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铝合金厚板内应力演变规律及残余应力场评估模型研究

龚海  
【摘要】:高强、高韧、耐腐蚀且低残余应力水平的高性能铝合金厚板,是现代航空航天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结构材料。然而,为了获得良好的综合性能,铝合金厚板必须进行固溶和淬火、时效处理,然而淬火处理不可避免地在厚板内部引入了很大的残余应力。残余应力的存在,直接对厚板的后续机械加工造成影响,引起加工零件的变形,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开展高强铝合金厚板残余应力及其评估、预测方法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高性能铝材与铝资源高效利用的基础研究”之第八子课题“大规格铝材非均匀多相组织和内应力场的产生与演变”(编号:2005CB623708),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航空航天用高性能轻合金大型复杂结构件制造的基础研究”之第三子课题“大型薄壁构件塑变与去除成形及其内应力与表面完整性主动控制”(编号:2010CB731703),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的资助。 本文以7075铝合金轧制厚板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的方法,围绕铝合金厚板加工制备的几个重要环节开展厚板残余应力的相关基础研究,从而为大规格高强铝合金厚板制备的工艺参数优化、残余应力调控提供理论支持。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了参数化的厚板残余应力预测模型。推导了厚板淬火过程的瞬态温度场与瞬态应力场、预拉伸过程应力场的计算公式,根据厚板制备过程的三大非线性因素:材料物热参数的非线性、厚板淬火表面换热边界条件的非线性和本构非线性,建立了厚板内应力分析非线性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厚板内应力分析的MSC.Patran/Marc参数化模型。运用建立的计算模型,分析了厚板内应力的演变规律,总结了厚板残余应力场的分布规律和预拉伸对厚板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研究了拉伸率对厚板应力消减的定量关系;分析了非均匀淬火引起的板形翘曲,并研究了拉伸矫直对板型的改善作用。为后续的厚板残余应力评估模型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厚板制备工艺的规划提供了应力预测方法。 2.研究了裂纹柔度法在铝合金厚板深层残余应力测试中的应用。对裂纹柔度法计算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研究了取样后试件内部残余应力的释放规律,分析了试样尺寸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并总结了合理的试件尺寸;分析了裂纹柔度法算法中的实验误差,并对实验误差进行了修正;运用有限元方法,对裂纹柔度法和层削法用于深层残余应力测试时的计算能力进行了验证;结合有限元分析与实验研究,对裂纹柔度法和层削法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确定了深层残余应力测试的有效性。 3.建立了厚板残余应力场评估模型。以数值计算为基础,根据获得的厚板应力分布,运用数学方法,构建了厚板内应力分布的线型函数;运用多元非线性回归理论,建立了厚板内应力分布关键点应力值的回归模型,从而构建了铝合金厚板残余应力场评估数学模型;结合厚板残余应力实验研究,获得了实验条件下的应力分布线型函数,对关键点应力值回归模型进行了修正,提高了回归模型的计算精度。为铝合金厚板产品和后续机械加工的残余应力评估提供了有效的手段,简化了应力评估工序,提高了应力评估效率。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阿咖尼·克瑞思;吴运新;龚海;;基于应力不确定性最小化法的7075铝合金板内部残余应力检测[J];热加工工艺;2009年20期
2 ;青岛PE、PP厚板生产线试车成功[J];橡塑技术与装备;2004年01期
3 孟翠省;青岛PE、PP厚板生产线试车成功[J];合成树脂及塑料;2003年05期
4 魏立群;宝钢将建我国最大的厚板生产线[J];上海金属;2003年04期
5 宋焕成,李建新;复合材料层合残余应力实验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0年03期
6 胡宏军;李宏运;郑瑞琪;;预应力法调整纤维-铝合金胶接层板的残余应力[J];复合材料学报;1993年04期
7 张道钢;李金峰;;用热评价方法测量残余应力[J];机械强度;1993年01期
8 ;模孔形状与钢丝残余应力研究[J];金属制品;2001年06期
9 陈玉安,周上祺;残余应力X射线测定方法的研究现状[J];无损检测;2001年01期
10 马献怀;舰炮大型铸铝件断裂残余应力分析[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11 赵世坤,杜大明,李华平;Al_2O_3-TiC复相陶瓷表面残余应力的研究[J];佛山陶瓷;2005年01期
12 朱维斗,李年,马宝钿,杜百平;板料残余应力所致拉伸屈服非同步现象及其对屈服强度的影响[J];焊管;2005年01期
13 阮政卿,杨立志;振动时效消除卷材转辊残余应力的研究[J];中国建筑防水;2005年06期
14 陈德欣;王志法;姜国圣;张瑾瑾;唐仁正;;残余应力对W-Cu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5年12期
15 苏广才;庞祖高;汤宏群;韦文香;;含锡微合金灰铸铁残余应力的探讨[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6年03期
16 苏广才;庞祖高;汤宏群;韦文香;;微Sn元素对灰铸铁残余应力的影响[J];现代铸铁;2006年03期
17 徐秀娟;高葛;;基于疲劳极限的振动时效激振力的选择[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18 贾利军;;高速铣削加工汽车覆盖件模具表面残余应力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2009年10期
19 张亦良;张振海;刘金艳;;不同喷丸工艺下残余应力沿深度的分布规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12期
20 贾利军;;高速铣削加工汽车覆盖件模具表面残余应力研究[J];工具技术;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覃明;陈瑞;马素媛;贺笑春;李家宝;;残余应力静载弛豫的研究[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王峰会;;燃料电池双层材料残余应力的电阻应变测试方法[A];第十二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江五贵;冯西桥;南策文;;介电层厚度和层数对微型多层陶瓷电容器残余应力的影响[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4 胡晓东;;振动时效技术的突破——频谱谐波振动时效技术[A];2008年全国机电企业工艺年会《新兴铸管杯》工艺论坛征文论文集[C];2008年
5 刘一华;王炯华;;轿车后桥横梁中的残余应力研究[A];安徽省机械工程学会成立40周年纪念册暨安徽省装备制造业发展论坛会议论文集(1963-2003)[C];2003年
6 李振南;雷玉成;任闻杰;;CLAM钢激光焊T型接头残余应力及硬度分析[A];第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刘杰;李永强;李允公;闻邦椿;;波动时效机理的动力学研究[A];振动利用技术的若干研究与进展——第二届全国“振动利用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郑永男;左翼;周冬梅;范平;袁大庆;朱升云;;正电子湮没方法研究材料中残余应力[A];第四届全国反应堆物理与核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史丽萍;赫晓东;李垚;;EBPVD制备复合多层结构材料中残余应力的数值模拟[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10 陈祖福;田晓虎;;预置应力对焊接残余应力峰值的影响研究[A];第九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海;铝合金厚板内应力演变规律及残余应力场评估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廖凯;铝合金厚板淬火—预拉伸内应力形成机理及其测试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姜运建;P92钢焊接残余应力场及对高温寿命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4 付垚;高强高韧铝合金厚板的蛇形轧制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1年
5 孙志国;MEMS封装中的残余应力演化及其相关可靠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2年
6 刘超前;薄膜织构和残余应力表征及取向铁电薄膜的性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7 刘海涛;精密薄壁回转体零件加工残余应力及变形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冯升波;磁测残余应力法的基本理论和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1997年
9 陈玉安;铍材X射线残余应力无损测定原理和方法[D];重庆大学;2002年
10 汪嘉春;厚壁圆筒一次和二次机械自紧技术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199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乃忠;宝钢厚板生产物流分析及改进措施[D];东北大学;2008年
2 熊江;大鼠腹主动脉瘤模型残余应力的初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3 董瑞强;航空铝合金残余应力引起构件变形的数值模拟[D];浙江工业大学;2004年
4 杨武;现场环境对厚钢板焊接应力的影响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5 孙建海;电子封装残余应力及器件热失效的光测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6 杨健;激光快速成形金属零件力学行为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7 汪小芳;刀一屑摩擦对残余应力分布影响的模拟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8 陈会丽;爆炸焊接复合板界面残余应力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9 谷绪地;直缝焊管高频感应焊接残余应力分析[D];燕山大学;2010年
10 温磊;复合材料层压板残余应力的研究[D];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元;西南铝厚板生产线明年底投产[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8年
2 王祝堂;航空铝厚板需求上升[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8年
3 彭英;西南铝厚板生产线项目进展顺利[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7年
4 肖光鸿 李影;西南铝厚板生产线启动[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7年
5 记者 周升友;湘钢开建第二条宽厚板生产线[N];中国船舶报;2007年
6 徐宁黄献东 姜燕;厚板生产线5米精轧机机架安装仪式隆重举行[N];营口日报;2007年
7 记者 高开升;鞍钢厚板大量应用于国家重点工程[N];鞍山日报 ;2005年
8 飞天;东国制钢升级2号厚板生产线[N];中国冶金报;2007年
9 严伟明;宝钢成全球第二家900兆帕高强厚板生产企业[N];中国工业报;2007年
10 ;韩国钢厂扩充厚板产能 满足国内船用厚板需求[N];世界金属导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