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办普通高校基本建设项目前期管理研究
【摘要】:基本建设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基本建设项目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仅是高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必要前提,也是高校师生员工维持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重要保障。而基本建设项目的前期管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起着“领头羊”、“火车头”和“牛鼻子”的作用,对于项目的顺利实施与完成至关重要。目前,中国公办普通高校基本建设项目的前期管理存在决策立项欠科学、设计欠合理、资金落实不到位等诸多问题。研究中国公办普通高校基本建设项目前期管理的系统理论与方法对于指导高校基本建设项目的有序实施、规范高校基本建设项目的管理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本文基于现代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综合考虑中国有关基本建设的法律法规,在深入分析高校基本建设项目前期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项目前期管理的“3”+“1”模式。该模式分别从项目立项、设计、招投标、融资等四个阶段入手,构建了高校基本建设项目前期管理各阶段的理论框架体系,该体系对高校基本建设项目前期管理的基本程序进行了规范,从而形成一套系统而科学的项目前期管理理论与方法。此外,针对四个阶段管理中存在的几个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了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为高校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贡献。
一是针对中国公办普通高校基本建设现行的管理机制、程序和方法等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取消核准制和备案制、改革审批制、实施三审制,并对三审制进行设计。针对中国公办普通高校基本建设的标准问题,建立规模和投资决策模型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测算。
二是基于结构向量修正误差模型(SVECM)的基本理论,建立了中国公办普通高校校舍建设面积与在校师生人数的结构协整关系模型,找出了中国公办普通高校校舍建设面积与在校师生人数的协整关系。考虑贷款因素,建立了高校校舍面积增速模型,得到了不同类型高校的最佳校舍建设面积增速。
三是通过分析中国公办普通高校项目设计管理的现状,探讨了在设计管理机制、管理主体、管理程序和方法、方案评价、设计市场规范和投资控制意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设计了针对中国普通高校基本建设前期设计管理的程序和方法,提出采取量化评标方法中最值得推广的百分制综合评估法进行评标。并建议改革现有设计管理体制,加强人员素质培训和资质认证。
四是对中国公办普通高校项目施工招投标的管理中目前较普遍存在的挂靠、围标、串标等现象进行概念界定,深入剖析其本质、表现形式、特征、产生原因及危害等,提出建立高校基建项目施工招投标规范体系和适合高校的复合标底评标方法等治理对策。
五是对中国公办普通高校融资管理的历史沿革、现状进行了阐述。从教育体制、教育财政体制、高等教育筹资方式等三个维度对中美高等教育的融资方式进行了国际比较,借鉴国外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对中国公办高校基本建设融资方式提出了九点建议。
六是设计了中国公办普通高校项目前期管理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项目前期管理水平的综合评价模型以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增量部分的分配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