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P3HT光伏器件的表征及其优化

彭博  
【摘要】:聚合物太阳电池(PSC)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质量轻以及可制备柔性器件等优点而受到科学家们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以基于P3HT光伏器件为研究对象,主要结果如下: (1)以P3HT为给体材料、茚加成PCBM衍生物IPCBM为受体材料,制备了ITO/PEDOT:PSS/P3HT:IPCBM/Ca/Al结构的聚合物太阳电池,在溶剂退火条件下,通过改善给受体重量比、活性层厚度以及活性层前退火温度来提高器件性能,在AM1.5G, 100mW/cm-2光照下最佳效率为4.39%,其中Voc=0.72 V,Isc= 9.49mA/cm2, FF=64.3%。 (2)考察了3MT和3HT添加剂对P3HT/PCBM共混体系形貌及其光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含有3MT添加剂但未经过热处理器件的能量转化效率(3.65%)略大于不含有任何添加剂在150℃下热处理10分钟的器件效率(3.57%)。 (3)研究了乙醇和异丙醇处理PEDOT:PSS修饰层对太阳能电池光伏性能的影响。其中以异丙醇处理PEDOT:PSS为修饰层制备的基于P3HT/PCBM的太阳能电池,在AM1.5G,100mW/cm-2光照下PCE=4.74%, Isc=11.07 mA/cm2, FF=70.4%。能量转化效率4.74%是报道的基于P3HT/PCBM体系聚合物太阳电池最高值之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长贵 ,周帅先;纳米科学技术与光伏电池[J];太阳能;2001年03期
2 王长贵;2001年世界光伏电池产量[J];可再生能源;2002年05期
3 何祚庥,陈立泉;人类将提前迎接太阳能时代[J];今日中国论坛;2005年08期
4 陈观生;;基于光伏电池和直流压缩机的太阳能冰箱可行性分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5 德松;;光伏窗口[J];太阳能;2006年03期
6 朱炜锋;张宇祥;王文静;;采用滞环比较法实现太阳能电池的最大功率追踪[J];现代电子技术;2006年14期
7 鹏飞;;有光就有电:“无线世界”向我们走来[J];太阳能;2006年06期
8 王长贵;;高纯多晶硅及晶体硅光伏电池硅片[J];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2007年04期
9 吕志新;;跟不上,就要被淘汰[J];阳光能源;2007年06期
10 唐文芳;丁宣浩;卢文全;;光伏电池单元最大功率点跟踪的直接检测法[J];可再生能源;2007年06期
11 张瑞宁;石新春;;改进干扰观测法在独立光伏系统中的应用[J];太阳能;2007年11期
12 周浪;陈昆泉;;江西省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态势[J];江西能源;2008年02期
13 张宇;张宇翔;凌飞;;基于DSP控制的光伏电池模拟器的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8年20期
14 何薇薇;杨金明;;太阳能光伏发电最大功率跟踪系统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08年08期
15 王长江;;基于MATLAB的光伏电池通用数学模型[J];电力科学与工程;2009年04期
16 刘济东;;发展山西省光伏产业刻不容缓[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9年03期
17 张礼胜;李全;;基于模糊控制的光伏电池MPPT的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09年15期
18 王长贵;;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与挑战[J];新材料产业;2009年09期
19 ;权威认证开启出口多元化战略 光伏企业加速布局海外市场[J];阳光能源;2009年06期
20 王桂英;史金玲;纪飞;王欢;;光伏并网发电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印寿根;陈永胜;;石墨烯材料光伏电池的研究[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2 翟小锋;赖建军;;包含近场热传递的热光伏电池系统的性能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陈永胜;;石墨烯在光伏器件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陈志钢;张丽莎;胡俊青;;面向生物体系的980nm激光驱动光伏电池[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傅望;郭珂;周林;;光伏电池工程用数学模型研究[A];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徐琴芳;忽满利;李听昕;赵佩;高平安;梁磊;向光华;孙浩;;光伏电池表面周期性微结构减反特性分析与计算[A];2011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Martin A.Green;;第三代光伏电池:高效与低成本[A];21世纪太阳能新技术——2003年中国太阳能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谢志元;赵云;付莹莹;;混合溶剂对共轭聚合物/富勒烯衍生物薄膜光伏电池性能的影响[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9 陈锦地;黄昱瑞;刘舜维;郑照翰;王俊凯;;硫化镉奈米粒对聚3-己基噻吩/苯基C61丁酸甲酯光伏电池效率提高与其对光伏电池薄膜材料结构排列之影响[A];2010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赵光金;何有军;何畅;李永舫;;具有D-A结构的噻吩和苯并噻二唑共聚物的光伏器件研究[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天雷;丙二腈取代烷基喹吖啶酮化合物的合成、结构与光伏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杜海亮;活性层掺杂及阴极修饰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3 徐苗;基于聚合物—富勒烯体异质结光伏器件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俊博;基于金属配合物的有机光伏型光探测器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5 张超;光伏并网发电系统MPPT及孤岛检测新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赵清华;无线传感器节点能量管理系统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7 张伟;光伏电池表面微结构制备及其抗反射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2年
8 符慧德;热管式光伏光热综合利用系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9 唐爱伟;金属硫族化合物半导体纳米晶的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10 张彩珍;太阳能级硅(SOG-Si)光伏电池中多孔硅吸杂工艺及其神经网络分析方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博;基于P3HT光伏器件的表征及其优化[D];中南大学;2011年
2 张力;金属/氧化物多层膜及新型光伏材料的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04年
3 田慧;电极修饰对聚合物光伏电池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4 司传涛;双电源太阳能路灯系统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马佑桥;新型光伏电池减反膜结构的优化设计与性能分析[D];宁波大学;2010年
6 王跃廷;氧化锌有机聚合物光伏电池的设计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7 刘莫尘;独立光伏发电的自动跟踪系统[D];山东大学;2005年
8 杨建菲;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控制方法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9 吕沙沙;聚噻吩富勒烯本体异质结的光伏器件制备及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10 张瑞宁;基于超级电容器储能的独立光伏发电系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秋;材料公司为夺市场进行技术比拼[N];中国化工报;2006年
2 马浩剑;全球首架新能源飞机合作研制[N];常州日报;2008年
3 通讯员 程兴东 安娜;中电投西安100万千瓦光伏电池项目开工[N];中国电力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陈其珏;无锡尚德明春在日开卖光伏电池[N];上海证券报;2007年
5 记者 胡丹;国产光伏电池量大价低[N];浙江日报;2010年
6 继宏(编译);太阳能:前景一片光明[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鲁长波 施俊;上市公司围攻太阳能电池关键技术[N];上海证券报;2006年
8 刘婷婷 赵关良;让太阳能发电价格降到1元/度[N];中国环境报;2008年
9 戚善成;江苏无锡尚德光伏电池规模化生产成为国际新标杆[N];中华建筑报;2010年
10 记者 陈明 田鹏程;阿旗两个新能源项目同日开工[N];赤峰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