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大学生网瘾成因及防治方法体系研究

李超民  
【摘要】:众所周知,当代大学生是网络普及率最高的人群,在我国5.13亿网民中,大学生网民位居榜首。网络已经成为了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但同时大学生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难以自拔的问题。我国在校大学生网瘾者的数量已超过30万,其中重度网瘾者数量达4万人之多。大学生网络成瘾引发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思想行为问题乃至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不仅掣肘大学生的发展与成才,也事关整个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到底采用何种方法策略才能高效预防乃至彻底根除网瘾“顽疾”?这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时代新课题。 当今,大学生网瘾的主要表现有以下五种类型,即大学生网络娱乐成瘾、网络信息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关系成瘾和网络交易成瘾。其基本特征是:成瘾原因的多元复杂、成瘾内容的专业偏好、成瘾载体的工具多样、成瘾过程的博弈明显。网瘾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它导致大学生的学业荒废、身体伤害、社交封闭、心理失调、道德滑坡、人格异化。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理视角审视,网络诱惑力是大学生网瘾形成的基本动力因素,思想追求偏颇是大学生网瘾形成的内在激发因素,慎独修养缺失是大学生网瘾形成的劣行惯性因素,社会环境恶化是大学生网瘾形成的外在驱动因素。从心理学视角审视,网络认知差异是大学生网瘾形成的前提条件,心理需求补偿是大学生网瘾形成的动机因素,心理情绪释放是大学生网瘾形成的持续力量,从众心理误导是大学生网瘾形成的外部诱因。从社会学视角审视,社会角色匿名是网瘾行为恣意的必备条件,社会支持不足是网瘾倾向强化的反向支撑,社会管理失控是网瘾问题恶化的主要原因。从传播学视角审视,网络受众角色嬗变是网瘾形成过程的关键要素,网络信息传播异化是网瘾程度恶化的直接原因,网络信息监控不力是网瘾内容泛化的重要因素。 网瘾发展的过程机理,是大学生网瘾发展的思想轨迹、心理历程和行为机制三者的交互运行过程。就其思想轨迹而言,网瘾的萌芽阶段主要表现为思想认知的偏向,其网瘾的维持阶段主要表现为思想情感迷茫,其网瘾的完成阶段主要表现为理想信念动摇。就其心理历程而言,网瘾的初始阶段具有网络尝试心理,网瘾发展阶段具有网络依赖心理,网瘾成熟阶段具有网络痴迷心理。就其网瘾行为机制而言,大学生的网瘾发展是一个由良性网络行为渐变为猎奇网络行为,由猎奇网络行为演变为失范网络行为,由失范网络行为强化为恶性网络行为。因此,可以构建一个大学生网瘾“思想—心理—行为”三维运动发展的模型。 大学生网瘾防治具有自身本质的原则与要求。其一,预防为先,以人为本是大学生网瘾防治的首要原则,预防为先是大学生网瘾防治的目标原则,以人为本是大学生网瘾防治的价值准绳。其二,疏导帮教,强化自律是大学生网瘾防治的方法原则,大学生网瘾的防治必须坚持疏导帮教的宗旨,大学生网瘾的防治必须强化自律自控的意识。其三,依法治网,积极干预是大学生网瘾防治的制度要求,合理合法是大学生网瘾防治的法制保障,积极干预是大学生网瘾防治的基本要求。其四,内外协作,综合施治是大学生网瘾防治的总体要求,内外协作是大学生网瘾防治联动策略的基本要求,综合治理是大学生网瘾防治联动机制的根本要求。 网瘾动态监察反馈体系的创设是大学生网瘾防治的关键。该体系至少应该具有三个监察反馈系统,一是网络技术监察反馈系统,包括时间监察反馈系统、内容监察反馈系统和校内外联动监察反馈系统。二是群体自律监察反馈系统,包括寝室与班级自律监察反馈系统、党团学与社团组织自律监察反馈系统。三是人机互动监察反馈系统,包括“人脉—网络”网瘾监察反馈系统和“督导—报警”网瘾监察反馈系统。 网瘾动态监察反馈运行,首先应该明确其运行的基本要求,即网络技术监察反馈要合法且自动报警可靠、群体自律监察反馈要充满热诚且职责分明、人机互动监察反馈要注重协调且讲究方法。其次,其动态监察反馈体系的运行应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即警示教育制度、自我教育制度、疏导教育制度。最后,其动态监察反馈的实施要遵行科学步骤,当网瘾对象入网时应迅速监察检测,当网瘾者上网超时应及时反馈报警,当网瘾者流连忘返时应立即现场检校救助。 网瘾干预矫治的具体方法也要系列进行拓展。诸如网瘾干预方法系列(包括思想调控法、心理介入法、行为干预法、团体干预法等)、网瘾矫治方法系列(包括思想疏导法、心理矫治法、情感调控法、生理辅助法等)与网瘾转化方法系列(思想转化法、实践体验法、行为规范法等)。 大学生网瘾的防治还必须建立高校内外联动综治体系。一要建立校内教育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校园文化管理系统、后勤服务管理系统。二要建立校外支持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网络社会管理系统、社区家庭管教系统、社会环境支撑系统。三要建立校内外联动综治机制,主要包括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内外沟通与协调机制和联动综治机制。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倪伟光;;高校职业指导开展的思考与现实意义[J];才智;2008年15期
2 贺守富;;试论研究性学习对大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8期
3 李曙光;郑艳;;网络论坛交际对当代大学生发展的影响探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8年09期
4 杨国;;大学生读书情况与素质培养[J];当代青年研究;2010年04期
5 黄福元;;“和”文化价值观与引导大学生和谐发展[J];大家;2010年08期
6 石增业;;加强大学生职业培训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年27期
7 陈进卫;浅谈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 卫星;;当代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缺失与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11期
9 方留;许秀华;钟小要;;基于以大学生发展为本的高校师德建设探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S2期
10 陈坪;;试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J];科技资讯;2007年15期
11 张志祥;梁琳;;基于目标管理的大学生自主性发展问题研究[J];今日科苑;2008年06期
12 胡弼成;;个体发展指向:大学课程体系的本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06期
13 莫碧珍;罗春潮;;发展大学生闲暇教育的思考[J];广西教育;2008年Z6期
14 向光富;;大学生爱情观与性别角色及其关系[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5 冯长元;;关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几点认识[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6 范逸轩;关小旭;陈微;;谈当代大学生的处世之道[J];科技信息;2009年03期
17 暴占光;;大学生发展辅导的工作机制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09年03期
18 朱朱;;网络文化与大学生健康发展刍议[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04期
19 谷正杰;莫媛;;广西大学生情感教育方式研究[J];延边党校学报;2011年02期
20 吴琼;;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处理好的若干关系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婕;徐武;张晔;;团体咨询对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2 鞠小平;;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思考[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7年
3 马喜亭;;大学生发展辅导工作的理论构想与实践探索[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郑芳;;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6年
5 李政;;高校大学生就业力问题研究[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6 张庆守;;优化大学生宿舍心理环境的机制探究——关于创建平安校园的操作策略的思考与研讨[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5年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史秀璋;张俊华;;加强管理,促进高校网络建设的健康发展[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亚南;;创新校园文化活动 适应“90后”大学生发展[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A];北京高教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2006年学术研讨与工作研讨会会议文件[C];2006年
10 李霞;;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A];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超民;大学生网瘾成因及防治方法体系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2 苗春霞;基于和谐理念的大学生生命质量及其评价[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3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韩丹;新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变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许志红;大学生人际困扰与应对策略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干预[D];吉林大学;2010年
6 牛慧娟;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马冬卉;大学生多样性与教学针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薛绍聪;大学主体间文化的缺失与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谢宏忠;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馨竹;大学生金钱态度的结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永建;基于扎根理论的大学生学校认同过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黄琼萃;大学生就读经验调查[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苏永建;基于扎根理论的大学生学校认同过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姜馨蓓;大学生兼职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丁守刚;大学生网上社会实践初探[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6 曹秋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大学生科学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7 兰天;英国大学生个人发展规划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茜;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问题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9 尚明翠;大学生幸福教育:内涵、因素及路径[D];广西师范学院;2012年
10 黄小琴;大学生个人奋斗的初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辉;爱心携手伴大学生社会飞翔“伴你飞翔公益行”大学生发展工程在京启动[N];人民政协报;2007年
2 董洪亮;倾听大学生的心灵脉动[N];人民日报;2006年
3 王超;开辟“绿色通道”[N];吉林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钮怿;指导80后大学生“如何取舍”[N];文汇报;2007年
5 朱伟华 吴潇怡;社会实践:大学生的必修课[N];光明日报;2007年
6 袁新文伍修琼;大学来了“90后”[N];人民日报;2008年
7 广西大学 胡玮黄东桂;做好这一艰苦细致的工作[N];广西日报;2007年
8 通讯员 吴东皎 卢雯 本报记者 宋言荣;不拘一格育英才[N];光明日报;2005年
9 柯文进;构建合理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N];光明日报;2006年
10 通讯员 帅又龙;武中学子冯启娜荣幸采访温总理[N];黄冈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