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条件性基因敲除方法研究内源性BMP2在小鼠骨折愈合中的生物学作用

米萌  
【摘要】:第一章优化小鼠骨折模型的建立、评价及骨折愈合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优化小鼠骨折模型的建立,并对其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初步研究两种改良的小鼠骨折模型的骨折愈合特点。 方法:在无菌操作下对C57BL/6野生型小鼠行单侧开放性胫骨骨干横形骨折髓内针固定术或单侧闭合性股骨骨干横形骨折髓内针固定术。术后连续观察小鼠35天,通过在术后第4、7、10、14、21、28天、35天收取骨折部位标本进行X线、micro-CT、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并连续观察小鼠平均体重值、活动能力及步态变化,将上述两种骨折模型效果及愈合特点进行比较。 结果: 1.开放性胫骨骨干横形骨折模型单批建立成功率为94.2%,闭合性股骨骨干横形骨折模型单批建立成功率为80.0%。术后第14天及28天,骨折线模糊程度在胫骨骨折组小鼠和股骨骨折组小鼠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 2.胫骨骨折组小鼠骨性骨痂体积百分比及骨连接密度在术后第10、14、21及28天均显著高于股骨骨折组小鼠(p0.05)。 3.术后第7天,胫骨骨折组小鼠软骨骨痂面积百分比显著高于股骨骨折组小鼠;术后第10、14、21、28天,胫骨骨折组小鼠骨性骨痂面积百分比显著高于股骨骨折组小鼠(p0.05)。 4.胫骨骨折组小鼠和股骨骨折组小鼠的软骨骨痂面积百分比分别在术后第7天和第10天到达峰值。 5.术后胫骨骨折组小鼠在体重、活动能力及步态恢复均快于股骨骨折组小鼠。 结论:改良的小鼠开放性胫骨骨干横形骨折髓内针固定模型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小鼠骨折模型。 第二章细胞特异性Bmp2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骨骼生理特点研究 目的:评估成骨细胞或软骨细胞特异性Bmp2基因敲除小鼠作为骨折愈合相关实验研究动物平台的可行性及可靠性。 方法:通过将Collal-Cre;Bmp2fx/fx或Col2al-Cre;Bmp2fx/fx与Bmp2fx/fx小鼠交配获得成骨细胞或软骨细胞特异性Bmp2基因敲除小鼠。通过收取多部位骨组织标本进行X线、micro-CT、组织形态计量学及mRNA表达分析,并连续观察小鼠平均体重值,将上述两种小鼠与Cre阴性对照组小鼠在2周龄、1月龄及2月龄进行骨相关生理学特点比较。 结果: 1.2周龄时,软骨细胞特异性Bmp2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平均体重值显著低于其它两组小鼠(p0.05)。 2.成骨细胞特异性Bmp2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在各时间点均出现短尾卷曲畸形,而软骨细胞特异性Bmp2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体型在2周龄时显著小于Cre阴性对照组小鼠。 3.2周龄及1月龄时,软骨细胞特异性条件性Bmp2基因敲除小鼠在骨量及骨密度均显著低于Cre阴性对照组小鼠(p0.05),而在2月龄时仅稍低于对照组小鼠。 4.三组小鼠骨标本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与Cre阴性对照组小鼠未见显著差异。 5.肋软骨组织中,Sox9在软骨细胞特异性Bmp2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2周龄时较Cre阴性对照组小鼠显著增高, Col2a1及ColX的表达水平则显著低于Cre阴性对照组小鼠(p0.05)。 结论:各组小鼠在2月龄时的骨生理学特征已非常相似,具有进行骨折相关研究的可行性及可靠性。 第三章内源性BMP2在小鼠骨折愈合中的生物学作用 目的:研究小鼠骨折愈合过程内源性BMP2在软骨性骨痂或骨性骨痂中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发挥作用的具体细胞群与时相。 方法:通过以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特异性Bmp2基因敲除小鼠及Cre阴性对照组小鼠为平台,建立开放性胫骨骨干横形骨折髓内针固定模型。通过在术后第7、10、14、21、28天收取骨折部位标本进行X线、micro-CT、组织形态计量学、生物扭力学及骨痂mRNA表达分析,将上述三组小鼠的骨折愈合特点进行比较。 结果: 1.术后第14天及28天,骨折线模糊程度在软骨细胞特异性Bmp2基因敲除小鼠与Cre阴性对照组小鼠之间有显著差异。 2.软骨细胞特异性Bmp2基因敲除小鼠骨性骨痂体积百分比及骨连接密度在术后第7、10、14、21天较Cre阴性对照组小鼠均显著降低(p0.05)。 3.术后第10、14、21天,软骨细胞特异性Bmp2基因敲除小鼠软骨骨痂面积百分比显著大于Cre阴性对照组小鼠,骨性骨痂面积百分比则显著小于Cre阴性对照组小鼠(p0.05)。 4.在术后第10、14、21天,软骨细胞特异性Bmp2基因敲除小鼠的最大扭力值、硬度及强度值均显著小于Cre阴性对照组小鼠(p0.05)。 5.Sox9在软骨细胞特异性Bmp2基因敲除小鼠术后第10、14天显著高于Cre阴性对照组小鼠,Col2a1及ColX的表达水平于术后第7、10天显著低于而在术后第14天显著高于Cre阴性对照组小鼠(p0.05)。 结论:软骨细胞内源性BMP2的表达在骨折愈合过程早期软骨骨痂成熟阶段具有决定性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骨兵)骨骨折圈形缝合复位法简介[J];贵州医药;1977年04期
2 董淑芬;郑信民;;下颌骨骨折愈合的研究[J];口腔医学;1982年04期
3 尚天裕;;骨折急症的中西医结合处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83年01期
4 郑康宁;黄德坊;;中西医结合治疗Colles氏骨折[J];泸州医学院学报;1985年03期
5 尚天裕;;骨折论治(在全国骨折固定讨论会上的发言节录)[J];中华创伤杂志;1988年02期
6 宋展昭;万年宇;邵顺建;王德品;赵乃华;;腓肠肌肌皮瓣转移治疗胫骨外伤性骨髓炎骨外露[J];海军医学杂志;1995年04期
7 何贵祥;;话说伤筋动骨100天[J];健康天地;1995年02期
8 司晓辉,金岩,杨连甲,GeorgeL.Tipoe,FrankH.White;TGFβ1mRNA在颌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6年03期
9 史炜镔,符诗聪,杜宁,张凤华,张昊;丹参有效部位对骨折愈合过程中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04期
10 董玉峰,戴克戎;转化生长因子β与骨折愈合[J];临床骨科杂志;2000年02期
11 黄遂柱!450003,赵永强!450003,陈风苞,李甲振;雌激素对实验性骨质疏松症骨折愈合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0年01期
12 司晓辉,金岩,杨连甲;细胞凋亡在骨折愈合中的作用[J];上海口腔医学;2001年02期
13 徐英杰;冯晓明;袁绍斌;王鹏举;邢国利;夏光麒;吕海峰;李士伦;;铲土工骨折3例报告[J];沈阳部队医药;2001年03期
14 刘宪国,相金贵,姜圣洋,徐洪泉,王国义;骨折线上牙齿保留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其远期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年17期
15 许纬洲,杜靖远,贺长清,吴永方,王智兴,王玉记,郑毅,王以进;自控微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对骨折愈合影响的扫描电镜观察与生化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年Z2期
16 叶俊材,张俐;基因治疗在骨折愈合中的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3年06期
17 郭志坚;应用原始骨血肿对闭合性长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体会[J];实用骨科杂志;2005年04期
18 袁昌锦,付天明,刘敏,杨坤;中草药接骨膏对家兔创伤性骨折愈合作用的实验研究[J];四川中医;2005年10期
19 宋金贵;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胫腓骨干骨折65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5年04期
20 方大标,孙洪体,张寅权,叶益进,鲁扬虎;双张力带法治疗肱骨髁间“C”型骨折[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继东;夏群;苗军;金鸿宾;;脑外伤对骨折愈合质量影响的实验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田建洪;熊健;冉光辉;付启桥;;解剖钢板治疗股骨髁及髁上粉碎性骨折[A];2006年贵州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杜贵友;赵雍;王秀荣;李文;崔海峰;殷晓杰;吴子伦;陈燕萍;魏婕;;三分散对外伤性大鼠软组织损伤及手术缺损型家兔骨折的试验研究[A];1999中药研究论文集[C];2000年
4 刘继平;程玥;张恩户;;骨愈灵胶囊促进大鼠桡骨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分会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5 熊鹰;陆继鹏;柳百炼;李群辉;普淇;赵烽;杨宏锟;张武;;髌骨复位固定器的研制及临床研究[A];2009第一届贵州骨科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6 唐诗添;王军;康斌;杨衡;刘都;;带血管蒂的桡骨瓣植入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A];第六届西部骨科论坛暨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宋桂芹;吴卫平;宋春杰;尹岭;朱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模型的基因芯片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刘旸;黄恩申;;骨折治疗中并发症的预防(附66例并发症分析)[A];跨世纪骨伤杰出人才科技成果荟萃[C];2004年
9 徐晓峰;;膝关节镜辅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A];第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郝永强;戴尅戎;;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细胞超微结构观察[A];第八届全国骨科新进展、新技术学习班讲义汇编[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米萌;条件性基因敲除方法研究内源性BMP2在小鼠骨折愈合中的生物学作用[D];中南大学;2012年
2 林宁;人参皂甙Rb1对高脂饮食诱导C57/BL6小鼠肥胖的预防作用及机制探讨[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3 赵刚;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2J2基因过表达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APOE缺陷小鼠腹主动脉瘤形成的影响及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王珏;具有“人源性微环境”的乳腺癌原位和转移小鼠模型的建立和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5 卢洁;人MDS荷瘤小鼠模型的建立及砷剂、沙利度胺在荷瘤小鼠体内抗瘤作用与机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彭娟;白介素23调节过敏性气道炎症的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刘海娜;巨噬细胞衍生趋化因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作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8 马芹颖;快速老化小鼠SAMP8老化过程中自噬的改变以及mTOR信号通路功能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9 段敏超;CD_4~+白细胞介素-17~+辅助性T细胞在香烟暴露肺气肿小鼠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10 喻晶;IFN-γ对小鼠破骨细胞前体CXCR4表达的调节及意义[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新;Ⅲ型开放性骨折治疗的预后(附32例报告)[D];福建医科大学;2002年
2 张雷波;星状神经节阻滞促进兔桡骨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3年
3 李兆圣;亚甲蓝对APP/PS1小鼠海马结构Aβ及其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4 龙雄武;脑外伤合并骨折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骨折愈合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0年
5 张伟;甲壳质衍生物在骨折愈合中的作用及对BMP和TGF-β表达的影响[D];青岛大学;2003年
6 林都;双花颗粒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D];西南大学;2010年
7 王玲;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乙醇吸收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8 刘波;内源性和外源性甲状旁腺素对小鼠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9 李明;不同力学条件下大鼠骨折愈合与巨噬细胞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关系[D];大连医科大学;2003年
10 赵国阳;骨痛仙胶囊对实验性骨折家兔骨形态发生蛋白及其mRNA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根据骨科专家吴培斌接听热线整理;骨折愈合要注意什么[N];家庭医生报;2005年
2 记者 孟朱普 通讯员 周明新;骨折愈合有第三种方式[N];健康报;2000年
3 刘霞;美制造出感染丙肝病毒的小鼠模型[N];科技日报;2011年
4 北京军区总医院 张梅珍 庄海红;“里应外合”:迫使骨折愈合[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5 天津医院教授 张铁良;骨折愈合不可“加速”[N];健康报;2000年
6 冯立中 王红梅;回收碎骨屑帮助骨折愈合[N];健康报;2009年
7 孔琪 张连峰;小动物 大作为[N];健康报;2010年
8 记者 仇逸;红斑狼疮小鼠模型探病因[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9 廉东升 赵慧娟;X线检查次数对骨折愈合的影响[N];农村医药报(汉);2005年
10 王迪;胰腺癌小鼠模型面世[N];医药经济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