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盐酸芬戈莫德(FTY720)对EAE大鼠脑和脊髓中P53、ICAM-1表达的影响

邹芳  
【摘要】:目的: 观察盐酸芬戈莫德(Fingolimod, FTY720)对Wistar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EAE)的发病情况、组织病理变化及其脑、脊髓组织中核磷蛋白P53、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ICAM-1)表达水平的影响,同时将不同剂量的盐酸芬戈莫德与泼尼松干预的疗效进行比较,观察FTY720对EAE大鼠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上治疗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药物的选择提供有意义的实验基础依据。 方法: 用豚鼠脊髓匀浆(guinea pig spinal cord homogenate, GPSCH)、完全福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guvant、百日咳疫苗原浆液(pertussis vaccine, PV)共同制成的免疫抗原致敏雌性Wistar大鼠,EAE模型建立后,使用不同剂量的FTY720、泼尼松对各组大鼠进行干预。按照随机的原理将70只雌性Wistar大鼠分成7组:正常对照组10只,EAE组(GPSCH+CFA+PV组)10只、0.03mg/kg·d组(EAE+盐酸芬戈莫德0.03mg/kg·d)10只,0.1mg/kg·d组(EAE+盐酸芬戈莫德0.1mg/kg·d)10只,0.3mg/kg·d组(EAE+盐酸芬戈莫德0.3mg/kg·d)10只1.0mg/kg·d组(EAE+盐酸芬戈莫德1.0mg/kg·d)10只,泼尼松组(EAE+泼尼松5mg/kg·d)10只。将免疫抗原注射日定为第0天,从抗原免疫后第1天开始,正常对照组与EAE组给予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大鼠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FTY720和泼尼松进行干预,直到处死。观察各组大鼠发病情况、体重下降情况及临床症状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损伤评分。于大鼠免疫后第18天(相当于EAE组发病高峰期)停止干预并处死所有大鼠。取大鼠脑组织和脊髓腰膨大部位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后观察炎性细胞浸润情况;罗可沙尔坚牢蓝-焦油紫(Luxol fast blue, LFB)染色后观察髓鞘脱失情况。使用免疫组化技术对各组大鼠脑组织和脊髓腰膨大中的P53和ICAM-1进行检测,使用BI-2000图像分析系统对P53蛋白和ICAM-1的表达进行平均灰度值的测定,获得的各组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临床表现观察:①正常对照组大鼠均未发病。②与EAE组比较,0.03mg/kg·d组能延长发病潜伏期、减轻临床症状、减少体重下降p0.05),发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0.1、0.3、1.0mg/kg·d组和泼尼松组大鼠发病率显著降低、潜伏期明显延长、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体重下降明显减少(与EAE组比较,p0.05)。 2、脑组织病理观察:①HE染色:正常对照组大鼠侧脑室周围未见炎性病灶,EAE组大鼠侧脑室周围可见大量炎性病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0.03mg/kg·d组炎性病灶数较EAE组减少(p0.05);0.1、0.3mg/kg·d组与泼尼松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均少于0.03mg/kg·d组(p0.05);1.0mg/kg·d组可见极少炎性病灶,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②LFB染色:正常对照组大鼠未见脱髓鞘病灶,而EAE组可见较多典型髓鞘脱失灶。 3、各组大鼠脑和脊髓免疫组化结果:①EAE组P53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下降(p0.05),EAE组ICAM-1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升高(p0.05)。②不同剂量FTY720组和泼尼松组P53的表达水平上调,ICAM-1的表达水平下降,二者与EAE组比较,p0.05;0.1、0.3mg/kg·d组与泼尼松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三者与1.0mg/kg·d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1、FTY720对EAE大鼠发病具有防治作用,且其作用与剂量相关。 2、FTY720通过上调CNS内P53的表达、下调ICAM·1的表达,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可能是其发挥其防治作用的机制之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伟;蔡庆春;李成文;田新红;高爱社;王少平;;卡马西平诱导大鼠骨髓抑制模型的建立[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6期
2 王巍峰;杨云生;孙刚;彭丽华;;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脊髓后角神经递质表达的改变[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6年04期
3 Carlini Fan Hardi;张诗军;陈泽雄;朱宝益;王伟;胡斌;;湿邪致病大鼠相关T淋巴细胞受体β链可变区基因谱系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年02期
4 吴颢昕,蔡建伟,向红兵,林靓;双根清脑煎剂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年10期
5 朱颖蔚;成金罗;钱科卿;张维;周民;;胃癌患者血清VEGF、p53的表达及意义[J];现代肿瘤医学;2007年03期
6 刘红权;杨德功;黄厚才;曹鹏;;鼻疗法喷剂对偏头痛大鼠模型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08年08期
7 林小红,田英,廖瑛,何淑雅,贺丽萍;p53和p21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肿瘤;2001年05期
8 沈艳梅;陆耀飞;陆大江;;不同负重对大鼠胫骨形态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9 安钰;罗志飞;翁阳;孙晓宁;;转化生长因子-β_1在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中表达的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关永东;雷间红;邓素贞;陈洁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ICAM-1的检测及意义[J];中华全科医学;2009年08期
11 谢余澄,郭晋,冯毓正,代夫;P53 PCNA K-i67 bcl-2在尖锐湿疣中的表达[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3年03期
12 王巍峰,杨云生,孙刚,彭丽华;肠易激综合征大鼠P物质能神经通路的改变[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年02期
13 张丽艳;张红梅;王树鹏;;射干麻黄汤对哮喘大鼠模型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NO的影响[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14 张峻峰;吴耀持;;腰神经根受压模型大鼠神经根局部炎症因子对温和灸的反应[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45期
15 王东;李敬林;姜良铎;;从“脾虚致消”建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年12期
16 熊振芳;费新应;张赤志;张炳煌;李华成;;蕲艾提取液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0年02期
17 俞洁东;袁术妹;陈晓阳;吴志龙;李明;邓芳;黄浩;;虎射利咽方治疗湿热型咽炎的实验研究[J];中医研究;2010年06期
18 杨勇;隋晓春;容蓉;;黄芪、大黄配伍对腺嘌呤致慢性肾衰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J];微循环学杂志;2011年02期
19 闫波;孟德娣;袁丽萍;楼研;韩静;;脂肪炎症因子在肾病综合征大鼠肾组织的变化及意义[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20 赵超,马云宝;慢性肝病患者STGF-α及ICAM-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衍硕;翟诚顺;梁艳冰;唐皓;马中富;;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和p53蛋白表达相关性的研究[A];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2 翟诚顺;梁艳冰;唐皓;林贤寿;何东华;马中富;;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与p53和Bcl-2基因关系的研究[A];2008年广东省中医热病、急症、中西医结合急救、危重病、灾害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8年
3 聂晓莉;李晓勇;靳文;赵晓山;罗仁;;亚健康疲劳大鼠模型的建立研究(摘要)[A];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换届选举暨“‘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翟诚顺;梁艳冰;唐皓;林贤寿;何东华;马中富;;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与p53和Bcl-2基因关系的研究[A];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5 唐明;杨秀丽;王莉;李晓昱;;针刺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及脑内神经递质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血栓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万汉锋;刘国钧;刘学军;凡启军;金建新;黄加云;张普;陈波蓓;;p21WAF1/CIP1、p53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的表达及其意义[A];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成立60周年庆典暨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金明娟;张勇晶;张爽爽;刘冰;马新源;姚开颜;李其龙;陈坤;;P53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联研究[A];全国肿瘤流行病学和肿瘤病因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李红;杜群;王文君;王汝俊;王建华;刘珊珊;;溃结灵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粘膜Toll样受体2、4基因表达的影响[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翟诚顺;唐皓;梁艳冰;陈志斌;李振宇;马中富;;Bcl-2和p53蛋白表达在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中意义的研究[A];2008年广东省中医热病、急症、中西医结合急救、危重病、灾害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8年
10 万灵燕;张杰英;马毓梅;史淑芬;张祥宏;;子宫内膜息肉病理形态学特点及Ki—67和P53表达特征的初步探讨[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春雷;五肽化合物PLNPK对大鼠抗GBM肾炎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2 祖宁;Ⅰ型干扰素系统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和炎性肌病大鼠模型中的表达[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3 李国;白介素-6中和抗体及索拉菲尼对野百合碱诱导大鼠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及其机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4 王海涛;PTSD大鼠海马和下丘脑5-HT1A受体活性及前额皮质ERK变化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5 陈俊;糖胃康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窦SCF-Kit信号途径影响的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罗洁;丙泊酚调整抑郁大鼠电休克治疗效应及减轻其学习记忆损害的突触可塑性机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7 闫双通;核因子-κB在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大鼠中的表达及格列喹酮对其表达水平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8 李晓明;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相关基因及线粒体通路机制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9 陈维;MCAO气虚血瘀证大鼠子二代脑缺血耐受性及脂代谢情况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王建枫;锌对大鼠肝脏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的影响及其调控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芳;盐酸芬戈莫德(FTY720)对EAE大鼠脑和脊髓中P53、ICAM-1表达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1年
2 危智盛;不同剂量甲泼尼龙治疗EAE的疗效及其与GR亚型、SRp30c的相关性[D];广东药学院;2010年
3 王法娟;高碘对大鼠下腔静脉内皮细胞活化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2年
4 张玉坤;染料木黄酮对大鼠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5 赵坤;百草枯中毒大鼠肾组织中ICAM-1与TNF-a的表达及5-氨基水杨酸的治疗干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6 贺敏;阳和汤对肾阳虚变应性鼻炎大鼠鼻粘膜ICAM-1,VCAM-1表达的影响[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于明明;硫酸化壳聚糖衍生物对实验性大鼠脂肪肝的防治作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赵坤;中药逆萎康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干预作用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9 袁浩;红霉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TGFβ_1、SLPI表达水平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0年
10 汪春彦;金荞麦对克雷伯杆菌肺炎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 任秀玲;“肺气虚”大鼠模型微观基础表达的实验研究[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2 记者李天舒;东亚人群p53基因与纬度相关[N];健康报;2009年
3 姜之炎 吴玉晶;小儿敷贴粉可改善哮喘大鼠气道反应[N];中国医药报;2005年
4 张超群 范晓莉;山西医大用新法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N];中国医药报;2005年
5 刘华;雌二醇可减轻大鼠模型急性胰腺炎的器官损害[N];医药导报;2004年
6 记者 白毅;我国发现新型p53基因调控蛋白[N];中国医药报;2009年
7 ;电针对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抗氧化酶有影响[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8 张艳 方素清 姜凯 宋婷婷;慢心衰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9 记者 吴长锋;我科学家研究发现p53调控葡萄糖代谢新途径[N];科技日报;2011年
10 王炜;调整p53或可平衡衰老与癌变[N];医药经济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