注的前沿方向,它的存在和改变会引发岩土工程发生灾害性破坏。针对存在裂隙的岩体,当中的水存在的压力导致岩体逐渐失稳破坏。水—岩作用会改变岩石的物理性态与微观结构,削弱矿物颗粒间的联系,使受力岩体的变形加大、强度降低。水—岩作用最终会导致岩石微观成分的改变及原有微观结构的破坏,进而改变岩石的力学性质。工程岩体在这些因素所构成的动态平衡体系中的变形、破坏和稳定性是诸多工程学科需面临的共同问题。水—岩作用的作用机理十分复杂,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普遍的理论意义与更接近实际的应用价值。 本文所研究的课题是依托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774093:水岩作用下裂隙岩体流变—损伤—断裂耦合理论及应用)以及中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创新资助项目(2009ssxt299:岩石亚临界裂纹扩展与结构弱化过程控制),开展水—岩作用下裂隙岩体力学性质及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研究。主要工作如下: 1、测试了水—岩作用下岩石室内常规力学的相关性质。岩石的膨胀变形随着吸水时间的延长呈增长趋势,到后期则向一稳定值逼近;岩块强度弱化明显,ηc0.75;岩石材料性质中的破坏荷载、剪应力、正应力参数值和粘结力c值在水—岩作用后均呈减小趋势,内摩擦角φ的变化规律不明显。 2、利用具有世界先进技术的Talysurf CLI 2000三维表面激光形貌测试仪,以0.5μm的高分辨率对水—岩作用前后的五种不同岩性的试件进行形貌扫描。水—岩作用后岩石表面高度平均偏离基准面的程度和高度离散性变大,高度分布概率更集中,粗糙程度增大,在膨胀发生的同时,也伴随溶解、水解和碳酸化作用等的化学反应。岩性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主导作用,二辉橄榄岩混合岩含辉岩斜长角闪岩大理岩。 3、在INSTRON 1342电液伺服材料上采用双扭常位移松弛法对五种典型岩石进行水—岩作用前后岩石亚临界裂纹扩展和断裂韧度测试,确定了水岩化学腐蚀对岩石亚临界裂纹扩展及断裂韧度的影响,试验表明:在同一应力水平上,水—岩作用能加速亚临界裂纹扩展;水化学腐蚀后岩石的断裂韧度均小于其在空气中的断裂韧度。其中,水—岩作用对大理岩及斜长角闪岩断裂韧度的影响最大,斜长角闪岩在水化作用后其断裂韧度较空气中的减小了39.46%,大理岩减小了27.19%。 4、利用MIDAS/GTS软件的流固耦合渗流分析功能,分别计算无渗流效应与有渗流效应存在时两种状态下巷道在开挖过程中围岩稳定性。在考虑渗流效应时,巷道开挖后巷道周围的孔隙水压力随开挖面的水头压力减小而下降,下降区间数值呈现带状。开挖后竖直方向的应力值要下降30%左右,水平X方向的位移量变化不大,竖直Z方向的位移量则有较大差值,巷道开挖后围岩有使其径向收敛的效果。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许小东;卢威;张恒达;;浅谈裂隙岩体渗流与应力耦合的问题[J];灾害与防治工程;2010年01期
2 杨真荣;阎榕龄;陈枫;;裂隙岩体渗流场有限离散解法[J];CT理论与应用研究;1992年01期
3 刘耀儒;杨强;覃振朝;;基于统计模型的裂隙岩体渗流场的并行数值模拟[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4 王如宾;柴军瑞;;非连续裂隙岩体渗流场与温度场耦合分析[J];工程勘察;2006年06期
5 杜小凯;任青文;杨曼;;一种裂隙岩体渗流场有限元分析的改进模型[J];水力发电;2007年12期
6 朱珍德,孙钧;裂隙岩体非稳态渗流场与损伤场耦合分析模型[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9年02期
7 陈兴周,李建林,柴军瑞,王如宾;考虑应力状态的裂隙岩体渗透系数确定方法简述[J];地下水;2005年05期
8 刘子明;刘卫群;;岩体渗流-应力耦合裂隙网络模型研究进展[J];人民黄河;2011年08期
9 方涛;柴军瑞;徐文彬;;裂隙岩体渗流水-岩耦合数值分析[J];矿业快报;2007年08期
10 朱珍德,孙钧;裂隙岩体的渗流场与损伤场耦合分析模型及其工程应用[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9年05期
11 陈洪凯;裂隙岩体渗流研究现状(Ⅱ)[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12 贺少辉,廖国华,李中林;裂隙岩体裂隙网络渗流场──应力场耦合的刚体元分析[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13 张电吉,汤平,白世伟;节理裂隙岩体渗流与应力耦合分析[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4 杨立中,黄涛;初论环境地质中裂隙岩体渗流-应力-温度耦合作用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0年02期
15 朱珍德,孙钧;裂隙岩体非稳态渗流场与损伤场耦合分析模型[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16 李新平;米健;张成良;王艳丽;;三维应力作用下岩体单个裂隙的渗流特性分析[J];岩土力学;2006年S1期
17 李睿冉;张国玉;;裂隙岩体离散裂隙网络介质模型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18 盛金昌,速宝玉,魏保义;基于Taylor展开随机有限元法的裂隙岩体随机渗流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1年04期
19 赵旭平;;工程建设中裂隙岩体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中国煤炭地质;2008年S1期
20 张玉军;;裂隙岩体的热-水-应力耦合模型及二维有限元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晓楠;张国新;;裂隙岩体宏观力学特性数值实验的流形元法[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晓丽;王恩志;王思敬;刘顺贵;;裂隙岩体渗透性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马国彦;;裂隙岩体三向渗透系数在水利水电勘察设计中的应用[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三)[C];1992年
4 李凡;;两条雁行预制裂隙贯通机制的细观数值模拟研究[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柴军瑞;;裂隙岩体水-岩-热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研究综述[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6 饶龙;丁德馨;张志军;;裂隙岩体温度-渗流-应力耦合作用三维模型[A];中国西部复杂油气藏地质与勘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符平;杨晓东;;裂隙岩体水泥灌浆效果评价及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吉小明;;裂隙岩体多重介质流固耦合分析的全耦合数学模型与有限元公式[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9 郑少河;姚海林;葛修润;;裂隙岩体非稳态渗流特性分析[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宋彦琦;张文琴;高艳妮;;陷落柱围岩裂隙岩体渗流模型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莉丽;裂隙岩体渗透典型单元体存在性[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路威;裂隙岩体水流—传热模型试验与计算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3 吴月秀;粗糙节理网络模拟及裂隙岩体水力耦合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4 张占荣;裂隙岩体变形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5 陈红江;裂隙岩体应力—损伤—渗流耦合理论、试验及工程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郑春梅;基于DDA的裂隙岩体水力耦合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黄戡;裂隙岩体中隧道注浆加固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D];中南大学;2011年
8 陈芳;高坝坝区硬脆性裂隙岩体的流变强度时效模型及工程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庄宁;裂隙岩体渗流应力耦合状态下裂纹扩展机制及其模型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10 王国艳;采动岩体裂隙演化规律及破坏机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瑜;水—岩作用下裂隙岩体力学性质及应力场—渗流场耦合作用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2 孙健;裂隙岩体热—水—力三场耦合米级尺度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3 高超;大跨度小净距隧道支护结构力学特征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4 项吕;渗流影响下裂隙岩体损伤断裂机制的数值分析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林岱;大丽公路双龙隧道开挖过程中裂隙岩体损伤分析与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6 曹阿静;裂隙岩体渗流与应力耦合数值分析及其工程应用[D];武汉科技大学;2003年
7 徐前卫;裂隙岩体的破坏机理及其锚固效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3年
8 张辛;基于等效渗透张量的裂隙岩体典型单元体存在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9 王忠亮;烟台万华地下水封(液化气)洞库裂隙岩体渗透场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10 刘晓非;裂隙岩体块体化程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伟;“杰青”催化出来的优秀科学家[N];光明日报;2004年
2 陈兴旺安徽记者站 李远峰;天柱山启动摩崖石刻保护工程[N];中国旅游报;2008年
3 记者 李学华;针头大小的样本就能诊断骨骼疾病[N];科技日报;2007年
4 大方;纸张的质量指标[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5 陈柯陈志;我省首座无坝水库具推广价值[N];贵州日报;2007年
6 柯梅丽张美薇 刘联伟 陈之泉 王离;莫海鸿:专注做学问,随意过日子[N];广东建设报;2008年
7 中冶连铸专家组;连续铸钢新技术问答[N];中国冶金报;2005年
8 ;阿根廷钢包镁碳砖技术发展状况[N];世界金属导报;2005年
9 张亚莉;病库治理,地质技术是要件[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10 张振秋;HSC系列注浆材料[N];中国水利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