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oglitazone, PPARγ Agonist, Attenuates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Neuritis
【摘要】:吉兰-巴雷综合症(Guillian Barre Syndrome, GBS),即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是一种以炎性细胞浸润和脱髓鞘为特征的周围神经病。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neuritis, EAN)是一种由CD4+Th1细胞介导的周围神经炎性脱髓鞘疾病,因其与GBS有着类似的临床过程和病理特征而成为研究GBS的经典模型。目前GBS/EAN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仍是一个挑战。
近来,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PPARy)激动剂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成为研究的热点。PPARy首先被发现在脂肪细胞中调控脂肪细胞分化和胰岛素反应。新近发现其他组织亦表达PPARy,并对调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参与的免疫反应具有重要作用。吡格列酮(Pioglitazone),一种PPARy激动剂,被证实可缓解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模型的症状和病理,其机制与活化的PPARy通路可抑制炎症反应有关。研究证明,PPARγ激动剂可抑制巨噬细胞多种炎性因子的分泌,包括TNFα, IFNγ和IL1β等,其中TNFα, IFNγ被证实与EAN的发病有关。
本研究中,我们以吡格列酮对EAN大鼠的发病进行干预,旨在观察PPARγ激动剂对EAN的治疗作用,为临床治疗GBS提供新的策略。
方法:80只Lewis大鼠,SPF级,雄性,6-8周,体重160-180g,随机分为5组:CFA组(4,4,4,4)、EAN组(4,4,4,4)、EAN+PIO(I) (4,4,4,4), EAN+PIO(II) (4,4,4,4)和EAN+PBS(4,4,4,4)。
EAN模型的建立:以200μl抗原乳剂(100μg P2、100μl NS和100μl CFA)于Lewis大鼠双后肢足垫皮下注射;CFA组以200μl CFA代替抗原乳剂。分别在免疫后第1天到第24天(PIO干预Ⅰ组)、第11天到24天(PIO干预Ⅱ组),每天以1ml吡格列酮对EAN大鼠进行灌胃(1Omg/kg),同时以lml PBS灌胃作为对照。自免疫开始到观察终点(33天),每天对实验大鼠进行称重,并对其临床表现进行评分。分别在免疫后第7天、16天、24天和33天处死动物,HE和weil's染色观察坐骨神经炎性浸润和脱髓鞘改变。荧光定量PCR检测淋巴结TNFα、PPARy和IL4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FκB p65表达;ELISA检测淋巴结细胞IFN-γ的分泌。
结果:EAN组临床症状在免疫后16天达高峰,在第32天完全缓解;与EAN组相比,吡格列酮干预组Ⅰ和Ⅱ症状更轻,恢复更快。与吡格列酮干预组Ⅱ相比,干预组Ⅰ临床评分更低,恢复期更短。与EAN组相比,吡格列酮干预组(Ⅰ和Ⅱ)TNFα和IFNγ表达更低,IL4表达更高(p0.05)。在发病初和高峰期,吡格列酮Ⅰ组TNFα表达低于Ⅱ组(p0.05);其IL4表达高于Ⅱ组(p0.01);与EAN组相比,吡格列酮干预组PPARγ表达更高而NFκB p65表达更低。与吡格列酮Ⅱ组相比,PPARγ在Ⅰ组表达更高(p0.05)而NFκB P65表达更低(p0.05)。在整个观察过程中,CFA未出现临床症状;EAN组与EAN+PBS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吡格列酮可显著缓解EAN大鼠的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PPARγ活化可抑制NFκB通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