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TC4钛合金表面沉积金刚石薄膜的研究

张益豪  
【摘要】:钛合金密度小,比强度、比刚度高,抗腐蚀性能、高温力学性能、抗疲劳和蠕变性能良好,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化工、汽车制造以及生物医学领域。然而钛合金的摩擦系数高、耐磨性差、热导率低,严重影响了其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金刚石具有高硬度、高热导率、低摩擦因数、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在钛合金表面沉积一层附着力良好的金刚石薄膜可以极大地改善其性能,因而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采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HFCVD),以高纯CH4和H2为反应气体,在Ti6A14V上沉积金刚石薄膜,并采用反应磁控溅射的方法在Ti6A14V基体上制备TiC过渡层。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激光拉曼光谱(Raman)、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洛氏硬度仪分析薄膜的表面形貌、结构、成分和附着性能。研究了基体温度、甲烷浓度、热丝距离、TiC过渡层等对金刚石形核和生长的影响,并采用高温形核-低温生长的梯度降温法提高钛合金表面金刚石薄膜的附着性能。 结果表明: 1、在甲烷浓度为2-3%,沉积气压为2-3kPa,温度在550~750℃的参数范围内,可以在Ti6A14V上沉积出质量良好的金刚石薄膜;在更低的温度下(500℃)则很难沉积连续致密的薄膜;而较高的生长温度(650~750℃)往往导致薄膜部分脱落。 2、反应磁控溅射的TiC过渡层可以有效提高金刚石的形核密度和晶粒尺寸的均匀性,并减少薄膜残余应力,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金刚石膜与基体的结合力问题。 3、温度对Ti6A14V上金刚石形核有重要影响,较高的温度有利于C原子的扩散和活性H原子对石墨相的刻蚀,能获得较高质量的金刚石,但同时会促进TiC层的生成,合适的形核温度能调节金刚石的形核密度。 4、高温形核-低温生长的梯度降温法可以有效提高金刚石的形核密度,降低薄膜与基体的热应力。采用梯度降温法,在甲烷浓度2%,气体压强3Kpa,形核温度在30min内由800℃逐渐降至550℃-600℃并在此温度下生长7h的条件下生长的金刚石薄膜与基体结合强度较高。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马志斌,王卫红;金刚石薄膜的研究概况[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张剑云,王鹏飞,丁士进,张卫,王季陶,刘志杰;CVD金刚石薄膜(111)与(100)取向生长的热力学分析[J];功能材料;2001年02期
3 杨小倩,沈荷生,张志明,胡晓君,黄江,万永中,何贤昶;大面积平整金刚石薄膜的制备(英文)[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1年03期
4 黄晓琴,夏义本,莫要武,王瑜,居建华,王鸿;陶瓷氧化铝-金刚石薄膜复合材料的研究(英文)[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1年03期
5 满卫东,汪建华,王传新,马志斌;金刚石薄膜的性质、制备及应用[J];新型炭材料;2002年01期
6 满卫东;金刚石薄膜[J];新型炭材料;2002年02期
7 方莉俐;CVD金刚石薄膜涂层工具的研究概况[J];工具技术;2004年05期
8 万军;马志斌;;液相电沉积金刚石薄膜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4年02期
9 刘卫平,余庆选,田宇全,廖源,王冠中,方容川;硼掺杂对金刚石薄膜生长特性的影响[J];无机材料学报;2005年05期
10 王传新;汪建华;满卫东;马志斌;王升高;傅朝坤;李克林;康志成;;金刚石薄膜生长速度研究[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5年04期
11 丁发柱;石玉龙;;直流等离子体-热丝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薄膜的研究[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06年01期
12 刘素田;唐伟忠;耿春雷;吕反修;;纳米金刚石薄膜的制备和应用[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06年01期
13 闫鹏勋;李晓春;李春;崇二敏;刘洋;李鑫;徐建伟;;高质量非晶金刚石薄膜的制备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06年01期
14 苏青峰;夏义本;王林军;史伟民;;复合抛光对CVD金刚石薄膜表面光洁度的改进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06年02期
15 王勇;马玉平;孙方宏;张志明;陈明;;光滑硬质合金衬底渗硼预处理对CVD金刚石薄膜性能的影响[J];中国机械工程;2006年05期
16 刘健敏;夏义本;王林军;张明龙;苏青峰;;工艺条件对热丝CVD金刚石薄膜电学性能的影响[J];无机材料学报;2006年04期
17 曹菊琴;汪建华;满卫东;熊礼威;;甲烷浓度对金刚石薄膜(100)织构生长的影响[J];应用化工;2006年10期
18 韩杰才;高巍;朱嘉琦;;金刚石薄膜抗激光破坏研究[J];新型炭材料;2007年01期
19 李荣斌;;共掺杂n型CVD金刚石薄膜的结构和性能[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7年04期
20 袁红梅;;实验参数对金刚石薄膜内应力的影响研究[J];硬质合金;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乐喜;刘小平;屈菊兰;谢二庆;贺德衍;陈光华;;原位氮掺杂对CVD金刚石薄膜生长和结构的影响[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卢鸿修;胡晋生;朱静;戚立昌;;金刚石薄膜的晶体缺陷及其界面特征的研究[A];海峡两岸电子显微学讨论会论文专集[C];1991年
3 邹广田;于三;;气相合成金刚石薄膜的研究进展[A];首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4 高春晓;邹广田;吕宪义;于三;金曾孙;赵树堂;庄荣书;;直流辉光放电方法制备高品质金刚石薄膜[A];首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5 顾长志;王春蕾;庄荣书;吕宪义;金曾孙;;金刚石薄膜选择性生长的新方法的研究[A];首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6 蒋瑞亭;;金刚石薄膜的国内外发展概况[A];首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7 万强;胡文军;梅军;;超纳米金刚石薄膜力学性能及其界面结合强度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朱嘉琦;;(硼、磷掺杂)非晶金刚石薄膜的研究及应用[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9 李建国;胡东平;季锡林;胡文军;;热丝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薄膜空间场的数值分析[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3)[C];2003年
10 李建国;刘实;李依依;胡东平;季锡林;梅军;周德惠;;热丝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薄膜空间场的数值分析[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骆金龙;CVD金刚石薄膜的制备及其特性和器件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黄健;基于自支撑金刚石薄膜的晶体管和紫外探测器制备与性能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3 刘峰斌;不同表面端基掺硼金刚石薄膜的微观结构及性能[D];清华大学;2006年
4 刘健敏;CVD金刚石薄膜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5 苏青峰;CVD金刚石薄膜材料与辐射探测器件的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6 王小平;金刚石薄膜电致发光特性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7 刘燕燕;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薄膜的电子显微学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8 罗代兵;特殊形貌硼掺杂金刚石薄膜的构建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化技术研究所);2009年
9 沈沪江;纳米金刚石薄膜及其辐射探测器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10 徐锋;纳米金刚石薄膜的制备机理及其机械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仲善;CVD金刚石薄膜表面的卤素修饰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2 韩佳宁;金刚石薄膜合成反应动力学及金刚石n型掺杂[D];河北大学;2002年
3 陈琦;热丝化学气相沉积制备大面积金刚石薄膜工艺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8年
4 陆青松;硼氧共掺杂金刚石薄膜的微结构和电学性能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5 方梅;氧化铍基HFCVD金刚石薄膜及其热性能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6 袁健;金刚石薄膜表面的含氧基修饰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7 杨国栋;陶瓷基CVD金刚石薄膜的制备、摩擦试验及其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8 田孟昆;HFCVD金刚石薄膜/铜复合材料的生长工艺及结合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俞柳江;真空磁过滤弧沉积非晶金刚石薄膜及其在生物医学材料领域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2000年
10 程小华;金刚石薄膜的高速生长工艺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吴琼;引人瞩目的新材料金刚石薄膜[N];中国电子报;2000年
2 科新;强磁场下纳米金刚石薄膜的制备技术项目通过验收[N];中国建材报;2008年
3 吴琼;新型电子材料[N];北京电子报;2000年
4 金展;中国金刚石薄膜开发获重大进展[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5 ;成都理工大学:打造先进金刚石薄膜实验室[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6 记者 周文斌;我金刚石薄膜技术达世界先进水平[N];光明日报;2001年
7 刘苒;我国金刚石薄膜开发取得重大进展[N];科技日报;2001年
8 钟才伦;纳米级金刚石镀膜为多种材质作“外衣”[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9 记者 黄健 刘珺;广东科技奖放榜[N];广东科技报;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