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微波烧结Fe-4Ni-2Cu-0.6Mo-0.6C合金钢性能研究

陈丽芳  
【摘要】:本文介绍了微波烧结Fe-4Ni-2Cu-0.6Mo-0.6C合金钢的工艺参数,如压制压力、烧结温度、保温时间、升温速率以及合金元素添加方式对合金钢烧结密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借助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合金显微组织和拉伸断口进行详细分析,同时将微波烧结和常规烧结进行了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在微波烧结合金钢时,压制压力、烧结温度、保温时间对材料的性能都有一定的影响,当烧结温度为1300℃、压制压力为800MPa、保温时间15min时,烧结试样密度可达到7.25g/cm3,抗拉强度675MPa;升温速率影响材料的密度和力学性能,当升温速率由30℃/min升至80℃/min,试样的抗拉强度提高了75MPa,表明适当的加快升温速率,不仅能提高合金钢的抗拉强度,而且可以缩短烧结周期,节约能耗。采用三种不同的合金元素添加方式制取了混合粉、扩散粘结粉和合金化粉,结果表明,由于混合粉末具有最高的压坯密度和烧结密度,因而混合粉末试样具有最好的力学性能,而扩散粘结粉和合金化粉末由于粉末具有较高的硬度导致压制性能降低,压坯密度和烧结试样密度均较低,因此所得力学性能较差;和常规烧结方式相比,采用微波烧结的粉末冶金合金钢,不仅缩短烧结时间,而且能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微波烧结合金钢的冷却速度较快,加之添加合金元素,所得试样组织中有大量马氏体。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立兰;微波在烧结粉末冶金产品中的应用[J];稀有金属快报;2000年12期
2 宋忠烈;陶瓷的微波烧结[J];宇航材料工艺;1990年06期
3 蔡杰;陶瓷材料微波烧结研究[J];真空电子技术;1994年04期
4 蔡杰,郭景坤;陶瓷材料微波烧结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1995年02期
5 盛忠志,简家文,杨兰;微波烧结BaTiO_3陶瓷的微结构[J];新疆石油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6 朔风;;微波烧结技术专利[J];粉末冶金技术;2007年04期
7 易健宏,唐新文,罗述东,李丽娅,彭元东;微波烧结技术的进展及展望[J];粉末冶金技术;2003年06期
8 易建宏,罗述东,唐新文,李丽娅,彭元东,杜娟;金属基粉末冶金零件的微波烧结机理初探[J];粉末冶金工业;2003年02期
9 谢志鹏,李健保,黄勇;工程陶瓷的微波烧结研究与展望[J];高技术通讯;1996年05期
10 樊旭东,谢志鹏,黄勇,徐利华;Y、Ce-TZP陶瓷的微波快速烧结[J];陶瓷学报;1996年04期
11 张锐,卢红霞;微波烧结 ZTA 陶瓷力学性能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1998年02期
12 易建宏,罗述东,唐新文,李丽娅,彭元东,杜鹃;金属基粉末冶金零件的微波烧结机理[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年03期
13 张玉珍,王苏新;陶瓷微波烧结的发展概况[J];佛山陶瓷;2004年11期
14 周健,董学斌,程吉平,梅炳初,袁润章;微波烧结Al_2O_3陶瓷的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15 罗民华,曾令可,黄浪欢,张明,陈永洁;微波烧结技术应用于陶瓷行业的辩证思考[J];佛山陶瓷;2001年12期
16 陈舰,叶君怡;微波加热技术的应用——微波烧结陶瓷材料[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7 晋勇,王玉环,胡希川,薛屺;微波烧结金属陶瓷材料的工艺研究[J];工具技术;2004年09期
18 谢志鹏,黄勇,吴,鹿安理,郑隆烈,李健保;ZTA陶瓷微波烧结研究[J];硅酸盐学报;1995年01期
19 李云凯,纪康俊,钟家湘,葛昌纯;纳米Al_2O_3-ZrO_2(3Y)复相陶瓷的微波烧结[J];硅酸盐学报;1998年06期
20 刘宝昌,张祖培;微波烧结技术及其在金刚石制品中的应用前景[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斌;刘大成;;微波烧结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陶瓷材料中的应用[A];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二)[C];2010年
2 易健宏;周承商;;金属基粉末冶金材料的微波烧结技术研究[A];2009全国粉末冶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谢杰;汪建华;李远;熊礼威;;微波烧结高纯度氧化铝陶瓷及其增韧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会议摘要集[C];2011年
4 冷观武;李俊;彭虎;;微波高温烧结铁氧体材料研究与实践[A];第三届永磁及软磁铁氧体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彭元东;易健宏;刘时群;罗述东;李丽娅;;不同Co含量硬质合金的微波烧结性能[A];2009全国粉末冶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杨军;彭虎;夏广斌;;微波烧结高密度ITO靶材[A];“第十四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暨“2009年微波创造美的生活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彭元东;易健宏;陈玲;罗述东;周承商;冉俊铭;;不同W粉末粒度的W-Ni-Fe高密度合金微波烧结性能[A];“第十四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暨“2009年微波创造美的生活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周承商;易健宏;罗述东;郭颖利;彭元东;;升温速度对微波烧结W-Ni-Fe高密度合金的影响[A];“第十四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暨“2009年微波创造美的生活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林祖纕;;陶瓷的微波烧结[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蔡苇;符春林;高家诚;邓小玲;陈刚;;常规烧结和微波烧结的钛酸钡陶瓷介电和铁电性比较研究[A];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利祥;结构陶瓷微波烧结/焊接腔内电磁场分布的仿真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彭元东;微波加热机制及粉末冶金材料烧结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常爱民;氧化物电子陶瓷材料的微波处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4 孙璐薇;微波烧结含CO_3~(2-)的多孔β-TCP/HA双相生物陶瓷材料及其性能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胡军;高磁导率NiZn铁氧体的低温烧结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全峰;微波烧结WC-10Co硬质合金的结构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7 王辛龙;纳米磷酸钙生物陶瓷的制备及其生物学效应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柏自奎;金属氧化物气敏元件阵列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刘石明;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La_(1-x)Sr_xCo_yFe_(1-y)O_3阴极制备与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杨青慧;全频段石榴石薄膜性能及应用基础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丽芳;微波烧结Fe-4Ni-2Cu-0.6Mo-0.6C合金钢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2 尹华杰;微波驱动电源及微波烧结炉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裘智峰;微波烧结温度智能控制的研究与实现[D];中南大学;2004年
4 袁振;微波烧结ITO靶材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娄静;微波烧结YG8硬质合金的脱碳行为及其控制[D];中南大学;2011年
6 周承商;微波烧结W-Ni-Fe高密度合金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7 张华香;锂钒氧化物Li_(1+x)V_3O_8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8 林素英;Li_4Mn_5O_(12)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9 丁忠军;非氧化物陶瓷材料微波烧结自动化装置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10 杨雪蛟;电介质陶瓷的微波烧成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洲粉末冶金协会[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0年
2 记者 李伟通讯员 刘传佳;80万科研经费催生20亿产值[N];莱芜日报;2008年
3 李荣 马登旭 宋文琪;“铁末掘金”的探索者[N];联合日报;2010年
4 吕福明;粉末冶金技术变废为宝[N];中国矿业报;2005年
5 马双军 张景亮;首钢东星大韩粉末冶金项目落户开发区[N];烟台日报;2005年
6 记者 陆学进 毛雨森;“鹰球”三级跳迈向军民两月[N];南通日报;2006年
7 吕丽娟;阔步在行业领先的大道上[N];山西经济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蒙志军 孙敏坚;燃烧的激情[N];湖南日报;2010年
9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记者 刘笑楠 通讯员 陈军 本报记者 左朝胜;让“稀有的”成为“大众的”[N];科技日报;2005年
10 记者 徐国江 刘利民;北票粉末冶金产业集群发展态势强劲[N];朝阳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