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线形箱梁颤振稳定性数值分析及气动控制措施研究
【摘要】:现代桥梁不断向着更大、更柔的方向发展,结构刚度和阻尼越来越小,对风的作用更加敏感,因此桥梁的抗风性能的研究具有较大实际意义和工程价值。近年来兴起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日趋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风洞试验,成为研究大跨度桥梁抗风稳定性的一种重要方式。
本文基于CFD通用软件Fluent,对桥梁风效应的研究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分状态强迫振动下识别气动导数的最小二乘法和确定颤振临界风速的半逆解法,编制了相应的Matlab程序,以理想平板经典算例验证了自编程序的可靠性。
2、结合动网格技术,建立了某流线形箱梁流场数值仿真模型。识别了流线形箱梁的气动导数、颤振临界风速,数值计算值和风洞试验值基本接近。
3、研究了中央稳定板高度对流线形箱梁的气动稳定性能的影响。分别从流场特性、气动导数和临界风速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稳定板高度在0.4倍梁高范围内时,设置稳定板能提高流线形箱梁的颤振稳定性。
4、研究了开槽宽度对流线形箱梁的数值流场特性、气动导数和颤振临界风速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央开槽措施能提高颤振临界风速,并存在最优开槽宽度。
|
|
|
|
1 |
张新军,孙炳楠,陈艾荣,项海帆;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的颤振稳定性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4年07期 |
2 |
祝志文;汪志昊;陈政清;;三汊矶大桥颤振稳定性的风洞试验与研究[J];中南公路工程;2006年04期 |
3 |
王达磊;马如进;陈艾荣;;泰州长江公路大桥三塔悬索桥的颤振稳定性[J];桥梁建设;2011年01期 |
4 |
徐优;;考虑缆索风载的悬索桥风效应分析[J];四川建筑;2007年04期 |
5 |
张新军,孟松兔,彭卫,孙炳楠;斜拉桥施工阶段颤振稳定性的有限元分析[J];公路;2003年04期 |
6 |
陈政清;韩艳;;气动力矩阵和气动导数对桥梁颤振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公路学报;2007年02期 |
7 |
白桦;夏勇;刘健新;李加武;;流线型桥梁断面颤振稳定性数值模拟[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
8 |
刘慈军;郭震山;朱乐东;;栏杆缘石构造对箱形主梁颤振稳定性的影响[J];桥梁建设;2008年02期 |
9 |
张哲;韩立中;黄海新;;非线性变形效应对大跨自锚式斜拉-悬吊桥颤振的影响[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
10 |
李琦;;开槽桥梁截面的颤振稳定性研究[J];四川建筑;2006年01期 |
11 |
何承义,彭志苗,盛可鉴;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的抗风稳定性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05年03期 |
12 |
马韬;;曹妃甸跨纳潮河大桥抗风稳定性分析[J];山西建筑;2011年09期 |
13 |
刘高,王秀伟,强士中;悬索桥颤振稳定性分析的精细时程积分法[J];计算力学学报;2001年03期 |
14 |
陈继兰,廖海黎;开槽桥梁截面的颤振稳定性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03年02期 |
15 |
李斌;杨智春;谷迎松;;带延迟反馈控制的二元机翼颤振稳定性分析[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7年01期 |
16 |
刘高,王秀伟,强士中,周述华;大跨度悬索桥颤振分析的能量方法[J];中国公路学报;2000年03期 |
17 |
董稼轩;张小伟;张潇;;基于特征截面法的协调叶片颤振分析[J];航空科学技术;2009年04期 |
18 |
李忠群;刘强;;立铣加工颤振稳定性时域求解与分析研究(英文)[J];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2008年02期 |
19 |
陈红;黄成造;谢军;;提高广州珠江黄埔大桥悬索桥颤振临界风速的研究[J];桥梁建设;2007年03期 |
20 |
罗飞;;提高大跨悬索桥颤振临界风速的气动措施研究[J];山西建筑;2008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