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影像匹配技术的地震形变监测研究
【摘要】:差分雷达干涉测量技术(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D-InSAR)是新近发展起来的用于监测地表形变的新技术,但对于地震引起的巨大地表形变,容易超出D-InSAR形变监测能力或引起严重去相关而无法干涉,而利用影像灰度信息进行相关匹配计算形变能很好地弥补该缺陷。影像匹配技术是指利用遥感影像的灰度信息,通过相关技术实现主从影像的精确配准,得到对应像素的偏移量;然后根据该偏移量与地表形变的转换关系,从偏移量中提取我们所需的形变信息,从而实现该技术在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本文主要研究影像匹配技术在地震形变监测中的应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SAR影像匹配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包括SAR影像配准、偏移量估计流程等。然后,在深入理解SAR偏移量组成部分及其关系的基础上,针对传统的SAR估计流程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无需地面控制点的地表形变计算流程,并成功地将新流程运用于2008年汶川地震和2010年玉树地震的同震形变监测实验中。最后,为了耀光学影像匹配技术与SAR影像的差异,本文亦对光学影像匹配技术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采用地震发生前后的两景SPOT数据进行实验,实现了精度达分米级的正射校正和配准,获取了美国1999年赫克托矿地震沿地表东西向和南北向的同震形变。
|
|
|
|
1 |
魏明果,胡宁杰;基于非量测用数码相机的解析数字摄影测量软件开发[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
2 |
寇蓉;;关于VLL影像匹配的实验[J];价值工程;2010年22期 |
3 |
王岩松,阮秋琦;基于最小二乘影像匹配的畸变图像矫正算法研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
4 |
叶勤,陈鹰;图像压缩对影像匹配精度影响的研究[J];遥感信息;2001年04期 |
5 |
徐建斌,洪文,吴一戎;基于小波变换和遗传算法的遥感影像匹配方法的研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5年02期 |
6 |
冯桂,卢健,林宗坚;图像直方图不变特征在影像匹配定位中的应用[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0年02期 |
7 |
郭海涛;刘继双;卢俊;;基于相关系数的高层建筑物区域综合检测[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09年02期 |
8 |
寇蓉;;相关系数与最小二乘影像匹配算法的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年17期 |
9 |
耿则勋,钦桂勤;核线几何的解析分析[J];遥感信息;2000年04期 |
10 |
方针,张剑清,张祖勋;基于城区航空影像的变化检测[J];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
11 |
李土旺;浅析基于普通数码相机的数字摄影测量理论[J];科技创业月刊;2005年03期 |
12 |
李峰,周源华;采用金字塔分解的最小二乘影像匹配算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
13 |
李德仁;夏松;江万寿;邵振峰;;一种地形变化检测与DEM更新的方法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6年07期 |
14 |
熊兴华,陈鹰,钱曾波;一种快速、高精度和稳健的影像匹配算法[J];测绘学报;2005年01期 |
15 |
刘晓龙;李英成;;基于多源遥感影像融合的影像匹配技术[J];测绘科学;2007年03期 |
16 |
吴学明;王琴;;论遥感数字影像匹配精度[J];科技资讯;2007年17期 |
17 |
程超;李金;谈国军;;无人机航空像片数字定位过程研究[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
18 |
罗征宇;宁晓刚;;不同分辨率遥感影像获取均匀分布匹配点的匹配方法研究[J];测绘通报;2011年04期 |
19 |
耿则勋;影像压缩几何畸变度量方法的改进[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1999年01期 |
20 |
王周龙,冯学智,Heiner.Hild;SPOT立体像对的DEM恢复及质量评价[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